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急下存阴”法临证体会

时间:2022-08-18 09:37:54

《伤寒论》“急下存阴”法临证体会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经典专著,被后世推崇为“方书之祖”。《伤寒论》中397法,每法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临床20余年对《伤寒论》中阳明急下三条,即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有了进一步认识,略述如下。

病例举隅

“急下”的意义有二,一是指应用峻烈的攻下药物;二是指病情危重,有可下之证需要紧急功下者。所谓“存阴”意在通过“急下”作用而能保存体内阴液。祖国医学当中的“阴液”相当于人体内一切含有营养物的体液如水分、电解质、消化液等。也就是说,在具备应该攻下的紧急病症时,只有应用峻下的药物使病人迅速地通导大便,排除积滞,荡涤实热,才可以保存阴液,致使病人转危为安。

对《伤寒论》中所提“急下存阴”之意,初始误认为“急下”就是峻烈的泄下作用,而峻烈的泄下可能进一步加剧病人的脱水和电解质的紊乱。但通过临床观察,“急下”非但没有加剧脱水与电解质紊乱,相反却达到了保存阴液,扭转病情的目的。现举临床病例说明之。

例1:患者,男,42岁。因患直肠癌入院,施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5天无排气、排便,腹胀日益加重,口渴、胃纳不佳、舌苔黄干,脉弦滑数。全腹均有压痛及反跳痛,出现急性胃扩张及麻痹性肠梗阻征象。血压测不出。经胃肠减压,输液,静滴升压药物后,血压回升,但静滴稍减慢,血压即下降。用中药自胃管灌入,进行攻下,处方如下:生川军30g(后下),木香、枳壳、芒硝各10g,生甘遂面15g(分冲),同时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上下巨虚穴,又用新斯的明0.5mg,行右侧足三里封闭,经积极抢救,48小时后,1次经人工排出大便500ml及大量排气并排除蛔虫。以后血压稳定(减去升压药),尿量由800ml/增至2400ml/,口渴减轻,脱离险境,住院145天出院。生存一年零八个月。

病例2:患者,男性,39岁。患急性胰腺炎并急性麻痹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入院。淀粉酶20.48温氏单位以上,血清淀粉酶256温氏单位,血压90/60毫米/汞柱,体温38.2℃,脉搏120次/分,呼吸急促48次/分,腹部高度膨胀,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肌紧张以上腹部为明显,肠鸣声微弱,尿短赤,已数日无大便,舌苔薄黄腻,脉沉细数。脉证合参,属里证,热证、实证。入院禁食(不禁药)予补液,静脉滴注抗炎药等措施。并予大剂量中药汤剂紧急攻下,处方如下:

胡黄连12g、生军30g(后下)、芒硝15g、川扑30g、桃仁15g、枳壳9g、生甘遂面3g(分冲)。

上方24小时之内服药两剂(包括生甘遂面3g);直到24小时之后,病人才大量排便800ml,直有五、六个小粪球。病人腹胀明显减轻,腹部柔软,呼吸改善,以后10小时内又连续排便4次,脉有力,88次/分,血压稳定在120/80mmHg之间,尿量由800ml/日增至1900ml/日,入院后一周体温、脉搏、血压均在正常范围,以后根据病情,酌用大柴胡汤等,随证加减调理。住院一个月痊愈,出院。半年后随访,情况良好。

以上两病,虽病因不同,但均具有4~5天不大便,腹部胀满,压痛,不能进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中焦闭塞,腑气不通的征象,有应下之症。同时具有口渴、尿少短赤,苔黄舌燥、脉沉细数,血压下降或测不出等热盛阴伤已极的证候,符合《伤寒论》阳明急下三条条件,用之,结果当病人大量排气排便后,收到如下效果:

第一,病人的血压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而且保持平稳,并可撤除升压药和停止输液;

第二,病人的每日尿量不是减少而较“急下”前增加1~2倍;

第三,脉率渐趋平稳,由沉细变有力;

第四,口渴反而明显减轻,食欲逐渐恢复。

讨 论

以上现象可证明“急下”之后,确实达到了“存阴”的目的。“急下”之所以能够“存阴”,我个人体会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麻痹性肠梗阻,本有肠腔内积液,积气与毒素的存在,是病理性有害物质,而“急下”的结果排除了肠腔的有害物质,从根本是扭转了病情恶化趋向。

(2)在肠腔内有燥结,腑气不通时,肠腔内压力增高,压迫肠壁产生血循障碍,血液迟缓,组织液渗出,有效循环量减少休克加重。攻下之后,肠管内压下降,肠管内下降,肠管血循得以改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组织液回收,有效循环量增加。所以病人表现血压平稳,脉压增宽,脉搏有力,尿量增加,休克趋向恢复。

(3)由于肠管血循改善,休克恢复,水、电解质失衡得以纠正,消化腺的分泌亦趋向正常,因此病人口渴减轻,食欲增加。

(4)由于有害物质迅速由肠内排除和肠管血运改善,给腹腔内感染的消除造成有力条件,因此腹膜炎的征象继泻下作用之后也迅速好转。以上这些条件改善的结果,反过来为“存阴”创造了条件。“急下”和“存阴”本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急下”可能伤阴,不能“存阴”。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下,矛盾着的东西可以转化为同一性的东西,这个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是“应下之证”,即内有燥结,腑气不通等,和“症候伤阴已极”即口大渴,尿短赤、舌质红、苔黄干燥、脉细数、血压下降等。在这个条件下用“急下”之法去除病因,就可以达到“存阴”之目的。

“急下存阴法”是医圣张仲景为我们后辈留下治疗急腹症有效方法之一,不可忽视。阳明腑实重证,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直视,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或阳明病,发热汗多;或发汗不解,腹满痛,则是阳热偏亢,阴液潜消,亦主急用大承气汤,是变峻下热实法而为急下存阴法。凡此可知下法使用,一般固当持审慎态度,但亦知有急下一法,当用即用,不必徘徊瞻顾,以免有误病人生命。

上一篇:中西药联用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下一篇:肺结核痰涂片检查在控制项目实验中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