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文学发展观的美学研究

时间:2022-10-01 11:50:04

弗莱文学发展观的美学研究

弗莱认为世界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作品意象和创作潜在主题等诸多方面中都存在着循环运动。弗莱的这种研究以基本的人性关怀为核心,同时也解释了各种文学原

型的变形与回归。文学形式总是与意义相联,形式本身就是“某种内容长久沉淀的生成物”文学更替发展的整体规律就是一种“循环论”,弗莱认为人类的文明都或早或晚都在重演着发生、成长、衰落和死亡的有机生命原则。众所周知,自然界是按照春、夏、秋、冬的规律循环变更,弗莱从自然界中发现规律,并且把这一规律运用于他对于文学形式演变过程的归纳之中。弗莱认为:人类的文学史是按照喜剧、传奇、悲剧、讽刺文艺的规律而循环演变的,因此整部西方文学史可以视为喜剧、传奇、悲剧和讽刺这四种基本原型不断循环的历史。弗莱从文艺类型的演化来解释文艺的发展与演变,文艺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循环演变一样在于内在动因,并且周而复始,不生不息。

叙述程式,是指在文学的循环运动中被凝结而成的基本要素。文学的叙事程式作为一个媒介将人的力量和大地枯荣以及四季轮回结合起来,文学的社会功能也是将人类的欲望和自然伟力相融合,换句话说,文学用语言将人类和自然相连。文学叙事程式和季节相关联通过“行动的力量”再次成为分类,同时也赋予叙事结构一种全新的视角。在这种模式理论中,从神话、传奇、高模仿、低模仿到讽刺的过程伴随着主人公行动力量的减弱,而在讽刺中又有了向神话回归的倾向。每一种叙事结构的设置都表达了自然所允许的人类能力,人类的力量在传奇中最大,在悲剧中开始缩减,在反讽中消失,而在喜剧中获得了再生,每一种文学程式都逐渐形成“自身存在的投影”:神话体系投影为神学,传奇产生神鬼玄幻类型的文学创作,高模仿推出关于理想形式的准柏拉图哲学,低模仿则推出关于起源于成长的哲学,讽刺则是投向于存在主义本身。

弗莱特别强调,叙述程式中的喜剧、传奇、悲剧、反讽等不是文学体裁,而是先于体裁的更一般性东西,有固定结构的情节所构成。叙述程式受制于文学的整体循环运动,因此,我们从任何一类叙述程式中既可以看到固定结构,又可以看到此结构在运动中的不断变化,可以看到它在前一叙述程式中带来的痕迹,也可以看到它正向另一类叙述程式演化而去的征兆。叙述程式是一个整体,具体的某一程式须从叙述程式整体的运动中才能得到清楚的理解。弗莱对于文学形式的发展勾勒出明晰的画面,他说:“一种形式构成一部作品的基调,但其余四种形式中任何一种或全部也可能同时存在。伟大的文学使我们深感精巧微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这种形式的多部配合造成的”。文学形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循环演变呢?弗莱的答案是:文学就是讲故事,文学形式即“讲故事的构造原则”并没有变化,由神话到传说,再到悲剧和喜剧,再到写实的小说,都仅仅是社会背景的变化。弗莱将文学形式的内容的变化看作是文学向前发展的动因之一,将文学的形式看成一个环状的结构,首尾连接,神话走向荒诞然后再重返神话,他将文学这种精神的产物以形式的状态展现出来,如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与形式主义美学对于美的定义一样,弗莱也认为“美在于形式”。

文学更替发展的整体规律还原为“循环论”,人类各主要文明都或早或晚的重演着发生、成长、衰落和死亡的有机生命原则。弗雷泽《金枝》中作为核心意象的“将死之神”阿都尼斯,在生与死的交替变换中昭示有机世界的宿命,说明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与古代神话的关系。内米湖畔的祭祀由逃亡的奴隶担任,新的奴隶可以随时折下树枝进而决斗,成为新的森林之王,新的森林之王知道他必然被取代并且消失,最终他又在精神上复活(精神不变,变化的是存在的人)。神圣之王的地位极其高,担任的责任也十分重要,他的一切关系到世界的兴亡,人们运用一系列的“消极巫术”来保卫他。神圣之王的死而复活的神话就是自然节律和植物更变的模仿,与植物的枯荣类似。弗莱借鉴了弗雷泽的循环观念,对文学中的情节进行收集和分类之后,为西方的文学整体建立起一种类似有机的无限循环模式。弗莱认为:欧洲文学恰好经历了从神话到讽刺文学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中世纪以前的时期,是神话的时代,文学隶属于古希腊神的故事。中世纪是传奇文学的时代,既有骑士阶层的经典世俗传奇,又有描写圣徒事迹的宗教传奇,两者都描述主人公如何违反自然规律创造奇迹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文艺复兴时代是高模仿的时代,主要以悲剧和史诗为主,内容严肃高尚。中产阶级的文化带来了低模仿类型,在低模仿的讽刺文学中人物大多失去自我尊严,置身于一个荒诞世界,而这种可怜的处境并不是古希腊式的英雄的悲剧,而是人生本身对于小人物的嘲弄。古希腊的神话充满了人性的真诚与希望,闪烁诗意的光辉,而现在的低模仿作品则更多的却是对人的冷嘲热讽,荒诞剧情下掩盖的不是想象,而是理智的思考,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世感到的苦闷和悲哀。

弗莱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的直线思维模式理论体系的局制性。直线思维模式的理论把文学现象视为“一去不复返”,而文学事实表明文学现象却是不断重复出现,以一种循环的形式而存在的。弗莱的文学循环理论就是对文学类型的共性以及它的演变规律的提示,同时这也是他的原型批评理论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弗莱“文学循环发展观”这一思想进行梳理、阐释、分析、批判,使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美学理论话语产生助益。同时,运用弗莱的理论、思想来关照和分析我们的现实,这将对于我们思考现存社会、美学问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殷国明.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形式[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19.

[2]张隆溪.弗莱的批评理论[J].外国文学研究,1980,(12).

上一篇:包装在视觉营销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下一篇:浅议“负建筑”理论的特点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