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内感染因素及防护措施

时间:2022-10-09 10:58:48

浅谈小儿内科病房内感染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 病房感染对小儿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强的危险性。本文通过分析小儿内科病房案例即:2008年5月1年到2011年5月1日,共8323例。结果:每年的感染率分别为:2.3%、1.82%、1.42%。讨论:小儿内科病房内的感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论:小儿内科病房应有针对性的将患儿分类安置病房,尽量避免与一些细菌传播速度快的患儿频繁接触,优化病房环境,提升病房卫生,和家长做好健康卫生宣传,降低小儿内科病房感染率。

[关键词] 小儿内科;感染;健康卫生

1、收集临床资料

1.1收集资料笔者对本市一家医院的小儿内科病房案例进行收集,从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5月1日,共8323例。

1.2分析案例根据小儿内科病房的案例,依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这8323例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3案例结果从2008年至2011年这三年内小儿内科病房感染率分别为:2.3%、1.82%、1.42%。具体见下图:

2、讨论

2.1小儿内科病房内感染因素分析

2.1.1患者自身因素儿童年龄较小,爱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喜欢摸摸,碰碰的,甚至还会出现拿起东西用嘴尝尝的现象,病房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是细菌聚集的地方,儿童这样的行为很容易被细菌传染,加上儿童本身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还处于发育阶段,人体局部的防御功能也有可能遭到感染。

2.1.2患儿家长因素在病房内和患儿接触最多的是其家长,他们不但要负责带患者看病,而且还需要在病房内照顾患者的生活起居,患儿的父母个性差异大,知识结构更是不相同,有的家长防感染意识较差,出现不注重卫生之类的现象,还有的家长为了满足患儿的需求,在病房中摆满各种玩具。这些都是家长健康卫生意识差所造成的患儿感染。

2.1.3医护人员因素在小儿内科病房中除去家长和患儿的接触,其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也较为频繁。患儿感染主要是通过细菌传播,而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是直接接触各种患者的,其中呼吸科等容易传染、容易带菌的污物稍微不注意将会波及到医护人员,而医护人员已成年,抵抗力较强,对自身来说,这些细菌起不到多大的危害,但是对于患儿来说,医护人员很可能就是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携带者,其原因是:他们的身体机制还未发育全,缺乏一定的平衡性,容易受到不同的感染。

2.1.4病房环境因素病房受条件的限制,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病种的患儿住院,同时,病房内也有正在康复的患儿,医院如果不及时消毒、病房不及时通风等,很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另外,由于住院时间的紧促性,在笔者调查的这个医院患儿的病房是和其他成年人的病房隔离开的,然而,患儿病房在住院安排时,是随机安排,没有考虑到病种,这样交替、混乱的病房安排很容易使一些呼吸道、或者有传染性病体的患儿将细菌带给病房中的其他患儿,而这一些都属于病房环境因素范畴。

2.1.5医疗设备因素医院的医疗设备是固定的,每天有不同的患者接触,如:婴儿培养箱、光疗箱、远红外线抢救台、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治疗车、等等,这些医疗设备的污染同样是造成患儿交叉感染的途径之一。

2.2小儿内科病房针对感染应采取的措施分析

2.2.1尽可能的缩短住院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首先治疗原发疾病,尽量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避免在住院期间增加其他细菌感染、恶化病情。要知道感染的显著特点是容易扩散,积极的治疗原发疾病,进而加强关注病情状况,做好皮肤、口腔的护理,密切注意隐蔽病灶,降低交叉感染率。在医护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的保护、隔离,减少与病房外界不良环境的接触,尽量缩短住院时间,控制患儿在住院期间感染状况的发生。

2.2.2做好健康卫生宣传在患者住院前、中、后医院的医护人员都应做好健康卫生的宣传,增强患者家属的健康卫生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做健康卫生宣传的过程中,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常见的病体、细菌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使患者家属在住院期间能够自我约束,不随便借用他人的生活用品、不随地吐痰、不在病房区吸烟、不随便串走病房,做到在住院期间病区的安静、整洁,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2.2.3按病种安排病房在患者办理住院手续时,医护人员应根绝患者的病种安排并病房,实施病种分室收治的护理办法,加强对危重儿、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和检测,同时,在发现其他患儿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的情况时,能够及时的将患儿转移到隔离室进行治疗。这样按照病种的不同、病体传播方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隔离、管理措施,减少相互交叉传染。

2.2.4加强病房环境管理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康复也有一定的影响,医院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无菌、非无菌类物品的分区置放,同时对于医疗和生活垃圾实施分类处理,做好病区的清洁,确保病房环境的卫生,每天固定通风,保持病房内空气的纯度,加强紫外线照射消毒,制定陪护人员制度,并严格执行,减少病房内人员过多的流动,同时禁止家属带患儿集中玩耍、共享玩具等,减少环境引起的细菌感染。

2.2.5加强对保洁员的管理对医院的保洁人员进行统一培养,增强保洁人员对病房、医疗设备、细菌感染等的认知程度,加强管理、学习,制定相关的病房保洁范围和要求,如:墙面、地面、床单、卫生间、医疗设备等怎么消毒、怎么清洁等,做好防护知识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3、结论

总之,针对患儿自身的身体素质,人体机制发育特征等,小儿内科病房应有针对性的将患儿分类安置病房,尽量避免与一些细菌传播速度快的患儿频繁接触,优化病房环境,提升病房卫生,和家长做好健康卫生宣传,降低小儿内科病房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马艳丽,张玲.浅谈医院内感染与小儿内科的相关护理[J].工企医刊,2004:17(05),64.

[2]孙坤,沈颖.小儿内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

[3]朱宗涵.小儿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刘铁军,主编.传染病临床诊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陈菊梅,主编.现代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上一篇:浅谈细菌实验室菌种的保存和使用方法 下一篇: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腋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