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成就古代书法投资“钱景”

时间:2022-10-09 11:29:14

文化内涵成就古代书法投资“钱景”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抽象的画面结构,一直被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和喜爱。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来看,不仅说明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同时,收藏家的品位也得到了买家的认可。

在今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一件拍品一露面就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就是即将在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上付拍的王羲之墨迹唐摹本《妹至帖》。之所以引起市场的关注,不仅因为其曾是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上的“扛鼎之作”,更是因为这件作品长25.3厘米,宽5.3厘米,共17字,而估价达到了2400万港元。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古代书法巨大的投资前景。

摹本堪比真迹

不少人一定还记得2006年3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中日书法珍品展,这次展览展出的100余件中日两国历代名家书法吸引众多的参观者。其中,最吸引人的当数《丧乱帖》、《孔侍中帖》和《妹至帖》3件收藏在日本的唐摹王羲之书法。《妹至帖》不见于中国历代著录,是王羲之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它于1973年在日本的五岛美术馆“昭和兰亭纪念展”上初次公开面世,属于某位私人藏家的名家手鉴。所谓手鉴,是将历代名迹切割成行,收在册页里作为鉴定古代墨迹的比较资料。《妹至帖》曾被切割成二行二十七字,但所用纸张和书写技法与《丧乱帖》和《孔侍中帖》相同,在研究摹拓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尊为“书圣”,如今已无真迹流传。唐摹本是目前存世王羲之墨迹的最高境界,而《妹至帖》是目前王羲之存世唐摹本墨宝中唯一能在民间流通者。据佳士得拍卖行专家马成名先生介绍,《妹至帖》共17字,为草书,纸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此帖未见任何题款和收藏印记,更未被收入唐宋元明各朝名家著录。但从书法风格来看,原墨迹当属王羲之所书无疑。马成名强调,即将于香港佳士得拍卖的王羲之墨迹,可用“国宝重现”来形容。他相信这件不可多得的墨宝届时将掀抢购热潮。

除了不知名的摹本之外,名家的摹本也是目前拍卖市场上的宠儿。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最为著名的就要算是《兰亭序》的摹本。在2006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赵孟(款) 临《兰亭集序》手卷,成交价达到了198万元。在今年的春拍中,1936年沈尹默书写的《临书兰亭序》立轴,估价4万至6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3.2万元。

从临摹到创作,是任何一位书法家必须面对的课题。书法的艺术特性,既决定了它比其他艺术更加注重“临摹”这个入门和修习的途径,同时更加追求“创作”这个蜕化和升华的境界,但两者之间,并非是简单或绝对的因果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超越因果关系的转换性奥秘。自古以来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无不是在参透这种奥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而回首这些名家的最初摹本,可以发现其中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样也有着非比一般的投资价值。

古代书法“钱景”无限

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之所以在秋拍中推出国宝级的《妹至帖》,看中的就是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古代书法拍卖市场。书法拍卖市场之所以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就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中历来就不乏天价:2001年赵孟的《归去来辞》卷以682万元在北京翰海成交;2002年,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原作《研山铭》以2999万元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新纪录;2003年,晋・索靖《出师颂》卷走进嘉德拍场,并以2200万元创下了中国书法第二成交天价;2004年,在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清宫御笔专场上,清朝10位皇帝和2位皇后的43件书法作品中,有12件拍品创造了拍卖世界纪录。同年,鲜于枢的《石鼓歌》以4620万元创造了中国书法拍卖的世界纪录。

而要说到古代书法市场的行情,就不能不提到2004年纽约拍卖会上以191.2万美元成交的赵孟的《心经》,不仅在当时创下了赵孟作品拍卖的最高价,而且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作品的价值在拍卖市场中更加受到关注。至于古代帝王的书法拍卖价格更是在近年里飞上了天。2004年北京翰海秋拍上推出了一套原本保存在先农坛的巨型乾隆皇帝书法册页,估价280万至350万元的《劭农纪典》,以572万元的价格被一收藏家竞得。

古代书法市场的好转也从一个侧面表明市场正向着健康方向发展。以前市场对皇帝的字关注相对比较多,但是最近文人书法格外受瞩目。元代赵孟开创文人画派立新风,而且单从艺术角度看,文人书法比皇帝的字价值更高,越是内行人,往往越是会买文人书法。另外,书法作品是否已出版对其拍卖价格影响也非常大。往往没有著录的卖10万元,有了著录就卖50万元。其实这并不合理。出版过的东西只是证明之前有其他人认可,是辅佐藏家的一个参考而已,我们还是应该从书法本身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来鉴别欣赏更好。

文化内涵决定价值

正是由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情有独钟,最终使王羲之走上了“书圣”宝座,梁武帝、唐太宗、宋仁宗、宋高宗、康熙、乾隆等历代皇与王羲之及《兰亭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东晋以后历代帝王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导致了东晋以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以王羲之书法为正宗,这也是为什么此次《妹至帖》的拍卖能够引起市场如此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像赵孟精通佛教,所书《金刚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妙法莲华经》等,都是流传于世的珍品,此次拍卖的《心经》册页传说就是赵孟为与一僧人交换茶叶而写的。茶叶与书法,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体现出其巨大的价值。这件作品更是经由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开始至现代的张人杰,其间经过果亲王允礼、魏稼孙、赵之谦、袁克文和谭复等人的收藏。

与任何藏品一样,书法要判断其价值,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筛选。书法的艺术独创性和历史价值是其价值的关键,这无疑是古代书法投资的真谛。所有在书法史上堪称大师的书法家都有超越前人的独特创新,或因其高度的艺术价值变为典型,成为后人临摹学习的法帖,这些书法作品才有市场。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种,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其投资前景必将非常广阔。

在中国书画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以赵孟等名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书法不但没有跌,反而顽强地一步步上涨,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明清时期社会繁荣,市场经济在中国萌芽发展,书画作品随之也开始在富商之间交易,形成了发达的艺术市场。文人墨客思想空前自由开放,反映在书法上的特点即是“尚势”,极具洒脱狂放的抽象之美,与当代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今天大家看古代书法,并不仅仅是在看几百年前的古代书法,而是在欣赏具有当代自由精神的水墨符号,或许正是这种精神的契合,让当代藏家们为其深深吸引。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抽象的画面结构,一直被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和喜爱,但古代书法的市场价位却长期与绘画作品的价格差距很大。从近年来的拍卖成交来看,不仅说明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同时,收藏家的品位也得到了买家的认可。作为投资者来说,只要沿着书法历史发展的脉络,精心搜集各时期知名书法家的重要作品,加之以平常心态对待市场,以合理的价格进行投资,终能大获成功。

上一篇:艺博会重量级展品先睹为快 下一篇:专家为投资者传授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