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用线与西方造型艺术的区别与融合

时间:2022-10-09 11:23:36

浅谈中国画用线与西方造型艺术的区别与融合

摘要:中国和西方文化艺术观念的差异,使中西绘画对于线条的认识与运用呈现了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它们各自的实践成果充分说明了出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引进西方素描教学,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理解人物造型,这可以说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着改变其面貌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中国画用线;西方造型

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之中,线条一直被艺术家看成是最简洁、最能富于表现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由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和艺术观念的不同,使得中西绘画对于线条的认识和运用呈现了出不同的艺术特点,它们各自的实践成果充分说明了出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

其实,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并不在客观的物体中存在,是相邻两个面的交界。而绘画作品中的线则只是画家们自己的主观想象。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创造性的用线条去造型,在远古时候,人们制作的彩陶绘画艺术品以及墓室帛画艺术和壁画艺术创作、画像石艺术和画像砖艺术等都用线条去造型。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画虽然一直使用线作为塑造物象的基本方法,但是技法不断更新,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而且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的艺术创作特点。比如东晋顾恺之的画就如春蚕吐丝,紧劲连绵。而唐代的吴道子用线却豪放健美,从容大气。各个时期的艺术家都致力于追求用高度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绘画艺术,比如说如南宋粱楷的减笔画法就体现出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再到后来有清代的扬州八怪和吴昌硕。他们在绘画创作时都是非常注意线条的艺术使用。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所以人们的审美观也不一样,艺术家们的绘画技法也不一样。线条主要是为绘画中的明暗,体面和光影等构成等因素而存在的,线条本身并没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与这些不同的是,中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本身就是一部线条的历史。而且中国绘画的线条还蕴含着深远的哲学道理,这种线既可以表现自然的形体和空间,也能反映出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理解,而且更蕴含着画家的主观情感,从这一点就已经超越了单纯对形和空间的表现。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画的线就有着区别于西方绘画的艺术价值。

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国人物画时,也是用线作为主要的造型语言,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适合线条的运用和水、墨的晕染,这就比较有利于墨色的表现。中国画的线强调丢弃用明暗和光影来表现物像;注重人物的结构形态和外貌特征等,突出表现人物内在气质;舍弃用体面来造型的方法,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运用线条的虚实、粗细、方圆去表现物象的质感,层次和体积。就中国人物画用线的发展来看、徐悲鸿、蒋兆和、方增先等艺术家强调将结构造型的西方素描融入其中,并确立了正确的中国人物画素描的发展方向。具体说来,就是将西方科学的素描方法引入中国的人物画课程教学,用西方的素描和中国的笔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量的写生实践和教学。作为浙派人物画的开创者之一,方增先认为,方法还不是中国画的最高表现境界,他觉得中国画的线、墨是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他又回到中国画线条的多变和丰富性,更强调以线造型,突出结构。将中国的绘画技法和西方素描相结合的进行艺术创作,能促进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让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绘画艺术和造型方法不断更新变化,在表现现代人物画上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也给中国画从风格面貌到表现形式上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画线的基本含义就是中国画的线和西方素描的体面相结合中国人物画专业的线性素描是个十分重要的科目。素描自从西方引进中国以后,主要以明暗和光影的方法来塑造物象,而中国画主要是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这对素描训练就了特殊的要求。我们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千万不要一切照抄照搬,一定要坚持“去粗取精”“洋为中用”的原则,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学习。一般称之为结构素描的丢勒、荷尔拜因、赤松俊子安格尔等大师们的素描,都可以作为我们很好的学习资料。艺术家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绘画技法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创作出出优秀的作品,体悟线性素描和线描语言,深化对艺术语言的研究与实践,使知识与能力稳步提高。

上一篇:动漫服饰与影视剧\戏剧服饰的关系 下一篇:国画艺术的情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