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综合实践课的价值趋向

时间:2022-10-09 03:30:39

试析初中综合实践课的价值趋向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价值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的开设,对于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为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

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初中综合实践课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会生存的核心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大量事实表明,教会人们学会生存乃是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核心所追求的第一目标。

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

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会学习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要求人的社会化需要。而人的社会化,就要通过教育与社会实践“习得”的。因为.社会不停地飞速发展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所以,学习将拌随人的生命全过程。要想学会学习,必须掌握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学会学习的本质是学会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一个多层次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幼儿就开始的过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终结:二是学会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会学习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者.他的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的实践才能“学会”。

长期以来.初中学生因迫于升学压力.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

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

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的

实践能力。

当前,在中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景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景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作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

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改变

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

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创造是研究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成绩。生产出新产品。学会创造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就中学生而言这种创造能

力主要在其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可以说:中学综合实践课是学会创造阵地。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课程价值。

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应该是教给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些是面向未来人所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

三个品质.也是我国教育总目标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具体表述.也是我国中学综合实践课主要的价值趋向。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上一篇:融合信息技术 优化几何教学 下一篇:是“盛宴”,不是“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