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0 04:08:16

乡土文化与英语教学研究

摘 要: 知识的学习,从来都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要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简而言之,学习就是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一个循环过程。英语本身作为外语,并没有先天的语言及环境上的优势。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及应用能力,作者主要将德化的乡土文化及英语教学相结合,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

关键词: 乡土文化 英语教学 课外素材

学生进入到初高中,学习往往会比较被动,因为他们恰好处在青春期。若是教师强行向他们灌输所学知识,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会增强。为此,我们要构建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与家乡乡土文化资源相互渗透的新模式,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将所处的文化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正如徐特立先生曾说:“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

我们生活的素有“闽中宝库”之称的泉州德化,曾先后获得过“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早熟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中国竹子之乡”的称号。如此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德化三中身处在如此的自然文化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可在此基础上开发课内课外资源,开发属于学校自身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与家乡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接下来,笔者将通过挖掘家乡乡土文化资源,将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与英语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全面形成我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

一、乡土文化与语法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的学校,课本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然而,教科书的制定是根据全国大多数地区学生整体水平制定的,各地的风俗文化不同,师资力量不同,使得一些教学资源中有很多材料都与农村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农村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能够带来的应用性,从而认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作用不大。英语语法作为最难攻克的一关,也是让教师的教学绞尽了脑汁。对于农村教师来说,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农村学生学习的必然途径。

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无法被应用于农村学校的生活中。因此,我们要将乡土资源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材料,将其融入到日常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中。由于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可通过设置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法。例如:在学习英语语法中的“过去式”时,我们可以选择提供学生有关于家乡近些年发展的一篇文章及家乡之前的状况,从而让学生试图了解“过去式”这个语法点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整篇文章以本地的风土人情贯穿始终吸引学生,逐渐将学生的注意点转移到英语语法的学习上。

二、乡土文化与写作教学

学生进入初高中,英语的重点就不止在词汇及语法上,更重要的是要将词汇及语法进行应用,从而组成一篇带有自己观点的文章。学校可根据学生所应掌握的一些词汇、语法与文化资源相联系,将介绍本地习俗、典故、历史及风土人情等故事带入其中,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同时,我们可根据一些形容家乡文化的故事,提炼出一般英文文章写作的几个部分。高中阶段的英语作文都要求学生能够写作议论文,因此,我们可以分析,英文议论文写作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根据问题提出观点”――“提出理由验证观点”――“总结观点”。同时,我们可根据这几个步骤制定出一定的写作框架。

德化素被称为“中国陶瓷之乡”,因此教师可共同完成一篇有关于“陶瓷制作过程”的文章。通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对陶瓷制作过程进行了解,提出整篇文章的架构,使得学生了解写议论文时的条理性。通过了解陶瓷制作过程,将着眼点放到“firstly...,then...,next...,last...”这样的文章架构上,从而更好地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架构点。

三、文化之间的异同

英语的积累本就不只是词汇语法的积累,更大程度上是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沉淀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有条件的话,学校可开设每周一次的英语文化选修课。课前,要求学生自己搜集有关于所在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的知识,同时教师搜集有关英语国家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在选修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当地乡土文化与英语国家乡土文化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家乡的文化,学习到英语国家的文化资源。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英语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两种文化的异同。由此,从一定角度上提高对本国与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的本质是应用于生活。因此,知识的学习不是强行地灌输,而是与生活的联系。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我国各地民风迥异,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乡土文化,而不同的乡土文化又给我们的课程提供了不同的素材。因此,笔者结合德化文化背景,挖掘其地方特色,与本地英语的教学相联系,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从而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将我们的英语课堂内外同时兼顾,使得学生能够学到生活化的英语知识。通过我们所有的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理解所学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舒丽萍.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2]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四川教育出版社.

基金项目: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B类社科课题(基础教育研究专项)计划立项项目编号JBS14580项目负责人曾海省学科综合实践课题名称《乡土文化与课外学习资源开发》

上一篇:不要那么多“鸡血” 下一篇:大气透射仪MITRAS故障树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