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时间:2022-10-10 04:03:58

浅谈素质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现就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打好基础发展个性

什么是人的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的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打好知识基础,知识是思维的依据和源泉,没有一定的知识,人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有条理地科学地进行的,知识与思维、与个性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要发展个性,就一定要有知识基础,而知识基础越牢固,也就更容易发展个性,这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人的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又是与丰富的知识密切相连的。比如,自信、多思、独立思考、创造精神、不随波逐流等等,都是因为有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而形成的性格特征。英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也可以弥补我们性格上的缺陷,使性格变得美好起来。

那么,如何通过打好知识基础来发展个性、完善个性呢?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创造性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全力表现出来了,他们总试图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发现周围的世界,从中寻找乐趣,并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兴趣、个性。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这一心理发展,鼓励他们这些行为,切不可使之受到任何压制。否则他们的创造性心理就很容易被淡漠和迟钝所代替,个性就不易很好地发展。特别是在进行基础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和发挥已有知识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类、推理、概括、判断、想象等途径来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二、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兴趣与个性,可谓是孪生兄弟,而兴趣爱好与智力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从一般的情况讲,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或某一项活动发生兴趣,或者浓厚的兴趣,往往与这个人的个性特点密切相关,而此也就很容易发展他们的智力。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兴趣、个性、能力,作为心理特征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个性特点激发人对某一事物发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而兴趣爱好又吸引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促进人的能力提高、智力发展,并从中得到成果,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我认为要发展学生的个性,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地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在兴趣中不断发展他们的特长,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他们成长为一个专门的人才。

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中,兴趣有很大的自我性和广泛性,他们对待学习不能像成年人那样用理智和专注性去约束自己,但他们对形成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都容易引起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能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一定要把课上得好懂有趣,并有一定的探索性,这样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激发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以利于个性培养。

三、着眼发展培养个性

学生的个性,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个性是在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中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变化是按其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字词句的教学,打好知识基础,又要在字词句教学过程中,逐步传授篇章的知识,使之能不断地从简单的字词句知识向复杂的篇章教学发展;在篇章教学中,不要只单一讲某一篇的具体问题,而要结合课文讲一些读、写中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能在这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从简单向复杂发展,从现象向本质深化,并从中体会到一定的规律性知识,做到有规可循,这样学生的个性就能在这个智力背景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巧设良机发展个性

意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时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怎样的教学环境才是个性发展的良好时机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引导学生敞开思路大胆发言,把各自的见解想法都尽量地挖掘出来,形成一个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环境和气愤,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专长也可以相形益彰,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培养发展。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可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可以在这个天地中驰骋。这样个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阳光雨露的沐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创造儿童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各种事物,并在观察过程中发挥主动的知觉作用是使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个性发展的良好机会。

总之,我们要科学、全面地理解素质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识、精神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好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为发展创新型教育,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上一篇:浅析田园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