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9:12:37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思考

摘要: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建立17年来,总体是适应国情、行之有效的,但是在监事会职责定位、工作机制创新、人员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概括性地讲述了国有企业监事会的发展进程,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山西省国有企业监事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监事会外派制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自1998年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制度建立实施,经历了2003年国有企业监事会归口国资委管理的转变,截至目前,国有企业监事会外派制度已历经17年。实践证明,外派监事会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实际需要,但是,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缺陷,其职能定位、监督方式、工作机制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

一、国有企业监事会发展进程及如今现状

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决定建立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制度,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代表国家出资人行使监督权。

1999年9月,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制度,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公司法》,国有独资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机构派出,从体制和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

2000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为监事会监督检查提供了法律依据。2003年国有企业监事会划归国资委管理。

2003年以来,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国资委的管理下,依据《条例》赋予的职责权限,紧紧围绕出资人的需要,深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方式逐步从事后监督转变为当期监督,加强事前和事中动态监督,提高监督效率。监督手段也从单纯财务检查转变为以财务检查为主要手段,同时运用法律、审计、工程等专业手段,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二、当前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1.监事会监督职责定位还不够明确

监事会是政府加强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的专门力量,由国务院(地方由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施监督。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管企业重大决策和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事项和环节,以及董事会和经理层依法依规履职情况,着力发现并报告企业存在的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侵害国有资本权益的问题、风险和线索。但是,基于国有企业所有人主体模糊和监事会的行政化色彩,监事会的监督职责定位始终无法明确,常常会出现躲着问题绕路走、发现问题不报告,甚至借用发现问题谋取个人利益等危害国有资本权益的事情发生。

2.监事会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17年来,虽然监事会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由事后监督向当期监督和事中监督转变,通过列席企业重大会议,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动态,进而分析了解经营风险,组织力量集中开展针对性检查。但是,由于监事会队伍力量薄弱,监管企业又较多,根本没有足够力量同时对多户企业实施事中监督,造成监事会监督检查常常滞后于企业经营行为。另外,监事会检查报告要上报国资委和国务院(或地方政府),报告逐级上报,如果出现中间个别领导公务繁忙无暇顾及监事会报告,结果就会出现时隔一年才会有国务院或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监事会再根据批示要求企业进行整改,这种成果反映和成果运用的滞后性对国资监管起到的积极作用微乎其微。

3.监督检查成果运用不够充分

监事会监督检查结果以检查报告的形式向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和国资委反映,国资委成立十多年来,虽然检查报告出具了上千甚至上万份,但是,检查结果的运用始终达不到应起的作用。首先,监督检查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监事会通过检查把企业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也要求企业认真整改,但后续的整改跟踪落实不到位,企业整改与不整改没人再监督。其次,监事会的监督检查与国资委其他职能处室的监督检查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存在很多重复性工作。由于监事会的主业是监督,涉及企业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而国资委其他业务处室主要职能是管理,理论上讲,只要监事会和其他职能处室工作上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综合运用检查成果,就会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4.监事会队伍配置不够合理

就山西省国有企业监事会而言,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一是监事会主席配置不够合理。《条例》规定了监事会主席应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悉经济工作。但是,国有企业监事会成立以来,监事会主席岗位某种程度上成了安置需要给予相应待遇、即将退休老领导的地方,他们多数是经济管理专业不熟悉,甚至之前并未从事经济管理业务,这样的监事会主席如何能领导监事会队伍从事专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监事会构成人员较少。目前,山西省国有企业监事会一个办事处的组成人员只有3到5人,监管的企业3到4户,为了履行好党和国家赋予的监督职责,可是,监事会力量太薄弱,分身乏术。三是监事会人员专业构成单一。《条例》规定,监事会监督检查以财务检查为主要手段,检查范围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职工薪酬、法律事项等方方面面。但是,目前监事会队伍基本是财务专业人员组成,加之日常缺少各方面专业学习培训,监事会检查手段显得不够全面,容易给人直观印象就是监事会类似于审计。

5.监事会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国有企业监事会实行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外派制,天生具有行政行。监事会人员是行政编制,薪酬待遇由财政统一支出。监事会需要长期驻守各个监管企业,并根据需要延伸检查至二级三级企业,深入一线,经常出差在外,但是监事会并未得到相应的出差补贴,况且没有与国资委其他业务处室岗位轮换的机会,缺少激励机制,不利于年强干部尽心尽责履职。监事会的考评机制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按照“德、能、勤、绩、廉”考评标准统一实施,考评并未将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和工作质量挂钩,评价机制无法完全有效,容易造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有效约束。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明确监事会监督职责定位

《公司法》和《条例》都规定了监事会的职责权力,监事会应按照相关规定履行职责,将监督作为主业,将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重大事项和风险作为监督的主线,将及时发现问题、客观报告问题、督促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企业董事会权力日渐扩大的情形下,将监事会的知情权、经营建议权、任免建议权和监督权等写入公司章程。

2.进一步优化监督工作机制

强化促进当期监督和事中监督。监事会要充分国资监管机构内部信息共享的优势,通过列席会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访谈座谈等方法,运用财务手段,分析掌握企业重大经营事项和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进一步深入检查。将“一事一报“制贯彻检查过程,及时报告反映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风险。同时,要畅通监事会报告渠道,缩短逐级上报时间,提高报告成果运用的时效性。

3.进一步强化监督成果有效运用

一是加强监事会对企业整改的跟踪落实力度。监事会通过下发建议函、提醒函、建议书等方式要求企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认真限期整改,同时,要加强后续的跟踪落实,通过再评估工作,评估企业整改情况是否到位,对于不到位的,监事会可以约谈企业领导人,并要求企业继续整改,直到整改到位。二是建立完善监事会与国资委职能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这种沟通协调是双向联动的,职能处室的管理批复文件要抄送监事会,监事会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分解至相关职能处室,互相运用工作成果,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4.进一步增强监事会队伍建设

一是消除监事会主席任免的历史弊病,选拔有能力、能作为的领导干部出任监事会主席职位。二是扩充监事会队伍,增加人员配置。不仅需要财务专业人员,也可以适当引入法律等其他专业人员。三是加强监事会人员日常专业知识的自学和培训,以适应面对企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检查需要,作为监督检查人员,必须做到自身过硬。

5.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监事积极性

要改进监事的考核评价制度,监事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工作,监事的考核评价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公务员,要根据监事的工作特点,加强日常工作日志的建立和考核和管理,对监事日常出席会议次数、检查企业户数、报告撰写份数等事项形成日常工作日志,依据日常工作日志记录及监事会主席的考核建议等,形成年终考核评价,并以此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轮换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2]王文斌.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事会工作[J].国有资产管理,2015(04).

[3]黄国伟.加快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探索[J].国有资产管理,2008(03).

上一篇:品牌设计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下一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