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语文阅读的满园春色

时间:2022-10-09 10:47:12

绘就语文阅读的满园春色

摘 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当学生爱上了语文和阅读;当学生对阅读有了饥渴感、对文字有了敏锐感;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自主性、产生内驱力之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是阳光灿烂,春色满园。

关键词:阅读;语文;延伸博引;感受魅力;师生共享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4-052-1

把阅读比喻为神奇的魔棒是再恰当不过了,谁拥有这根魔棒谁就能得心应手地将语文学习的石门点开,谁的眼前就会呈现语文园地的异草奇花,谁的耳中就会响起天籁之音,谁的口中就会回味无穷。如影相随应该是语文与阅读关系的真实写照,然而当今的语文教学却陷入了题海战,学生在题海中疲于应付,获益却少而又浅。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阅读被严重边缘化,教师将语文学习的根本丢掉了,想以不计其数的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内外广泛阅读;语文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给学生品味和感悟文字的方法。

一、围绕教材,延伸博引

教材阅读书目中那些一波三折的情节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会使学生一赞三叹。教材阅读书目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都与课文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曹文轩的《红瓦黑瓦》,杨绛的《我们仨》,琦君的《细雨灯花落》等教师在作简要提示之后,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在教李清照的《声声慢》、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时,我适时为学生补充了易安的早期作品《点降唇•蹴罢秋千》、东坡的悼亡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稼轩的《西江月•遣兴》,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人生经历曲折多变、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情感倾向因时不同。李清照早年“故把青梅嗅”的顽泼娇媚与晚年“载不动许多愁”的悲苦凄惨;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纵情豪迈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心酸哀痛;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悲壮慨叹与“以手推松曰‘去’”的风趣诙谐。学生的情感世界喜欢接纳有血有肉、个性丰满、立体的人,而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走进和占据他们的内心。在晨读课和自修课我发现有的学生在看李清照、陆游、苏轼、辛弃疾的诗词,尽管人数不多,但喜爱阅读的火花正在悄然闪动,这必将形成燎原之势。

在引导学生阅读《香菱学诗》之前,我择其要旨地向学生介绍了《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重点讲述了这样三个问题:一是《红楼梦》为何又被称为《石头记》,引出女娲炼石补天,顽石无才补天,枉入红尘的故事。二是关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讲述三生石畔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一段情缘和还泪之说,以及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纠葛。三是简要介绍金陵十二钗,将林黛玉的“悲绝”、“美绝”、“才绝”、“痴绝”作重点介绍。这一节课学生们听得几乎是出神,他们对阅读与探究《红楼梦》的兴趣油然而生。课后,我还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87版第19集“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让他们进一步感受贾宝玉的多情和林黛玉的才情。

二、诵读品味,感受魅力

学生有了自主阅读的意识,对于作品中文字的魅力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地品味。而品味文字魅力的最佳途径就是诵读,而且必须是高质量的诵读。在诵读作品时学生应该追求这样一种境界:对作品的“颜色”能读出,分量能掂出,深度能探出,味道能品出。诵读的过程应该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一起怦怦跳动的过程。当诵读罢作品学生仍感到眼睛发亮,心头发热,脑海翻腾,唇齿留香时,学生们所享受到的是阅读带给他们的文学滋润和精神愉悦。好的诗文只有诵读才能将心中的深刻意会借助言传来表情达意。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诵读,在诵读中真切地感受《春酒》中纯真的童心,甜蜜的母爱,浓郁乡情;深刻地体会《蒹葭》中水乡泽国,伊人若隐若现终不可得,但又执着的爱的求索;深切地感知《雨说》里雨的深情诉说,蜜意柔情,殷殷期待……当学生在阅读中捕捉到自己的影子并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人生哲理、开启思维之窗时,当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慰藉、找到信仰的指南时,那么阅读就成了学生们的精神食粮和文学源泉,他们会因此而孜孜追求,欲罢不能。学生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中熏陶、浸染和洗礼,对提高他们的文字感受能力一定会有极大的促进,同时也会提升他们对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广泛阅读,师生共享

阅读的最大价值是放飞精神,愉悦身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的作品,经典名著、武侠小说、唐诗宋词、精美散文、古典小说都可在阅读之列。渴求知识是学生的天性,向真、向善、向美是学生的追求,他们在阅读中的收获是任何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和达到的。共享好文章是阅读交流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应将自己阅读到的好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品味。琦君的《长沟流月去无声》让我对那个纯情的年代铭刻在心,也让学生心如镜湖,爱可以纯净得没有丝毫杂质;春儿的《那种戛然而止的温柔》让我潸然落泪,也让学生泪眼婆娑,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我们所熟悉和感受的温柔随时都会戛然而止;杰克•伦敦、张和龙的《雪地篝火》让我在悲怆中经受了灵魂的洗礼,也让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人不可避免肉体的死亡,但人的尊严、价值、信仰超越了一切生死,精神之魂永生!

阅读和语文相辅相成,水涨船高。语文课应该使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并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阅读之窗,当学生爱上了语文和阅读;当学生对阅读有了饥渴感、对文字有了敏锐感;当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自主性、产生内驱力之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是阳光灿烂,春色满园。

上一篇:浅谈“赞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生本”理念在中职旅游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