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探索教学探索语文作业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调剂品

时间:2022-10-10 01:53:16

教学探索教学探索语文作业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调剂品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对的主要问题。语文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调控的实践过程。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还是在教师间接指导下,学生独自完成的知识技能完善的过程。语文作业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新课改要求作业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基础,让学生在评价与联系中获得收获的喜悦,借此来提升学习自信。本文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为例,浅析初中语文作业优化策略。

一、激发兴趣,学中乐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教师要坚持激趣、个性、开放等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因此,语文作业设计要摒弃传统的“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作业形式,转而设计出有意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与语文的开放性与思想性有关且被学生喜欢的作业,以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如果长期在枯燥乏味中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而难免会对语文产生厌烦。针对兴趣问题,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笔者先利用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是自私与残酷的,而普遍的人性也是冷漠与麻木的。为了突出社会背景带给学生的震撼效果,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三个作业:为什么所有人都会笑,有什么用意呢?造成孔乙己成为时代落伍者的原因有哪些,这与孔乙己的性格有什么关系?如果将主人公视角从小孩换成掌柜、路人作为陈述者全文会有什么变化吗?通过上述问题,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兴趣盎然地深入文本探究文本,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对社会背景也就有了深刻的思考。学生只有对文本有了强烈的兴趣,才会更深入地解决问题,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设计仿写,写中学

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以致用。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精选了许多知名作家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用词准确,而且语言精练、条理分明,文章中的修辞方法和句式很值得学生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文章章法,让学生仿写并及时点拨,从句式、段落入手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对百草园的部分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按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方位顺序介绍儿童乐园的好处是什么?带着问题笔者布置了仿写作业,以《我的爱好》为题,仿写“不必说……也不说……,单是……就充满了无限乐趣。它可以……它可以……因此,……是我的最爱”。

此外,语文学习是生活的外延。因为语文的天地广阔,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学生能从生活实践中找到并吸收养分。因此,实践性作业也是帮助学生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学生能在亲身体验中形成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的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并写一份调查报告,充分提升学生主动性和洞察力,丰富学生经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才能拥有一定的创造力。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找到落脚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作业个性,主动学

新课改的基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分层次、多角度设计作业。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这要求教师要层层递进地为学生安排自助式作业。

例如,在讲完《爱莲说》以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读一读,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并有感情地读出来;写一写,写出对莲花的喜爱;画一画,将你印象中的莲花画出来;抄一抄,摘抄关于莲花的优美句子;唱一唱,可以自己编写赞美莲花的歌曲,也可以翻唱赞美莲花的歌曲;查一查,查找关于莲花中种类和习性的资料。对于上述问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优秀作品放置在教室墙上的“学习天地”上,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学习中收获喜悦,也能获得学习自信。

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模式,以新方式、新内容来体现作业价值。在创新当中,值得注意的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只给出优、良、中、差等标准,很少有教师在学生作业后写评语,这样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教学是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教学应该立足于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赞美、期盼、鼓励中获得学习的自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多元化的作业,借此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钱塘湖春行》和《春》以后,笔者让学生将两篇课文进行对比,从中领略不同作者笔下的春景,并要求学生根据春游的经历写一篇抒情状物的文章,文章中必须要写出真实情感。在课外阅读作业布置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及部分外国名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介绍中外著名散文、诗歌和杂志报纸等供学生阅读,借此来丰富学生语文素养。在拓展作业部分,笔者以《背影》为主题设计拓展题:作者将父亲的挚爱都凝聚到背影中,背影可大可小,这点与《游子吟》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在阅读之后请学生写下读后感。

此外,语文包罗万象又博大精深,它可以向各个学科渗透,借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以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后作业: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基本知道了苏州园林的人文魅力与自然美景。在中国还有许多景点已经申请了世界文化遗产,同学们可以自行查找资料,找一找,看看谁知道的多、找到的多。这样的作业内容明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查找阅读,通过查找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找了到我国很多的自然文化遗产。第二课时,学生相继汇报了自己查找的结果,他们找到了兵马俑、西安碑林、凤凰古城和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学生在查找过程中不仅学识得到了提高,也拓展了视野,还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淡化,使学生将阅读同科技兴趣、爱好结合起来,从而养成观察、探究、分析、总结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教者有心,学者获益。作为教学延伸,作业设计必须高效、多样、适合学生发展,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的作业才符合新课改对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潜能。学生只有在更大的空间进行创造活动,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乐趣,并保持绿色健康发展。总之,要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调剂品,而不要成为学生身边的累赘和负担。

上一篇:好一个“冷月葬花魂”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自主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