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柚类新品种 —— ‘黄金蜜柚’

时间:2022-10-09 03:49:23

特色柚类新品种 —— ‘黄金蜜柚’

1 选育过程

‘黄金蜜柚’是2001年10月从平和县小溪镇内林村‘琯溪蜜柚’园中发现1株果肉呈橙黄色的变异单株,经连续观察鉴定,其果肉橙黄色性状稳定,表现优质、丰产、稳产。从2004年开始,分别在平和县小溪镇、上杭县稔田镇、南靖县和溪镇、霞浦县沙江镇、闽清县白樟镇等区域进行其无性子代的遗传稳定性、区域适应性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生长势强,早投产,成花容易,自花结实率高,丰产,成熟时果皮为黄色,海绵层、囊衣为白色,果肉从幼果期至成熟期为橙黄色,种子退化,肉质化渣,酸甜适口,品质上等,性状稳定。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 闽认果2013005)。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特征

‘黄金蜜柚’主干及骨干枝灰褐色;芽为复芽、芽具早熟性;各次梢均具自剪现象,分枝多集中于枝条的先端,枝条较粗壮、有刺,枝条颜色1~2年为绿色、后转为褐色。除冬梢外,各次梢均能成为结果母枝,但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叶为单身复叶,长椭圆形,嫩叶黄绿色,成熟叶深绿色,叶尖急尖,叶基广楔形,叶缘全缘,叶主脉明显,叶背叶脉凸起、无油胞粗点分布,叶形指数2.1~2.5;花序为总状花序,少量单花,每一花穗一般有5~15朵花,多数为6~9朵,完全花,花瓣为白色、船形,花瓣多为4个、少量5个;果形倒卵圆形,果形指数1.07左右。成熟时果皮为黄色,光滑,果皮油胞小、平、密度中,海绵层、囊衣为白色,果顶平滑、有明显印圈,花柱脱落,果基短茎、有少量放射沟纹,果实皮薄、厚度为0.7~1.5厘米,瓤为白色,瓤瓣肾形、12~17瓣,籽粒退化成瘪子,成熟果中心空,果肉从幼果期至成熟期均为橙黄色。肉质爽口化渣,少粒化,果汁丰富,酸甜适口,品质佳。

2.2 生物学特性

2.2.1 物候期 在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该品种幼年树新梢周年均有生长。幼龄树春梢萌芽期在2月中下旬,夏梢在5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上旬抽生,秋梢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生,晚秋梢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抽生。初花期在3月中旬,盛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盛花期约7~10天,终花期在4月上中旬,自花结实率高。生理落果期:第1次在4月上中旬,第2次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5月上旬至7月上旬果实进入膨大高峰期,9月下旬进入转色期,10月上中旬采收。

2.2.2 生长结果习性 该品种树势较旺,树姿直立,树冠为圆头形,分枝多,抽枝能力强,幼树一年可抽梢4~6次,以春梢为主要结果母枝。在平和县低海拔地区,种植第3年即可开花结果,6年生产量达31234.5千克/公顷,7年生产量达38764.5千克/公顷,8年生产量达44412千克/公顷,表现良好的丰产性。

2.2.3 主要经济学特性 果皮黄色,皮薄,果肉橙黄色,种子退化,果汁丰富,单果质量1100~2 250克,可食率67.5%~72.3%。2011年11月委托福建省分析测试中心测定,‘黄金蜜柚’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1.4%,可溶性总糖8.8%,可滴定酸0.54%,维生素C 354毫克/千克(表1),肉质爽口化渣,清甜适口、有橙香味。

表1 ‘黄金蜜柚’与对照品种果实品质分析比较

2010年10月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对其汁胞呈素测定,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β-胡萝卜素含量218.83微克/克(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含量的5.3和250.1倍)、八氢番茄红素含量22.95微克/克、α-胡萝卜素含量4.17微克/克、β-隐黄质含量2.96微克/克和番茄红素含量2.86微克/克,类胡萝卜素总量为251.77微克/克,分别是‘红肉蜜柚’和‘琯溪蜜柚’的2.6倍和287.7倍。

2.2.4 适应性和抗性 该品种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较强,柚类适宜区均适宜种植,年平均气温17~23 ℃,极端低温≥-3 ℃的地区均可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2~35 ℃。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尤以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最适宜。该品种喜湿、怕涝、耐旱,抗病力较强。

3 栽培技术要点

宜以酸柚为砧木,小苗嫁接繁殖;定植株行距4米×3.5~4米;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合理修剪;注重平衡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注重施用钾肥和钙、镁肥,果实发育期要均衡供水;冬季要重修剪,采用自然开心形树冠;并对投产树主干进行环割,生长健旺树可进行环剥,以促进开花坐果;花期至谢花期,应喷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硼砂混合液2~3次,以提高坐果率。

(据《果树学报》)

上一篇:不同时期除袋对红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柑橘优新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