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的思维之花绽放

时间:2022-10-09 02:01:30

让美丽的思维之花绽放

(内乡县灌涨初中 河南 内乡 474350)

在教书育人的校园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是一朵朵绚丽的花。语文的形式是语言文字,是表达技巧;而内容是生活,是事物,是思想,是精神。一位教育家指出:“语文学科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这一工具学科的学习运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思想,交织着一定的情感,尤其是那些文学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是激励学生思维发展的诱因,都可能触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萌生创新意识。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把自己语文水平的高低定格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往往为了追求一个高分掩盖了自己的才气,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很容易在语文学习中形成一种定势思维,很多同学都在框架模式中小心谨慎的学习、思考、做题、考试,失去了敏捷的思维和应有的活力。这确实已成为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打破这种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己首先应该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的开始并始终影响整个创新活动,它是在创新活动中产生、发展、检验和论证,由实践到意识,又由意识到实践,一直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树立“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的意识,要敢想敢做,要有能为人先的胆识和勇气,能发现并能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敢于标新立异,随机应变的进行创造性教育,对于约定俗成的教学方式要怀有思维批判性,这是时代更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赋予语文教师的重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强烈创新意识的鼓励下,才可能产生强烈创新的动机,释放创新激情。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消除畏惧心理,营造宽松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为其提供一个民主的自由发展空间,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获取知识信息,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天地里创想。一个特定的时代会影响一代人的人生历程和发展方向,同样,不同的环境制约一个人身心、思维、活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作为社会的两个不同载体会培养出不同性格和爱好的学生。我所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长期以来受环境、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沉默寡言,缺少个性,这种性格导致了很多学生上课时不敢发言、不善发言。当我在课下了解情况时,同学们说怕回答错了别人耻笑,这令我非常惊讶,也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鼓励学生要他们不怕失败,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组织他们看挑战主持人让他们领略选手的风采,学习选手们能直免失败的勇敢精神和坦然表现;另一方面组织活动让他们参加。每节课前的三到五分钟,我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机会。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他们不仅敢积极回答问题了,而且敢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了,有的同学甚至另辟蹊径,真正做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 促使学生思考,创设探究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要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值得思考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起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有所发现、创造,现实世界中,可思考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时要善于寻找值得思考、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取得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要教会学生读书方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程序,寻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说。还要给他们相互交流合作,互相探究议论的空间”。

3. 抛开提供的答案,让思维灵动起来 从中考语文卷来看,根据情境仿写或续写句子,最能体现学生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文学涵养。因为这样的题没有固定答案,学生们可以依据题干要求自由发挥,可以尽情挥洒文采和智慧,让自己的聪颖和才华从笔尖流淌出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一类题很感兴趣。于是我就灵机一动,在讲这一类题的时候完全抛开给出的答案,把学生们的答案作为答案让学生们欣赏、学习。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这种灵动课堂气氛的感召下,很多原来对语文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也逐渐开始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甚至由原来的不愿意作题到喜欢做、抢着做。大家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班里的学生在做这道题时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答案。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表现对医护人员的赞颂。例如有: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同学们写出了下面的句子:

你不是火把,却照亮了生命的道路

你不是春风,却温暖了无助的心灵

你不是雨露,却滋润了干涸的灵魂

你不是春蚕,却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你不是花朵,却带来了沁人的芳香

面对大家的努力和进步,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感到一种由衷的欣慰和自豪,以前到市级中学听课,感触最多的是人家的学生非常灵动,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对问题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很有创新,老师真的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尝试,我发现要做到这些也并不是太难。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学生、用眼睛去发现他们,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想法,一定能创造一个接一个意想不到的奇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希望语文教师在课改的今天都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让美丽的思维之花在语文教学的花园里处处绽放!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策略初探 下一篇:生物学课堂教学预设的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