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学视野浅析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时间:2022-10-09 04:14:26

基于社会学视野浅析新时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大环境下,在一个企业当中起着重要的凝聚和指引作用,有了统一的文化,整个企业内部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将企业家和员工紧密相连。当前,企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组织,其文化必不可少,因此,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就要求企业从自身出发,依据本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加上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学;建设路径;企业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企业文化,也间接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今时代,文化传播交流频繁,人们思想活跃,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不仅关系到提升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效益,更关系到提升全社会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将试探讨新时代下,企业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何谓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作为特定的社会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企业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念、制度形式、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时代性

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制约。而就同一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其企业文化也将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深圳特区的一些企业,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其企业文化必然具有改革初期、市场经济探索时的特点。

(二)独特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形象的反映,是一个企业一贯表现的集中体现。一个企业无论是从经营规模上,还是企业价值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反映在企业文化上,就是与众不同的个性。新时代下,企业的组成类型繁多,如国外独资企业、港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正是有了企业在性质、经营方式、规模大小等方面的不同,才使得各企业的文化独具特色,异彩纷呈。

(三)区别性

由于企业间的发展情况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它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理念、目标也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某企业产品主要针对大众化消费,那么,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则定位在公益性文化建设上,因为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等。而对于生产专业性较强产品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则侧重于员工的素质上。这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专业性、权威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企业文化建设缺乏长远考虑

在当今时代,一些企业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无视长期企业战略发展,更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以致企业中缺乏能够统领全局又稳定持久的经营理念。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生存问题仍是首要问题,在企业前途未卜,命运发展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家更多考虑如何完成订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还不能从长远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

第二,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企业家更关注效益、利润,忽视员工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事情来抓。

第三,随着企业用工资本的不断提高,各种费用不断上涨,一些企业赢利空间缩小,负担加重,虽然已经意识到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苦于资金有限,经费短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只能是有心无力。

(二)建设理念与实际情况有偏差

虽然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足够重视,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但由于对文化理念能否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不够,因此,在实际中,常常出现偏差,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第一,企业员工大多来自农村,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并不关注,更无参与热情,使得企业文化理念难以贯彻到底。

第二,企业员工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大多数企业能提供的文化往往陈旧、单一,不能与时俱进,这不能满足员工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部分企业员工骑驴找马,不能完全融入企业。一些企业虽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但并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严重挫伤管理者搞企业文化的热情。

第四,企业文化活动形式流于俗套,员工们没有参与热情,对企业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不感兴趣。

(三)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知有误区

第一,企业内部的领导者常将企业文化建设误认为是搞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党委的事。在实际工作中参加政治学习,多听听报告,就是参与了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有的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流于形式,虽然粘贴了不少口号、标语,但并不一定真能反映企业的价值取向、管理风格,员工不理解,不接受,因此不能真正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搞活动、带领员工娱乐,进行不进行都可以,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层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加之一些企业缺少凝聚力与目标指引,最终造成企业文化成了一盘散沙,员工与管理者各执己见,缺少统一性。

(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在共享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区

一些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完善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经验对于刚刚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来说,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这就导致新企业在借鉴老企业的企业文化时,不能充分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成功的企业文化挪到刚起步的企业中,导致企业现状与企业文化建设高度不符现象,不利于新建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企业自主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观念、制度以及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时充分发挥自主能力,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方向,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逐一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碍,这时,企业必须要坚定信念,大胆突破,坚决摈弃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制定和树立能够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实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企业内部建设和外部环境影响两方面,在规章制度中引入文化理念,规范内部管理体系。力争总结提炼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确立的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可以传承的企业文化精髓。

(二)企业家为主导

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更是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的思想理念、经营方式等基本等同。所以,发挥企业家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要使企业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通过教育、经验学习等形式,让企业家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学习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站在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顺应时代,与时俱进,推进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更快更好地登上新台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断提高。

(三)员工积极参与

一个企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就是企业员工。成功的企业文化,少不了员工的热情参与,而只有适合员工发展和需求的企业文化,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可,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的主导作用与员工的参与应当紧密结合起来。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必须要倾听群众的心声,尊重群众的建议,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广大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认同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愿意为此目标不断努力。企业还要积极为员工搭建发展平台,挖掘员工各个方面的才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使员工价值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企业文化以其特殊的功用,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更展示了企业的精神风貌,并将带领企业,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王京生,主编.文化立市论[M].海天出版社,2005

[2]张平.企业文化建设中政府的定位和作用[J].经济论坛,2002(07).

[3]白以娟,主编.社会学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4]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方向[J].企业文明,2006(01).

作者简介:董莉莉(1980-),女,山东邹平人,经济师,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硕士,社会学。

上一篇:规范和完善物资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美债危机与欧债危机的区别及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