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学习中的习作评价

时间:2022-10-10 12:59:41

浅谈体验式学习中的习作评价

[摘 要]习作评价兼有评价习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体验式学习,倡导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细化加分,让学生享受习作的乐趣;多层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的发展;多角度打分,鼓励学生习作的个性;多方位展示,让学生体验习作的成功,真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习作评价 细化加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19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评价习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而习作能力又是语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非常畏惧写作,这在某种程度上跟习作评价有着很大的关联。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只有个别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大多数学生在评价中成为失败者,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因此被扼杀。由此可见,习作的评价方式亟待改变。以下是我对习作评价方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细化加分,享受习作的乐趣

体验式学习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理念,细化到习作评价中,必然带来评价方式的根本变革:倡导方式多样的发展性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习作的乐趣。因此,我们可以将加分要求细化:(1)给划出自己文章中优美词句的习作加分;(2)给某些细节描写特别认真的习作加分;(3)给重写的习作加分。这样的评价体系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给予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也体现出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的要求,使学生的潜力不断得到挖掘。

二、多层评价,促进习作的发展

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是不合理的,因此,教师在习作评价中要实施差异性评价,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方向和自己的成功所在。一段时间后,评价要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再进行调整。这种因人而异的评价,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进行横向比较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则,彰显“以学为本”的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多角度打分,鼓励习作的个性

评价学生的习作要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比如,一次关于养蚕经历的习作,由于学生体验的过程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形成的主题也是形式多样的。如有的学生写了蚕宝宝不断变化的外形,有的学生写了蚕吃桑叶时的有趣姿态,有的学生写了自己如何发动全家找桑叶的过程……每个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用个性化的语言、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采用不同的体裁来表现自己的感悟,教师怎能简单地用分数来将这些珍贵的感悟分成三六九等呢?其实,在写作过程中有独特的体验,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更是一种成功。

四、多方位展示,体验习作的成功

为了让学生乐于写作,体验习作的成功,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1)当堂写作,当堂表扬。口头评价习作能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2)开展优秀习作沙龙会,让学生自由交流在习作中出现的优美词句、精美片段等,养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好习惯。(3)制作班级佳作本,即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片段等都摘录在佳作本上,在班级、网站上展示,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习作的成功和快乐。(4)发表学生习作,即帮学生把愿意发表的优秀作品投到校报及《星原文学》《大丰日报》或者学校网站上,请家长、老师、同学阅读,帮助修改、点评。这样,打破了习作发表的神秘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写作的乐趣。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探索最有效、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的信心、兴趣、成功感,减少学生对习作的畏惧。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这样,师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习作的充分体验,达到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习作教学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知识的结果;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的评价。实践新课程标准,我们应该改革习作评价的理念和方式,实施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多维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发展评价、开放评价,做到以评价促开窍,以评价导开窍。

总之,如果我们在习作评价过程中,能多发现学生的亮点,多说些激励赞赏的话语,用心评价,使他们真正体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并引导学生学会自改、互评,不仅能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会促进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信终有一天,学生会体验到习作评价的魅力,从而不断写出更给力的习作。

上一篇:谈利用童诗培养孩子的诗性气质 下一篇:浅谈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