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共赢有效措施

时间:2022-10-09 06:54:29

浅谈农村经济及农村金融共赢有效措施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进程中,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农村金融也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中同步发展。农村经济孕育了农村金融,而农村金融又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如何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是“三农”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实现双赢需要高质量的金融经营管理和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肩负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任。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与金融服务,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能动的影响。

1.有正确的市场定位,参与市场竞争。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金融机构参与竞争是无可避免的,能否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准确的市场定位。虽然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程度较高,不确定因素多,但国家对它实行了比较系统的保护措施,故以它为基础的农村金融业也相对稳定。农村金融机构根植于农村,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拥有最基础的农业资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通。正因如此,农村金融机构能否以服务“三农”为市场定位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自身的业务发展。

2.要有优质的金融产品和良好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要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创新业务品种。首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小额信用贷款延伸到流通、消费领域。大力推广发放小额商户贷款、商户联保贷款和门面抵押贷款等业务;积极稳妥地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业务,开展票据承兑和贴现,实现信贷业务的多元化。其次,全力拓展中间业务,开发和开办、租赁、保管、担保、个人理财等金融产品,满足城乡客户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最后,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办公自动化。建设电子银行,提升自动服务手段;开通网上银行,加快网银业务发展。

3.员工队伍要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礼仪修养培育,礼貌待客,文明服务。二是要有明确的职业规范和考核评价标准,严格程序,提高效率,便于内部管理,便于顾客监督和评价。三是树立廉正的职业形象,态度上对客户一视同仁;办理业务热心周到,与贷户交往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四是打造先进的金融企业文化,转变员工观念,提升队伍的品位和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员工队伍的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实现双赢需要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良好的信用环境,是金融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与根基,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依托。但部分地方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借款人信用观念淡漠,不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挫伤了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实现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双赢”,必须打造健康和谐的信用环境。

第一,在农村广泛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农村金融机构与当地政府联合制定有关实施方案,制订评定细则;对辖区内农户、行政村、乡镇实行量化考核评分,根据得分档次设立优秀、良好、信用三个信用等级。将其信用等级与信贷服务挂钩,信用户可获得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用贷款,并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信用等级越高,享受的优惠越多。对未进入信用等级的户、村、乡镇按照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实行抵押、担保等现有规定执行,不予发放信用贷款,执行规定利率。

第二、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社会氛围。一要在农村大造信用文化舆论声势,宣传信用文化理念、传统和典型人物、事迹,让信用文化深入人心;二要大力弘扬讲诚实、守信用的优良传统,对获得信用等级的个人、集体,要公开给予荣誉。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宣传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的意义和成果,鼓舞人心,激励群众。

第三,建立信用工作机制。首先,要将信用建设列入党委、政府日常工作范畴和工作考核指标系列,从根本上提高信用建设的地位。其次,对于当地需要的重大项目贷款,金融机构在执行正常的贷款调查制度外,可以与地方政府联合进行贷款可行性听证,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和检验。其三,地方党政机关要做到不干预金融机构的具体工作,保证金融机构工作的独立性,并督促企业自觉接受金融机构的贷款管理。其四,金融机构对恶意违约逃债的企业或个人,要坚决实施信贷制裁。

三、实现双赢需要科学的发展战略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要取得持续长久的发展,以长远的战略思维谋划发展,打破制约发展的瓶颈。

首先,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讲:一是站位要高,目光要远。支持“三农”要有战略眼光,金融业务要具有前瞻性。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走向有清醒的认识,准确地把握发展规律。在支持农村经济时,要注重当前效益,更要着眼于发展,对暂时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或项目予以支持,切忌急功近利,因小失大。二是业务经营要以取得“双效益”为目标。既追求自身经济效益,也追求社会效益,是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自身经济效益是增强发展后劲的硬实力;社会效益则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发展后劲的软实力,它也在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只有如此兼顾,实现两个效益的有机统一,农村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赢得农村市场。

其次,对于地方政府部门来讲:在谋划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时,应注重三点:一是经济发展思路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地方政府在研究发展思路时,要站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制定具有历史价值的发展战略。二是经济发展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在贯彻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提下,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各具特色。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思路,采取有效对策,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三是地方政府在组织领导经济工作中,要务实求真,努力减少或杜绝经济建设中的“形象工程”。要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宏观规划,做好微观指导。加强政策引导,落实权益保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科学发展观为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只要抓住机遇,把握规律,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双赢的局面很快就会实现。

上一篇:农村经济增长的金融保障成效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