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

时间:2022-10-09 03:46:50

论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方式不尽合理,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人民群众多有怨言,社会矛盾激化的风险在不断增加。中央已经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中不合理的体制问题,并提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模式,既有国有经济,也有集体经济,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劳动收入的取得和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完成的。劳动力市场对劳动收入的分配和调节有直接的影响。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借助市场机制的调节实现其价值。同时,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也是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必然也要参与劳动收入的分配,各种要素按其在产品生产中贡献大小的比例进行利润分配。劳动复杂、熟练程度高、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就应当高;劳动简单、熟练程度低、劳动强度低、无技术含量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必然就少,收入分配是必然有差异的,这符合劳动力作为商品受市场机制调节的客观要求。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而也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结构,其主要的收入分配形式有工资收入、经营劳动收入、资本收入、风险收入、机会收入、技术和信息收入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劳动收入是按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贡献所获得的报酬,它与非法收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非劳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资本所有者凭借其投入的资本来获取收入,社会居民以个人财产进行投资或让渡资产使用权以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生产者和经营者及时捕捉市场机遇,紧紧抓住房经营机会,获取市场应变能力的报酬。桉要素分配取决于不同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实际贡献,而不是所有制形式或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所有制形式只是决定收入分配的归属和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如果脱离了物质财富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所作出的实际贡献,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收入分配对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收入分配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对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创造力和全社会的生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进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无论从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来看,凡是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合理的时期,社会经济就发展得越好。比如:中国唐朝,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财富增加,国富民殷。实际上就是国家与人们在收入上的合理分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建国初期,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充分挖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但这种单一的收入分配方式容易使人产生平均主义思想,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已不适应中国的历史发展潮流。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旧的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彻底打破,等级工资、效益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管理者年薪,风险收入,债券利息,股票红利纷纷出现,一种全新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生产要素和非生产要素都投入生产并参与分配。使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平均每年的增幅都在8%左右,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发展时间最长,增长速度最快的世界奇迹。

二、收入分配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远古时,郑国和宋国打仗,宋国大将华元战前犒劳士兵,炖一大锅羊肉,每人一块,轮到车夫羊斟时,已分完了,羊斟没有吃上羊肉,嘴上不说,心里却想不通。次日交战,华元刚上战车,车夫羊斟驾车直奔郑国大营,华元问:“我们去哪里?”羊斟说:“分羊肉你说了算,去哪里我说了算。”结果,宋国大将华元被俘,宋军大败。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发生在中山国,中山国国君也炖了一大锅羊肉,和诸位大臣吃喝,却偏偏没有给司马子期大将军分羊肉吃,大将军想不通,直接投奔了楚国,把中山国的机密全给交代了,楚国大军瞬间赶到,中山国国君被迫逃亡。可见分配不公导致的后果有多惨重,直接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和国家的灭亡。

三、收入分配改革是解决社会公平和效率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收入分配改革就是要调节社会公平和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谓公平是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判断,是对收入分配状况的主观评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的公平观是不同的。除了含有平等的意思之外,还包含有社会公正的内容,就是以社会多数人认定的公正为标准的相对平等,是社会价值和道德观念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的集中体现。而效率是指以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多产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提高效率,以最少的投入,生产出社会急需的物质财富,这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密切的联系。公平和效率是收入分配中一对矛盾。过分的收入平等会降低效率,而过分的追求效率又会影响社会公平。政府为解决这个矛盾,就应该进行权衡和调整,使二者得到兼顾。当社会生产力落后,物质财富匮乏,人们生活困难时,就应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重点。发展生产,丰富财产物资,解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财富越来越充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时,国家政策的调整方向是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以缓解社会矛盾,同时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消除两级分化,最后实现共同富裕。在生产力解放后,必然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他们的财富不断增多,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实现了一半,接下来的问题是财富集中了,垄断也形成了,贫富差距拉大了,各种非法收入出现了,社会矛盾激化了。为了铲除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以适应新的形势。国家对高收入者,通过税收政策,适当调节其收入;依法打击行业垄断和非法营业,非法收入者,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如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在政府支出中,增加对贫困人群和低收入者的扶持力度,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适当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强弱势人群的教育,使他们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只有这样,经济体制改革的高阶目标才能实现,才能真正完全实现我国的经济改革,实现我国的国家目标。

总之,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对我国当前来说,收入分配改革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是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措施,不可等闲视之。

上一篇:浅议“负建筑”理论的特点及其应用 下一篇:价值工程在项目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