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贯穿整个语文课堂

时间:2022-10-09 05:19:43

让快乐贯穿整个语文课堂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语文课堂开始变得热热闹闹,但教师的一味创新,只是在迎合新课改的要求,基本的语文技能却没有学到,这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但不能盲目创新,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文的美。

一、趣味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是最基本的学习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机械地在重复着抄写的动作,在学生看来却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识字的兴趣,要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生字有:区、仙、翻、滚、巨、著、形、状。为了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授课时,我给对每个字都创造了一定的意境,以“滚”字为例,我借助了一个小球,向学生展示了滚的动作,学生在形象的动作中便会记住这个字形。又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在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再将教材对应的图和字用线连接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记住了字形。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既学到了基本的知识,又不失快乐。

二、展开联想

想象力是创造力诸要素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独有天赋和才能。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的畅游在语文的世界里,让其找到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在导入课时,我向学生简单概述了故事:一只乌鸦很口渴,到处找水喝。找呀,找呀,它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乌鸦喝到水呀?它现在非常渴?简单的故事导入了新课的学习,此时,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自由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们各自想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学生积极地给小乌鸦想着办法,学生甲:可把水倒出来呀,学生乙立刻反驳道:他没有手,水倒出来就没有了。学生乙说:可以飞到一个小溪旁边去喝,学生丙:可以把水倒在一个杯口大点的杯子里……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想象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得不打断学生的讨论,并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正文的学习当中,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不但对本节课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表演情境

爱玩、爱模仿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展示一下文本中的人物,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认识8个生字和8个词语,同时认识“壁、虎、逃、蝇、姨”5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所以,在授课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壁虎妈妈,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角色的了解,配上适合的声音,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熟练地朗读课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语文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也不是为了迎合课改的花哨热闹,我们要真正地抓住语文标准的要求,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下轻松地学到有用的知识。

(作者单位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小学)

上一篇:由“儿童婚礼”引发的情感教育思考 下一篇:农村信息服务供给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