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不再被“困”

时间:2022-10-09 06:55:20

摘 要: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一线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

在教学工作中一谈到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我们的老师总是怨声载道:我经常给他单独辅导,还安排责任感很强的学生辅导,可效果不大,甚至一点用都没有,我实在没有办法了。在经过老师长时间的努力却无功而返时,有些老师就选择了放弃,所以一到高段、高一级的学校,这些孩子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有些甚至还从“学习上的困难”升级到“思想上的后进”。在我们周围也不乏这样的场景:课间休息,老师在给学困生讲解题目;放学,老师将学困生留下来耐心辅导……教室、办公室里总能看见老师忙碌的身影,而伴随的是学生迷茫的眼神,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转化学困生的这种劳而无获的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深思。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学困生的形成也不例外,要想有效地转化他们,我们首先要找到他们学习困难的根源,然后再寻找方法,对症下药。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思想懒散,目的不明

有的学困生课堂上不认真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懒得思考,课下作业敷衍甚至拖拉。学习目的不明确,上学来,下课“疯”,放学走,表现好与否无所谓。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学困生的形成将是必然。

2.习惯缺失,方法不当

学困生大多没有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一些恰当的学习方法,虽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较其他习惯好、方法当的学生来说,学习自然滞后。

3.能力低下,自信不足

大多学困生因为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与歧视。随着学段的增高,同学圈子就变得愈来愈小,再加之老师的严厉呵斥,他们会自卑、缺乏自信,继而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越来越困难。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对学困生的转化,重点应放在思想的引导、习惯的培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而非讲解题目、训练反复等知识层面。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1.关注变化,沟通思想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学困生往往意志薄弱,管不住自己,所以学习上会变化不定:老师关注时(上课是否认真,作业态度是否端正等),学习可能还能跟上,一旦放松他们自然也就松懈下来,学习跟着下滑。所以我们要经常关注他们的表现与变化,及时进行思想沟通与教育,一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解决,让其在思想上重视学习,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只要他们能主动学习,就不会成为学困生。

2.捕捉亮点,树立自信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教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在课上、课下努力创设并捕捉他们潜在的亮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学校、班级的奖励大多是面向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学困生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为此,我们可以在学习上设立进步奖,在其他活动上尽量为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其他学生了解他们,认可他们,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使他们在学习上得以进步。

3.帮扶结对,体验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部分的孩子效仿性极强,只要有一个好的榜样在身边潜移默化,他们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学习上也会逐渐进步。可以将习惯好、有影响力、有责任心的孩子与他们安排在一起,帮扶结对,使其对学困生在习惯上加以熏陶,在知识上给予帮助。这种榜样的力量有时甚至比老师的说教、批评更有效:使学困生通过努力也可实现目标,体验成功,这样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学困生最需要老师的引导、鼓励、赞扬和理解,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的冷漠和批评只会使他们与我们渐渐疏远,我们对优秀的学生有表扬,对学困生更应有掌声。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轻言放弃,而应通过我们平时对他们的关注、引导和帮助让其得以转化,力求让学困生不再被“困”。

参考文献:

[1]王翠芳.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5).

[2]赖春英.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成才之路, 2015(24).

上一篇:表达型课堂言语实践活动策划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渗透数学思想 发散数学思维 巩固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