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义解读引导问题

时间:2022-10-09 09:29:35

论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义解读引导问题

摘 要: 本文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语义解读不清等问题,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上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并简要分析了语境、语义的定义及分类,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出发,对语义解读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语义解读 教学方法

1.绪论

商务英语是商务社会文化中的特有语言现象与现代英语的功能变体。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人力资源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商务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膨胀,且根据多年来用人单位的调研数据及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实践来看,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企业人才聘用及培养的重点。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却未符合时代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不足:“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在教学方法上对商务加英语的模式教学生搬硬套;过于注重教材表面知识,类似于语义解读等细节问题处理失当。这些教学模式及方法都致使商务英语教学难以获取较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合格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我选取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语义解读引导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文献综述

2.1语境的定义和分类

“语境”(context),即言语环境,包括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诸如时间、空间、情景、话语前提等与词汇使用存在密切联系的均属于语境因素。该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在《意义的意义》一书的补录中提出的。书中,他将语境区分为“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或称之为“语言性语境”与“非语言性语境”。其后,英国伦敦学派的弗斯(Firth)又将context的含义引申至话语的上下板块,甚至于话语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我国当代语言学家张志公则从内容方面将语境划分为现实、广义的语言环境。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进一步将语境因素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包括场境、交际者及方式。总体而言,尽管学术界关于语境的内涵看法有所异同,但概念阐述并无较大的相悖之处。

就此来说,语境的定义可概述为:语境,即使用语言的环境,是由一系列为语言表达特定意义且与言语交际紧密联系的若干因素构成的。语境可分为三类: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及文化语境。

2.2语义的定义

所谓语义(semanteme,semantics),即由声音与意义构成的语言符号、语言结构的意义平面。语义是由符号表征的,其中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所指(signified)二心理实体构成的不可分割的二元体。

3.教学方法

3.1教学采用的方法

3.1.1专业术语语义解读引导

术语是应用语言的重要分支,商务英语术语翻译作为国际商贸交往中的重要交流途径,自然也对译者的专业功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我在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中着重加强了对专业术语语义的解读引导。在具体的术语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原则要求,即将“信达雅”标准转换为“忠实、准确、统一”这三条基本原则。

其一,忠实原则。这不仅是对句式结构一致性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突出“意义不悖于原文”这一基本准则,绝不允许出现所谓“近似性”的字样,这是对学生商务意识及学术素养的基本规范。在商务广告翻译的拓展学习中,我就向学生强调了这样一点:信息对等,突出广告卖点。还应联系多种已有翻译规范具体学习。如现阶段国内的商务英语广告颇有些“四字”情结,款式新颖译为Up-to-date style,造型美观Handsome appearance或使用意译法,即“心理联想”,交货及时可译为Timely delivery guaranteed;适当地借助于修辞手段分析解读语义也是一种较好的途径,如修饰丝绸商品的“柔软迷人,色泽悦目”可译为Soft enchanting,smiling color。

其二,准确原则。相对于忠实原则对结构一致性的要求,“准确”主要指语义解读应清晰明了,不存在语法错误或逻辑错误。尤其是商务英语通常涉及诸多合同、投资等规范性文件的翻译,在此类文本的语义解读中,尤其应注意不能作随意性的意译。

其三,统一原则,即在专业术语的语义解读上应保持前后一致,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改变。此处,我就对学生举例说明了新词汇初引入时不同版本的翻译所引起的麻烦,如万维网World Wide Web最初还有国际网、环球网、世界咨询网之类版本的翻译,著名汽车品牌Volve(沃尔沃)也是如此,最初它也有伏尔沃、伏尔伏等称谓。

总的来说,在专业术语的语义解读中,教师应灌输给学生这样一种概念,即商务英语学习要准备好各种专业词典:实用外贸词典、汉英商务词典、汉英商品名称词典,做到有备无患,时时刻刻准备更新知识储备。

