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初中体育教学的“三原则”

时间:2022-10-09 12:56:05

简析初中体育教学的“三原则”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登上舞台,音乐、体育等艺术类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本文中我将以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为依托,阐述一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好娱乐性、健康性、知识性这三大基本教学原则。

关键词:初中体育;素质教育;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93-01

体育,广义上来看,它是根据人体的机能和生长发育规律来锻炼人的身体和智力,进而达到促进人类体质增强,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成为国际间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媒介和手段。但是,单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体育通常指的是一门科目。新时期,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教学体质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的"体"就是指体育这门学科,所以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得体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学科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做好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把握好"游戏性"、"健康性"、"知识性"这三条基本教学原则。

1.娱乐性原则

体育是一门艺术类科目,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一门非考试性科目,相对于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来说,其教学最主要的意义在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和解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娱乐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放松和快乐,从而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首先,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习科目增多,相应的学习压力也骤然增加,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尽量选择难度较小、团体性较强的游戏。例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等等,这些游戏操作简单,娱乐性强,不需要学生花费太多的脑力,也不需要借助复杂的道具,不受场地的限制,并且可以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对于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性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其次,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游戏的自由。上文中提到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活动,但并不代表要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步调走。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状态的不稳定时期,强硬的规定反而会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出现,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游戏的建议,但是绝对不能强制执行,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携带简单的工具参加体育课,例如女生喜欢的跳绳、男生的篮球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利用游戏放松学生身心的目的。

2.健康性原则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从本质上反映了体育对于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所以,从学校教学的角度来看,体育科目的设置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锻炼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坚守健康性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来锻炼学生的身体能力。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技能。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涉及篮球、足球、跳远、乒乓球、羽毛球等最基本的体育项目。一方面,这些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相对普及,并且操作技能较为简单,而且在器具使用方面较为安全,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这些运动项目大多数属于有氧运动,有利于学生体能的增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可实施性较强。

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项目进行重点学习,并对其他几个项目进行简单的了解。当学生在某个项目上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后,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定期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培养对某个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可以将其当作兴趣爱好。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够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泄掉学习压力,起到增强体质和放松身心的双重目的。

其次,运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好带领和引导作用。体育课最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和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铅球、跳远等运动强度较高的项目来说,学生准备工作做不好,或者是运动器械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讲解器械使用规则和领导学生做好运动热身两方面的工作,保证学生的课堂安全性。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因为体育没有成绩等条件、目标的约束,所以,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随意,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更容易培养起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度,进而为以后学生自愿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尝试以体育教师为媒介建立对其他学科教师的信任。

3.知识性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不光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比如避免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等等。让学生在日常运动过程中能够做到健康和安全,并且具备处理运动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

首先,教师要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初中体育都配有相应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结合每节课的教学计划和运动项目,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传授方式不一定采用传统课堂的"一讲一听"形式,内容讲解顺序也可以打乱,主要是契合每节课所选的运动项目即可。例如,在教授跳远技巧时,教师可以针对跳远活动中最容易出现的脚踝扭伤现象给学生增加一些防止扭伤和扭伤出现时该如何处理的知识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相应的知识内容。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和生活实际情况,给学生普及一些课本上没有讲到的内容。初中体育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会因为学时的限制而有所缺失,而学生在日常运动容易遇到的问题远比课本上讲到的广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运动经验适当给学生普及一些课本上没有而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运动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运动过程中能够做好自我防护,更加安全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

总之,在我看来,娱乐性、健康性和知识性是初中体育教学最基本的学科原则,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参照标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教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发挥体育这门学科的锻炼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作用。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助推学校高位优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