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出发,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12:47:14

从生活出发,谈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总体感觉,其目的是开发人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并且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随着《指南》的广泛推广,我们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日益重视,节奏范围随之不断扩充,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具有规则及各类变异形态的节奏,如脉搏、呼吸、日出日落、潮汐、钟表、火车行驶……可以说,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因此,从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从姓名入手,寻找节奏基石

所谓节奏基石,是指由语言中最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位。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自己的名字无疑是他们最熟悉、最容易入手的字词。在节奏活动的初期,我们引导孩子们用相应的节奏说出自己的姓名,孩子们显得异常开心,且充满兴趣。

× × | × × | × × |

徐 州 吴雨 桐 欧阳 严严

紧接着,我们尝试选择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如水果名、动物名,甚至生活中的风声雨声等,不断充实变化,强化和提高孩子的兴趣。

× × × × | × × × × |

沙 沙 沙 沙 淅 沥 淅 沥(模拟下雨的声音)

× ×・ | × ×・ |

嘀 嘀 嘀 嘀 (模拟汽车鸣笛的声音)

二、用字词组合,创编节奏短句

幼儿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层面上。这种自发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兴趣大多属于浅层的兴趣,容易转移和波动,而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因此,在幼儿利用名字对节奏产生兴趣后,我们可以适时扩展到小短句的“节奏短句”。节奏短句是幼儿即兴创编的,没有什么固定形式,可以各种形式组成。

× × | × × | × × | × × |

今 天 下雨 了 妈妈 不让 我出 门,

今天 下 雨了 妈妈 不让 我 出门,

三、借儿歌童谣,进行节奏朗诵

儿歌童谣是一种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符合这一年龄段儿童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易读、易记、易唱的诗歌样式。国外著名音乐家非常重视结合语言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并且音乐的节奏感显得格外突出。其作为语言活动的教学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儿歌童谣入手,挖掘儿歌童谣的潜在因素进行节奏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儿歌《数一数》

|| × × × × × ― | × × × × × ―|

山 上 一 只 虎 , 林 中 一 只 鹿 ,

× × × × × ― | × × × × ×―|

路 边 一 只 猪 , 草 里 一 只 兔,

× × × × × ― | × × × 0 |

还 有 一 只 鼠。 数 一 数,

× × × × × ―| × × × × × ―||

1 2 3 4 5 , 虎 鹿 猪 兔 鼠。

四、用嗓音声响,展现生活节奏

每个人都有一个喉咙,不仅可用来说话、唱歌,还可以成为发出各种声响的乐器,创造出被称为“现代派”的声响作品。在刚开始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将听到的声音印象用嗓音模仿出来,如动物叫、鸣笛、各种物体撞击声响……加深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力。在此基础上,孩子们进行即兴声响,由孩子自己指挥声音的大小、节奏,或分组,或一个人,可以即兴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合音”效果。最后,幼儿尝试用嗓音“讲”故事,如“火车站”、“繁忙的早上”等,幼儿自由结合成小组,共同表演“节奏故事”。

五、借身体动作,演绎音乐节奏

1.用模仿动作演绎音乐节奏

动作在幼儿认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经常发现,当孩子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会自发地手舞足蹈,但这个时候幼儿的动作多数是没有节奏感的。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模仿的特点,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模仿各种身体动作。如大班节奏活动《大象和蚊子》中的几种主要节奏型,孩子们根据音乐节奏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创编出相应的动物动作,× × | × × ×|的节奏是大象走走跳跳出门的动作;×・× × ― |的节奏是蚊子飞来的动作;× × × ×― |的节奏是蚊子叮大象的动作;× × × × ×|的节奏是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在跟随音乐进行有趣的动作模仿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表现音乐节奏,理解音乐风格。

2.借声势动作展现音乐节奏

所谓声势,就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运用声势,无需高难度的技能技巧,更无需任何教具、乐器,每个幼儿都能很自然地使用,没有任何负担,因此兴趣盎然。在孩子们的声势动作中,除了最典型的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外,他们还喜欢通过从头到脚的全身各个部位的拍打,获得丰富的节奏和音色变化。拍肚皮、胸脯到拍打髋部两侧发出的不同节奏和音色总会令他们乐此不疲,且身体机能得到更多锻炼。

如节奏活动《哆来咪》,为了表现乐曲由低到高的音域,孩子们在声势表演时,用从拍打身体的低处一直延伸到身体高处的方式体验。

× 0 | × 0 | × × | × 0 |

跺脚

× 0 | × 0 | × × | × 0 |

拍膝盖

× 0 | × 0 | × × | × 0 |

拍腿

× 0 | × 0 | × × | × 0 |

叉腰

×― ×――|×― ×――|

拍肩

×― ×――|×― ×――|

拍头……

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但处处充满教育契机,只要巧妙地引导,就会成为最美的课堂。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不在于刻意教会幼儿什么,而是敏锐地寻找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充分发掘幼儿的节奏感潜能。

上一篇:“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思考与探讨 下一篇:如何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