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

时间:2022-10-09 10:32:14

浅析费正清的中国史观

摘要:费正清的中国史观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传统中国为背景,深入而细致地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他在中西关系史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这一理论的提出,表明“文化之舟”早已驶入了国际关系的理论视线。

关键词:费正清;中国史观;文明冲突论

一、费正清其人

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而言,费正清(1907一1991)这个名字可能是陌生的。费正清是其好友、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给他起的中文名字,意为作为历史学家,理应“正本清源”。然而,他的原名John King Fairbank在美国汉学界却是闻名遐迩。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头号中国通”、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

作为东亚地区研究的开创者,费正清把对近现代中国的研究作为东亚研究的主体,经他独著、合著、编辑、合编的作品多达60余部,此外,还有大量的论文及书评。

费正清在中国研究领域里辛勤开拓,他的研究教学不仅直接影响了三代美国汉学家,而且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政府和公众对中国的认识及态度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其学术活动担负着双重的使命:他即要深入地研究中国的近代史,又要把学术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转化成美国公众可以理解、接受的信息。

相比较而言,美国对于中国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还远远落后于欧洲和日本。然而,费正清和他的同事及学生在二战后短短的二、三十年里,不仅使这一领域跻身于美国历史学界的前列,而且使中国研究成为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界里最活跃、最丰富多彩的领域。这种学术上的奇迹是与费正清个人的研究和组织工作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美国汉学界的无冕之王,而且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研究的泰斗。

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研究始于费正清,是因为作为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费正清首先成为由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演变的过渡性学者。他完成了从古典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研究的过渡,创立了以地区研究为标志的现代中国学。

二、费正清的文明冲突论

任何文明形态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文明的镜子是历史。文明的发展和变化,是由历史来显现的。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方文明的发展经历了曲折,也容纳了各支流的文明,进而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文明个性。有比较才能鉴别。西方文明的特点是在与不同的文明形态,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比较中体现出来的。关于东西文明的特点,自“五四”以来就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也有人认为西方文明是自然对立型、自然掠夺型的父性型物质文明,东方文明是自然的顺从型、自然循环型、自然共生型的母性型精神文明,这两种文明是截然不同的。因而,当这两种文明相遇时,就必然发生冲撞。

文明冲突论(clash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zations)是费正清中国史观的核心。我们可以从“文化形态史学”(cultural pattern history)中找到费正清的思想根源。文化形态史学认为,文明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平行的并且是同时代的;费正清认为世界历史有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划分。他承认,中华文明在中世纪比西方发达,近代则滞后于西方。

东亚文明( East Asian Civilizations)和人类的其他几大文明相互隔绝而自成格局。高山大漠把东亚与其他地区隔开来,因而东亚发展出一种大体上保留至今的独特文化范式。东亚文明是以中国儒教为传统的。经过长期对东亚文明的研究,费正清的结论是:“中国是东亚文明的母源与主体。”

作为农业型国家的中国,它的古代文明发源于适宜于农耕的黄河流域。旧社会的中国农民由于保守的思想观念,把断背折腰的劳动视为自然,而把节省劳动力的发明创造视为异端。而中国早期提倡现代化的人,在他们试图采用机器的时候,总要同手工劳动的既得利益发生冲突。那时候,发明创造是不受重视的。中国的农民依靠自然超过了依靠他们自己的主动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被动性。在广袤的平原上,耐性的中国农民听任天气的摆布,甚至不得不接受时代不绝的水旱饥疫等天灾。而这同生活在地形多样化的土地上的欧洲人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费正清看来,中国人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缺乏动机而非缺乏能力,是由于社会条件而非由于其天生才智。科学不发达是工业经济和军事经济不发达的一个反映。而这又归因于儒家思想支配下的中国基本上属于农业性质和官僚政治性质,以及统治阶级传统的力量强大。

综合对中西文明差异的考察,费正清的结论是:中西两种文明是冰炭不相容的。中华文明是一种有别于开放性的海洋文明的内向性大陆文明,它不同于扩张性的商业―工业―军事型的、充满调和折衷精神的停滞的农业――官僚政治文明;同时也是一种与竞争的个人本位相异的、顺从的伦理本位文明。中西文明是相互对立的两大体系,反映了社会发展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因而就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文明的冲突”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历史和当代的现实都表明了文化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在国际关系理论和研究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现实使我们更加谨慎地重新用文化了解国际关系理论。

今日世界的纷争虽然不能说主要是由文化冲突引起的,但也决非与文化冲突无关。因此,关于文化冲突与文化共处的讨论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是增强不同文化间相互理解和宽容而引向和平,还是因文化隔离和霸权而导致政治冲突,将影响着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命运。

参考文献:

[1]【美】邓鹏:《费正清评传》,台北:天地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3]【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杨品泉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年版

[4]【美】费正清等:《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黎鸣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上一篇:试论漏电保护器的使用问题及其工作原理 下一篇: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