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斗士殷海光

时间:2022-10-10 12:05:47

【摘 要】本文有感于《混沌中的探索——殷海光的思想困境》,分析了殷海光先生作为自由民主斗士的贡献与困境、殷海光的民主自由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及不足;探寻了殷海光先生积极论政与抗争并成为台湾民主精神性标志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民主 自由主义 斗士 殷海光 探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97-01

虽然之前听闻过殷海光的大名,但直到读完《混沌中的探索》才给我全方位了解这位自称“五四之子”的自由主义推崇者的机会,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吹捧和抬举,黎老师将殷海光“从神坛上拉下”,还原了他作为“人”的真实,更为客观和辩证,我无法赞同殷海光是一位“学术泰斗”,更愿用自由民主斗士的身份去理解他,以下是我通过该书梳理的关于殷海光思想之浅见。

一 自由民主斗士的贡献与困境

殷海光出生于1919年并自称“五四之子”,他曾说过一段“狂言”:“就思想努力的进程而论,我超过胡适至少一百年,超过唐牟至少三百年,超过钱穆至少五百年。个中的进程,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这些知识分子在种种幌子之下努力倒退,只有我还在前进不已。”《混沌中的探索》认为他在学术上的创获不多,他最重要的功绩是思想启蒙,他成功的扮演了“启蒙人物”和“交通警察”的角色,成为了面对学生群的思想导师。1959年6月殷海光在《我们走那条路?》一文中,明确地指出“人的生命不是应该派作浪费材料或试验用场的,没有完结的浪费尤其是暴殄天物。”个人价值的张扬,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生存的价值。在西方,对人的价值从最初的否定批判到最终的肯定鼓励,历经曲折终现光华。而反观中国的知识分子,却一直陷在国家民族豪情大义的话语泥淖里,难以自拔。因为对个人价值长期缺乏积极的肯定,中国一直没有出现一个积极的公共社会。当时的台湾仍处于之下,最终殷海光也没有逃出因思想而受到政治迫害这一必然结局。1969年9月16日,殷海光先生因胃癌复发病逝于台大医院,而此时,离台湾开放还有18年,离台湾第一次实行政党轮换还有31年。他没有等到给他容身之处的时代和社会,临终前,殷海光的遗言是:“我死的不甘心,我的思想才刚刚成熟,就在跑道的起跑点上倒下”。殷海光的思想其实远远不如他自己所阐发的“成熟”那般完善,从开始存在的法西斯主义倾向和亲的政治思想,到“容忍与自由”的争论中将容忍问题拿来批判他所厌恶的统治者,到逐渐形成提炼和发展的“全盘性”反传统主义,又或者是他在《中国文化之展望》中勾画的世界大同的蓝图,带有强烈的个人倾向和排斥异己,终其一生殷海光都没有跳出自己的思想牢笼,但他却也为众多的民众和学子打开了通向自由民主的大门。我感受到的作为是“自由民主的斗士”的殷海光。早在1952年,殷海光就已经在《自由人的反省与再建》中指出中国是受极权势力的荼毒最深的国家,大多数人早已陷溺于狂澜之中,此时最需要“自由人”发挥主导作用,奋起拯救群伦。现代比较完善全面体系化的政治哲学,大多都是在接近反思型的社会境遇里出现,而殷海光将个人生命和思想与历史紧密粘连至于彰显,在承担自由民主启蒙的角色的同时担负着与极权抗争的重压。

二 身体力行的积极论政与抗争

1935年,16岁的殷海光以近万字的《意志自由问题的检讨》拉开了其写作生涯,殷海光的大学生活是在名儒硕彦云集的西南联大度过的,师从金岳霖。当时中国社会运动狂飙突进,他满腔热血和抱负,积极参加各种辩论和撰文。1949年奔赴台湾后,殷海光在台大熠熠生辉,一边教书一边写文章,通过《自由中国》以言论与当时台湾极权政府抗争,疾言利语针砭时弊,随后的年月其思想在其自我的反思和时代背景的发展中也趋于成熟和全面。殷海光以尖锐的笔锋积极论政,魄力非凡,由“”的神话说起,到大力鼓吹组建反对党以打破,在台湾民主启蒙的舞台上,点燃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圣火。在之后也采取了思想镇压的种种举动,但是自由的种子已生根,势不可挡。“以一个知识分子扮演近似反对党的角色”,在缺乏自由和民主的社会里招致悲运,是“五四”后期一代知识分子所无法逃避而只能共同承受的命运,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理论并不直接导致现实;理论被置于公共关注的领域内,却能够影响人们去思考现实和对现实做出反应的方式。在权威政权所编制描绘的虚幻价值领域之外,切情竭思力述自由、尊严和个体性等基本观念,殷海光直到死也没有看到民主的光,但他却以自己一生的抗争和争取,成为了台湾民主的一道不容忽视的精神性标志。坦白来说,殷海光的学术思想的确有所偏颇,但其作为自由民主的斗士,他努力的呼喊和争取却也的确是最终台湾走向民主的最响亮的声音之一。也许从学术来说,他还不能担当起“大师”这一崇高的称号,但他的风骨气概和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思考。

参考文献

[1]黎汉基.混沌中的探索——殷海光的思想困境[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

[2]殷海光、陈鼓应.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M].台北:远景出版社,1980

[3]张春林.殷海光政治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上一篇:从普通文印业务看小微企业盈利模式多元化问题 下一篇:略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