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时间:2022-10-09 08:31:23

浅谈多层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对比了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在教学评价中的不同,结合中国高校的实际和美国高校评价体系中值得借鉴的地方,设计了多层次地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能够全方位地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于改进教学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学工作是所有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现今的高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以讲授法为主,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教师不会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使用比较单一;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有效组织课堂的能力,造成课堂纪律混乱,教学效果不佳等。这些状况的形成,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一般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四个方面,而没有包括学习效果的内容,这种评价结果无法反应整个教学环节的效果。

2.评价对象的消极应对

有些院校将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测的主要依据,没有从一个全面的角度出发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们普遍对这种评价结果消极应对,对评价结果漠不关心,也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改进教学了。

3.评价结果缺乏可操作性

一般院校教学评价分析主要是以定量的形式来进行的,向教师反馈的评价结果只有量化数据,没有科学的分析系统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导致学校领导无法根据评价量表掌握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教师无法从评价结果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管理者构建有意义的教学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各种评价体系比较

为了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我们首先对国内外各种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比较。

1.国内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多个评价指标按照权值比重进行整体评价

这种评价模式,使用者得到的仅仅是量化后的数据,即使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的结果也不能很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实际问题,教学管理者无法准确把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分两级评价指标

两级评价体系中,分4~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分别包含4~5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按照每个学校的不同分配不同的权重,根据评价结果,教学管理者可以获知本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为哪个方面。

2.中美教学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1)评价维度和数量的差异

中国大学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题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三个方面,占整体评价主题的75.7%,而美国大学的评价维度却比较分散,以上三项仅占32.9%。评价主题词的数量比较上,美国大学要高于中国大学。

(2)中美大学教学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不同

中国大学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教”,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而美国大学则非常关注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3)中美大学对于“课堂”与“课程”的理解不同

中国大学普遍将课程纳入课堂,教学组织是围绕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的好坏就反映了课程质量的高低,而美国大学则认为课堂只是课程实施的一个基本途径,强调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一切内容都视为课程。

虽然由于各种差异导致中美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同,但是美国大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还有一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例如将课堂外知识的延伸纳入到课程内的考核体系中。

三、分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首先,由于作为评价填表者的学生在进行评价表填写时存在态度随意,根据文献,影响评教结果的因素中,学生年龄研究很少。因此,我们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要求不同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使教学管理者可以从所学专业方向、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和课程性质四个方面,多角度地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此,在评价体系中设计第一层为学生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的内容为:填表人所在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所学专业方向,理科、工科、文科(可以再细分);填表人自我评价等级,分A、B、C、D、E五个等级;所评价课程是否为必修课,是或否。

其次,按照文献所提出的方法,对我院的10个评价指标归入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手段4个一级指标。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第二层。

最后,对不同课程设计不同的知识迁移效果测评内容作为整个评价体系的第三层。这里我们以经济类学科为例来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学习本课程后,我可以更好地以经济学的观点来对待我周围的事物;学习本课程后,我能够更好地使用经济学理论在公共问题上进行阐述;我能够使用所学经济学模型理解当前的经济问题;这门课程提高了我以逻辑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

每个问题对应的等级有A、B、C、D、E;A表示非常强、B表示有点强、C表示一般、D有点不强、E表示很不强

四、总结

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分层建立,可以全方位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进行考评,通过这种考评体系,学生们对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同等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会有所不同,或者说侧重点不同,可以使教师针对不同年级或不同学习等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此外,该考评体系考虑到了不同类型课程的差异,对于不同的课程的知识迁移效果专门列为一项考核内容,学生也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这门课中学到了哪些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卢家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美教学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5).

[2]顾瑶韵.美国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理论研究评述[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6).

[3]罗圣国.现代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20101041)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所。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多元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探索与实... 下一篇: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