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9 06:08:53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新兴产业引起了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国仍处于市场的开拓阶段,应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世界经济发展和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外包中介机构,依托软件信息产业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引导并规范企业的引进外资方式,以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服务外包;国际市场;软件信息产业

[中图分类号] F752.18 [文献标识码] B

一、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脚步晚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步伐,2006年商务部实施“千百十工程”,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服务外包的向前发展。但起步晚不代表速度慢,中国自身宏微观环境的稳定性,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够比拟的优势,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中国的服务外包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第二大承接国,主要承接对象是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日本是中国离岸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目标,欧美的服务外包市场比较成熟,发包商在选择承接方和承接地时考虑的因素较多。中国承接的欧美服务外包市场的规模不是很大,仍旧处于市场的开拓阶段。由于外包市场的逐步扩张,国内接包城市也由一线城市逐渐向二线城市蔓延,各地区都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和向前推进的具体目标,如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的显著代表,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桥头堡”,广州在努力塑造“港澳合作”新形象,大连也成为了“软件外包之都”。

二、中国服务外包的优势和机遇

(一)中国服务外包存在的优势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础虽然比较薄弱,但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很大。“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在税收优惠、减免和资金支持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政策安排。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也增加了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东北地区凭借着语言优势可以大量承接日本、韩国等临近国家的服务外包,独特的地理优势又使中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市场上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备,无论是电力设施配套方面,还是在资源供应、网路维护运营方面,都能满足国外发包商的需求。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完全符合发包商对稳定性的要求,中国可以凭借这些优势大力拓展国际服务外包市场。

(二)中国服务外包面临的机遇

当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被当做是衡量社会现代化的标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模式由传统的工业主导经济向服务主导经济方式转变。在这场世界性产业结构变革中,中国可以利用这种趋势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本国在现代化服务业领域的发展。印度作为服务外包发展成功的示范国家,成为了众多国家借鉴的经典例子。现在印度看好了中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正预想和中国的全面友好合作,将印度的知名民族品牌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内地,这样中国可以利用此次机遇,亲身研习印度企业成功的精髓,将所学经验用以发展本土企业。

三、中国服务外包的劣势和挑战

(一)中国服务外包存在的劣势

服务外包在给中国带来良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困扰。许多发包国一方面想无条件享受对外承包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又不愿承担因外发而减少企业内部劳动力的业务量。在没有全面衡量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单纯地将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都归到承接业务的中国,势必会引起贸易摩擦,恶化中国的出口环境。中东、拉美等新兴服务外包国家的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觑,这些国家在人力资源的分配和英语教育水平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与中国一拼高下。

(二)中国服务外包面临的挑战

中国虽然人口众多,但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和人才结构都不够理想。高端人才的匮乏和技术水平的过大差距,理论和实践的脱钩都成为了发展服务外包的问题。企业规模过小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规模过小会使其开发项目所需的设施、资金和手段不完备,竞争能力也因此下降。虽然目前有山东中创、大连海辉东软、上海启明、中软和博彦科技等服务外包企业,但能独立承担大型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却少之又少,其规模和实力都亟待提高。

四、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在综合考虑国家为产业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需要状况,政府应不断扩大对发展服务外包企业在相关政策方面的扶持。利用现有的银行体系在对企业的贷款方面予以适当的放行,把服务外包企业单独作为计算的单位,在一定的业务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或是相应的免税措施,以减轻企业的出口压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对企业生产所需资源和政策可通过有倾斜性的引导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通过政府各方面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中国应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规模化效应有利于外贸结构的转变,通过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达到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考虑到日本地理位置因素和自然资源匮乏等问题,集中力量继续拓展日本市场、促进对日本的软件出口是必要之举。同时,还要重视和开发欧美国家的市场,不断提高出口的规模和层次。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拥有的,利用文化、语言、区位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外包中介机构

构建有效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完善服务外包市场体系,是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有效途径。行业协会要起到协调的作用,真切的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去,为企业解决问题,及时传达政府旨意并且随时进行必要的沟通工作。积极主动掌握世界服务外包的发展动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合理化意见。要借鉴印度软件服务行业协会创建的成功经验,打造具有规模化和专业化的行业团队,来保护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依托软件信息产业推动服务外包发展

大力推进软件与信息的服务外包,已成为中国提高服务外包业国际竞争力和提升软件产业服务外包水平的一种必然的选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并符合软件和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产业推进策略,完善相关政策的法律环境,有效地发挥中国在软件与信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全面统筹部门资源,优化软件和信息产业行业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信息软件协会组织的作用,规范并维护软件市场秩序,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为软件信息外包提供支持。

(五)引导并规范企业的引进外资方式

在承接服务外包时,政府应引导企业注重技术引进,吸取其精髓部分并加以创新,争取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在吸引服务产业的外商投资方面,应根据服务产业在经营范围上的广泛性、结构上的繁杂性、空间上的可分离性等特点,进一步推进与服务外包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在服务外包的发展和演进历程中,继续加大对外包企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对企业不合理的投资需求给予政策上的限制,提高外包企业的整体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肖广平,肖怀平.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的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

[2]张,刘绍满.后危机时期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1(6)

[3]杨国川.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及中国的发展路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1)

上一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