浅谈我国股票发行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07:03:33

浅谈我国股票发行定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6-000-01

摘 要 定价机制的发展对股票市场的运行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从股票发行定价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出发,深入分析了询价制实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改进定价机制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股票发行定价 询价制 问题 对策

引言: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同时,政府也在也在分步推进股票发行市场化的改革,股票发行的定价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金融热点。

我国的股票发行定价制度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指在1998年年底《证券法》颁布前8年时间内,固定价格发行是主要的定价制度。第二个阶段是1998年至2005年的尝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尝试了多种定价制度,比如上网发行和法人配售相结合、上网定价发行和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相结合、放开市盈率限制的上网定价发行、网上累计投标发行等,但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三个阶段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证券发行一改过去按前三年或预测的15~20倍市盈率固定定价的做法,采用和国际标准接轨的询价定价制度。主要流程为发行申请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发行人应公告招股意向书,开始进行推介和询价。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通过初步询价确定价格区间,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发行价格。

不可否认的是,询价制度的实行是我国定价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在此种发行定价方式下,新股的发行价格和发行数量不是由政府制定,而是通过在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建立充分沟通的机制,然后再通过潜在投资者的需求信息来确定的。这样一来,沟通机制的存在首先降低了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由市场的需求确定的发行价格减少了发行定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更能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询价制还有助于提升保荐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打造中国更多的合格机构投资者。

但是,目前在中国实行的询价制度不是完全性的市场化,与欧美国家完善的询价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目前我国的询价制度存在以下四大问题。

问题一:机构投资者受利益驱动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操纵股票定价。按照《通 知》规定,公开发行股数在4亿股以下的,参与初步询价的询价对象应不少于20家,配售数量不少于 20%。显而易见,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能力来操纵市价。询价机构为了压低价格,在初步询价阶段出价很低,在累计投标询价时以高价参与申购。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上,拥有询价和配售资格的少数机构只是发行价格的决定者,不是维护者。

问题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切实保护。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上,一直以中小投资者居多。在询价制中,询价制实行网下配售,网上发行以资金为主,机构投资者既可参与网下配售,又可进行网上申购,而中小投资者不能参加股票发行的询价和配售,只能参与网上申购,再加上其他限制,中小投资者就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操纵定价,利用市场上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在二级市场上高价售出股票,赚的盆满钵满,而中小投资者却是苦不堪言。

问题三:新股发行价格确定的有效性不高 。造成有效性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询价对象的确定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狭隘的询价对象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市场的投资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询价结果的有效性。另一个原因就是询价制规定,询价对象如果未参与初步询价或者参与初步询价但未提交有效报价,将不得参与网下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下配售。这样,有些询价对象为了提交有效报价,参与网下配售,往往会做出不真实的、扭曲的报价。

问题四:我国尚未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我国现行的询价制度是参照欧美等国的经验建立的,而在美国等其他国家,投资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进行证券定价、承销和投资。而在中国投资银行还没有真正成立,类似投行的证券公司也只是只承不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对策:

一、坚持定价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方向。从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股票的定价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在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必然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要求参与市场定价,而定价的市场化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约束机制。首先,股票市场的良好运行依赖于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缺少法律的约束,股票市场的运行主体会产生道德风险及其他损害其他主体利益、危害市场健康运行的行为。同时,中国证监会等自律性组织要肩负起监管和指导责任。我认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应当不仅仅局限于政府、证监会等专业机构,普通的投资者更应该参与到市场监管当中来,因为普通投资者是切实的利益相关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完善市场监管有重大意义。政府可以为普通投资者参与监管提供多元化的渠道,比如召开听证会、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对提出真知灼见的投资者进行奖励等。

三、增加询价对象数量,提高定价有效性。在询价中,询价对象至关重要,我之前已经分析了询价对象的缺陷和代表性不足的突出问题以及由操纵定价的不合理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当适当的扩大询价对象的范围,可以让高素质的,有专业背景的在股票市场表现出良好操守的中小投资者参与询价,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价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妍.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的实证分析.2010.01.

[2]付伟.我国股票发行定价机制问题研究.2010.05.

[3]中国股票发行定价机制演进路线图.中国经营报.2009.05.31.

[4]刘宏.股票发行定价与发行制度研究.2010.07.

[5]薛丰慧.中国股票发行定价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次序.2005.04.01.

上一篇: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汇率的弹性及其影响因... 下一篇:试论房地产企业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