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9 12:57:27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咳嗽疗效观察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过敏性咳嗽

资料与方法

2001年至今收治过敏性咳嗽患儿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1~3周岁12例,3~7岁45例,7岁以上23例。病程1个月以内48例,1个月以上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少痰,且反复发作,及外院治疗多日史,符合过敏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其中血液检查:白细胞增高的27例,淋巴细胞增高的59例,肺炎支原体1∶80以上的27例,在外院接受正规抗哮喘治疗的8例。

治疗方法:本病多由变应原由呼吸道进入致敏机体,引起支气管痉挛、收缩、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而引起。①西医抗生素控制或预防感染(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止咳、平喘、激素、对症治疗。②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自拟止咳平喘汤口服,以苏子、地龙、麻黄、杏仁为主药,随症加减。若发热加柴胡,低热加地骨皮,咳重加桑白皮,痰稠加瓜蒌,白痰加白芥子,缓解期加黄芪、五味子等。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治疗10天后咳嗽消失;②显效:治疗10天咳嗽减轻,偶有轻咳;③好转:治疗10天咳嗽减轻,喉中有痰;④无效:咳嗽无明显改变。

结 果

治愈39例(48.75%),显效15例(18.75%),好转24例(30%),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

例:患者,女,5岁,2004年10月1日来诊。患儿素有咳嗽病史,2003年7月曾在沈阳医大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接受抗哮喘治疗,咳嗽仍有反复。近40天患儿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发作,夜间和活动后咳甚,无痰,伴发热,在当地用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热退,但咳嗽加重,化验肺炎支原体抗体1∶80,先后用红霉素和头孢等药症状仍不缓解,而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查体:体温36.2℃,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患儿神情倦怠,呼吸平稳,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心音有力,节律规整,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血常规基本正常,胸片肺纹理增粗。中医诊断:哮咳。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变异性哮喘)。给予红霉素口服,加止咳平喘汤(苏子10.0g,地龙10.0g,麻黄5.0g,杏仁10.0g,白前10.0g,桃仁8.0g)水煎服,服药七日,患儿咳嗽消失;为巩固疗效,去麻黄、杏仁、桃仁,加黄芪15.0g、玉竹10.0g、五味子5.0g连服1个月,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 论

过敏性咳嗽于1997年10月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在南京改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进一步明确了此种过敏性咳嗽不仅是过敏性,而且列为哮喘的一种变异性。但规定有咳嗽必须超过1个月以上者方可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咳嗽仅有15天或20天,而其他条件均具备,对此种病例也应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本病可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潜在感染有关,经大环内脂类治疗有效。

本组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疗效较好,其机理据中医学理论认为,本病原本表现为咳嗽,但该病实质为哮,用清肺治咳的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西医把本病归为哮喘,中医也逐渐用治哮之方对其进行治疗,均收其效。我科应用以苏子、麻黄、地龙、杏仁为基本方,加减取得较好疗效,方中苏子性温入肺、降气宣通、治气;地龙性寒归肝、开肺解痉、活血使哮咳日久气滞血瘀之病变得解,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具有解热镇静、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抗组胺、抗菌等作用;麻黄辛温开肺,旨在止哮为平喘魁首,现代研究麻黄中含麻黄碱,能解除去气管平滑肌痉挛;杏仁性苦归肺、止咳平喘、降气化痰,现代研究本品能抑制呼吸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上述四味皆为良药,为治本症之剂,缓解期加黄芪补气益肺,五味子收气敛肺,共用疗虚,减少反复,故此方用于小儿过敏咳嗽取得满意疗效。

上一篇:痰饮证治初探 下一篇:顽固失眠治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