3.1.2上下文语义解读引导

如前文所言,上下文语义解读就是要联系词汇所处的前后板块,进行语义的综合考量。语言作为构建意义的处方,其潜在意义的表达需要依靠大量的背景信息和认知活动。在语义解读的过程中,应联系具体语境,以其基本语义为出发点,引申或取舍词义,从中选取较为恰当的意思表达。我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选取大量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供学生学习,增加语感。如下文在货币政策报告“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一节选取的部分片段:trade and foreign GDP growth slowed,higher oil prices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some foreign currencies against the dollar.从此句的商务语境来看,句中的appreciation、against显然不能直接以原义解读,而应将两词作引申含义处理,appreciation(increase in value,即增值、涨价);against(in return for作为……的交换)。

3.1.3文化语义解读引导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到,语言不仅是符号系统的习得过程,还是民族文化的沟通过程。正如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所言,“做好翻译工作,掌握两种文化甚至于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此,在商务英语语义解读的过程中,应重视跨文化因素学习的重要性,避免因误解产生歧义。

在商务英语跨文化因素的学习中首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影响商务英语语义解读的跨文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便学生加以注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后资料查阅。具体而言,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不同地域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差异。例如,dragon“龙”是中国人心中象征吉祥的图腾,而在西方,这个词在中世纪被视为罪恶的象征,恶魔撒旦(Satan)也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通过教师对词汇dragon在中西文化中不同联想的阐释,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为何“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Asian Tigers”而非“Four Asian Dragons”。二是颜色认识引发的文化差异。不同国家所处的区域位置及其特殊的风俗、历史文化背景都会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颜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如“Blue”蓝色在西方国家有忧郁的含义,这就为学生带来了疑问,Bluebird“蓝鸟”为何又能成为知名汽车品牌,这就联系到了北美蓝色鸣鸟的文化含义――“幸福”,这也是品牌推出的文化底蕴。数字也是如此,如“九”的文化取向同“久”,三九集团取义于此,而同样的“nine”在英语国家就没有这样的涵义。

除了跨文化因素的介绍外,我在教学中还对商务英语主要是翻译方面作了如下要求:其一,在具体的商务英语翻译中应结合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进行分析。就英语广告来说,在内容的编排上很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直线式思维的影响,显得一目了然。在具体教学中可实际举例,如:Give him a diamond,the gift he’ll never forget.Priced from $500 to $2,000.Men’s diamond rings and men’s diamond wedding binds in bold and mascu-line designs.A Diamond Is Forever.短短几句广告词就阐明了与商品相关的款式、特点、价格等诸要素。其二,在商务英语语义解读中如遇到与特定文化相关的文化内容,应注意适当增译说明部分。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习惯训练,才能够从简单机械的汉语思维转换中脱离出来,避免中式英语(chinglish)的出现,不至于将如浓茶(strong tea)译为chick tea,炒鸡蛋(scrambled eggs)译成fried eggs。

4.结语

综上所述,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词汇语义解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并利用多种渠道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或加强有效交际,这同样是推进商务英语教学的重点所在。我认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商务英语语义解读引导教学在专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这一实践教学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即语义解读不应仅停留于传统语义学的狭窄视角,而应结合社会环境对语义的承载和体现,历时性地把握与分析语义与语境间的关联性,纵深分析语义解读的方法或途径,使得语义变化过程显得更为明晰,获取更加充分的解释。就此,我认为,商务英语的语义解读教学目标应是熟悉原文、精通疑问,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语言能力,可结合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实现语义解读的“移情”。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建立专业特色,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基础与突出实践能力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Linguis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赵会军.金融英语翻译中的社交语境功能[J].中国科技翻译,2006,(8).

[7]赵彦春,王娟.透过语法化现象看语法机制的自主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8]高福猛.语义语境和英汉翻译中词义的确定[J].长沙铁道学院报,2008,(3).

[9]邓震夏.浅论金融英语文本词汇的英汉理解与翻译[J].嘉应学院学报,2006,(10).

[10]张武保,学科创新与商务英语的复合型特点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

[11]刘志芳,丛琳.商务英语语言研究与文化参与[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12]于虹音.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国际商务研究,2006,(3).

[13]王宇.言语交互性的跨文化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

上一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的特点与教学方... 下一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与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