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0 12:13:42

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呈现复杂化、多元化、非线性的特点,这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力量失衡、介体不完善、环体有待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构成要素出发,探索建立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个性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范伟(1978- ),男,湖北武汉人,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学管理和德育。(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172-02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忽视大学生合理要求、缺乏机制创新等问题,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受到抑制。当前,为适应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促进教育客体个体价值的实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进行改革,努力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一、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情况,本文对所在院校的200名男生和100名女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爱国热情深厚,但理想信念薄弱。超过90%的同学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充满信心,85%的学生认为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是国家进步的表现,并引以为荣。但是他们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缺少坚定的信仰,常常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难以自拔。在回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依然具有根本指导作用”等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难以判断”“说不清楚”“不赞同”,说明有部分同学产生了信仰困惑或迷失。

2.独立自主意识强,同时还有依赖心理。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自立、自主,遇到问题多会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自尊心强。同时,他们还具有较强的自我选择欲和丰富的社会视角,活跃的市场环境也加强了其自我选择的迫切性。79%的同学认为“遇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属于个性,98%的同学“有选择性地听取别人对你的建议”。但是,在涉及学生个体重大利益问题时,大学生又表现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依赖性。结果显示,78%的同学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由父母或班主任确定”,此外,在“就业选择时谁的意见最重要”一题中,有72%的同学选择了“父母或其他长辈”。

3.自我意识充分发展,但集体观念淡化。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经常”“会用相机、手机等自拍”,57%的同学认为“我能够了解和把握自己”,近80%的同学非常认同“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这一看法,以上结果都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另外,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同时,也有部分人表现出严重的自我中心倾向,导致团体意识淡漠、缺乏合作能力、忽略他人利益等现象的产生。如在关于“当学校或班级举行大型活动有繁重的工作需要你无偿帮助,但你已安排私人活动时,你会怎样”的问卷中,选择“放下自己的事情”的不到10%。

4.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但心理承受能力差。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及媒介接受了古今中外文化的多方面信息,具备一定的现代眼光,敢于尝试创新,能迅速地接受、适应新鲜事物,如93%的同学拥有自己的博客或QQ空间,68%的同学将网络列为“接受信息的首要渠道”等。然而,大学生这种适应能力和创新激情却常常发生波动,他们情绪变化较快,不能很好地应对挫折打击。调查显示,在回答“遇到学业警示这样的学业困难时,你会如何做”问题时,7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有心理阴影,并会质疑自己的能力,只有13%的学生表示会“总结教训,从头再来”,而5%甚至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可见一斑。

二、大学生个性化现状的原因探析

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矛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四要素――教育主体(教育者)、教育客体(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和各种教育机制失衡有着密切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个体价值实现经常被忽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环境最大最深刻的变化。面对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巨变,唤醒人们的主体意识,发展人们的主体能力,造就人们的主体人格已成为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对高等教育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过多地强调社会价值,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个体价值和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造成了学生误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大道理、务虚不务实,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乎人存在、意义生存、幸福生活的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被淡化、忽视了,从而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中的“解题低效”现象。长期的同化教育导致思维方式趋同并且僵化,创新意识和保守观念并存,人的主体意识迷茫,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都处于被约束和抑制状态,极大地阻碍并弱化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社会存在脱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受到社会环境和学生家庭的影响和压力,学校教育无法回避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各种影响。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过多强调政治教育的功能而忽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的价值,教育目标存在政治化倾向,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这必然造成学生心理的逆反,失去教育效果,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存在严重脱节,亟须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互动联合教育机制。例如,当前社会“娱乐至上”“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受到一部分学生的推崇,他们将个性等同于“标新立异”,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个性表达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互动,共同防范学生出现不合理的甚至偏激的个性表达。

3.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的介体不完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过慢,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具有时代意义、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生动案例,再加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缺乏对学生的说服力和教育力,不少大学生将思政工作误解为“歌功颂德”,是“讲大话”,与人生自我价值实现、社会的发展无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方式、生活习惯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给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新媒体信息传播、更新速度极快,使用方便,相比滞后的传统思想教育载体,学生更加青睐新媒体;二是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思想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同一个“信息平台”,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受到很大的挑战;三是网络信息良莠并存,多元文化观念充斥其间,迫切需要教育者引导学生甄别信息真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适应时展及时创新教育载体,必然导致思政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无法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正确引导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对策

1.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综合素质。所谓“正人先正己”,要促进和引导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加强大学德育中关于个性化理论的学习,并积极运用理论强化自身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个性,塑造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进而影响学生,改变学生。首先,高校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来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进而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来建立科学有效的选拔、竞争、考核、监督等机制,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效率。最后,高校还需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投入,全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生态化的综合评价机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优化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引导和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纳入综合评价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真正做到尊重教育客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应该融合多种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定性、定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外,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性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建立开放性、发展性的评价模式,通过评价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校、集体的主人,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让学校、集体成为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乐园。此外,还应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考评,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

3.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结合。高校要立足打造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展示个性、发展个性,既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素养,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鼓励、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学习实践活动,如专业实习、科技竞赛、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积极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努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此外,还应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的和谐互动机制,充分利用三方力量向学生传授先进思想和科学真理,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4.创新教育内容、方法、载体,实施个性化教育。以人为中心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强调社会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生理和思想状况发展,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工作者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表达提出表扬,努力创造平台让学生发挥个性优势,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自立、自主。通过科学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重视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案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此外,还要注重发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快捷、丰富、形象等特点,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积极将现代媒体技术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总而言之,个性化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理应改进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开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林方毅,金蕊.论高校学生工作的个性化教育[J].时代教育,2009(2).

[2]吕新云,李海霞.高校思政教育生态系统优化分析[J].人民论坛,2009(17).

[3]王秉琦.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研究及其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9).

[4]虞满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新机制的构建――以个性化发展为视角[J].黑龙江史志,2009(12).

[5]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上一篇:浅析《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 下一篇:长垣:都市农业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