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的治疗与护理

时间:2022-10-10 06:37:38

浅谈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的治疗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34 - 1715 - 01

青光眼是我国乃至全球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在中国青光眼患病率已经高达3.8%,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顽固性青光眼”,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行常规滤过手术,成功率只有11%~52%,晚期患者成功率更低,部分以眼球摘除而告终,近来各种新术式层出不穷,治愈率不尽相同。前部视网膜冷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探讨护理在该术前术后的作用,推测加强护理的特定时期,总结护理经验,作如下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新生血性青光眼共63例(66只眼),男36例,女27例;其中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6病(46只眼),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24例,继发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3例;其中3例曾作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例植入人工品体。术前眼压:4.73~10.90KPa(1Ka=7.5mmhg),平均6.18±2.22kPa;视力光感以上51只眼,15只眼无光感。

1.2 术前准备为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眼压升高,术前半小时及4小时前需分别口服asprine0.5g及prcdnisone50mg,1%prcdnisone滴眼每小时1次,共4次及1%atropinc滴眼。

1.3 术后处理术后1个半小时常规20%mannito125ml静点,术眼滴用典必舒或康亿滴眼液4次/日,口服醋氮酰胺1周。术后可口服asprine0.5g。

2 讨 论

目前一般认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由于局部缺氧的视网膜,尚未达到无氧状态而萎缩“死亡”时,生成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了眼前段虹膜睫状体新生儿血管的形成,随着血管的收缩、纤维化,房角广泛变性、粘连,导致了该病的发生。因此,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必须即终止其病理发展,又使房水引流通畅。

由于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动力学过程,最初需要有刺激而产生,此后仍需继续刺激才能维持,否则就会退化,因此,终止这种刺激是治疗的重要环节。鉴于冷凝与光凝一样,都可破坏耗氧量高的视细胞,终止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的形成,临床上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视察网膜冷凝来控制新生血管的生长,终止其病理发展。

由此可见,直至术后1周时,患者眼压才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该术后1周内眼压仍处于程度反应性偏高状态,对此期的眼压波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众多的术后并发症均好发于此期。术后护理,加强术后1周内眼压的密切观察,注意观察眼压的波动,观察角膜的变化,若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应加用甘露醇等降眼压药对症处理,否则易引起角膜大泡。本组术后1周内就出现2例角膜大泡,经加强降眼压药和对症处理后均能恢复正常。由于睫状体冷凝范围广泛时,术后有眼球萎缩的可能,应加强随访,作好心理准备。

上一篇:护理程序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应用 下一篇:68例骨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