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09 05:25:22

浅谈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图像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等而设计的地理图和画组成的系统,主要有地图、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分布图、结构图、过程图、漫画、图表、照片等。它集知识性、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空间性、感染性、整体性于一体,信息量大,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提升技能,增强实效有重要的意义,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尝到“甜头”。下面,就地理图像在初中教学中的运用,谈谈我个人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地理图像,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1.创设情景,点燃探究之火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如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课中,课件展示图片:图1福娃系列、图2鸟巢。设问:图1是哪一项体育赛事的吉祥物?图2建筑物名称是什么?在我国哪个城市?学生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对图像充满着好奇和期待,有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读图、讨论、交流,教师点拔,得出:图1、图2分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和主场地鸟巢,课堂洋溢着乐趣、愉悦的氛围。

2.搭建平台,强化观察比较能力

地理图像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形成感性认识,掌握观察比较技能。如在学习内流河和外流河时,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要求学生读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观察它们最终流入什么地方?有什么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容易得出:长江、黄河最终都流入海洋,而塔里木河流经沙漠最终消失,不同之处是河流最终是否注入海洋。再引导学生观察“汉江”,会发现它并未直接流入海洋,而是汇入长江后再注入海洋。在加深理解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同时,观察比较能力得到培养。又如,“山脊、山谷”在景观图上观察,差别很大,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却极易混淆。教师要充分利用景观图,让学生对山脊和山谷有清晰的表象感知,再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引导学生从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比,找出差异,总结特征。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学生在读图获取知识的同时,观察比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3.合理引导,培养运用地理图像能力

充分运用地理图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图像能力。例如,分析“美国地形”时,课件展示《美国地形图》,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明确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问题引领:(1)美国地形分哪几部分?(2)以哪种地形为主?(3)这种地形有哪些优势?学生通过找图、读图、析图、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拔、小结。如此循序渐进,常态化训练,学生便养成在学习中主动用图的良好习惯,读图和析图的能力得到提高。

4.动手实践,提高记忆能力

地理图像内容鲜明、形象直观、表象丰富,能有效刺激、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通过观图联想、动手拼图,帮助学生记忆祖国31个省级行政区。教师先举例分析:黑龙江省的轮廓像昂首的天鹅等,再展示其它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讨论交流,自行得出: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广东省像个鸡腿等;接着举行分组拼《中国政区图》比赛,刺激多种感官参与识记,在自身活动中形成深刻的记忆。

5.问题引领,强化思维能力

利用图像去分析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地理规律是强化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学习“日本经济”时,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读《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问题引领:日本有哪些主要工业区?学生很容易在图上找到。问题递进:日本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的同时,还要通过思考才能得出: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问题拔高:为什么这样布局呢?此时学生只有运用所学知识,认真思考与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太平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多优良港口,巨型船舶可停靠;便于原料和燃料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等。在层层递进的读图、思图、问题探究、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强化了思维能力。

6.设计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大洲和大洋”一节时,课件展示七大洲的轮廓图,要求学生到大屏幕前按面积大小排序。发给每组画有重要经纬线的硬纸和七大洲的轮廓图,接着教师承转:在空白图上谁能帮七兄弟找一找家?看哪一组找的最快?学生七手八脚,个个眼疾手快,配合默契,力争上游,对七大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加强。

7.指导观察,训练语言描述和图文转换能力

在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课件展示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观图A、B、C。问题引领:读图说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宗教的代表性建筑,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讨论、描述:A图是基督教的教堂,特征是尖塔和彩绘玻璃;B图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特征是圆顶的建筑风格;C图是佛教的佛塔,特征是建筑精美华丽,古色古香。从而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得到锻炼,图文转换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地理图像在教学中的常用方式

1.图文结合

教材中的地理图像载有大量的信息,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如讲授“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人口分布、行政区划”等都应有相应的地图,指图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增强理解和记忆。

2.以图引文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像,适当补充、巧置问题,落实目标。如课件展示四幅“美国公民”图片: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飞人”乔丹,要求学生讨论回答:他们的祖籍在哪里?引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以图释文

以图像代替文字阐释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如学习“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教材只提到受季风的影响,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影响,而是在活动部分呈现两张图:《南亚1月风向》、《南亚7月风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先从旱季和雨季的盛行风向入手,再从实际出发,分析西南季风来退的迟早和风力的强弱与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因果关系,比枯燥的文字描述更易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4.以图代文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处只呈现图像,少有文字叙述。如学习《世界气候的分布》、《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布》、《澳大利亚的气候》、《美国降水量的分布》、《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时,只呈现相应的图,没有文字叙述,如果没有引导学生读图,就会遗漏知识点。

5.以图验文

教材中很多知识在地理图像上都能得到落实和验证。如,通过判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可以验证已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

三、地理图像在教学中的读析艺术

1.读图艺术

读地图类图像要突显空间性,要弄清地图的三要素,分析地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在图上的位置、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等。读景观图要抓住图像所反映的突出特征,采用观察法,学会特征描述,成因分析。读统计图表类图像要注重定量性和规律性,明确图例,细读坐标,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变化趋势,探究原因,增强学生绘图技能。读示意图要突出概念、原理与规律,找出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评析,探究逻辑关系链条。读地形剖面图要细读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及经纬度、注记和图示说明,进而分析地形和海陆分布特征。

2.析图艺术

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析图步骤、方法也不相同。对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事物的图,应采用对比法,通过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其成因等。例如,要求学生在《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上描出北纬30度纬线,比较该纬线附近地区的气候类型,加深对“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理解。又如,将同一地区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阅读《中东的水资源图》时,叠加世界气候分布图,易得出中东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从而很直观地解释了“中东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上一篇: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性策略 下一篇:浅析教师职业幸福的获取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