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中“量”的重要性

时间:2022-09-29 06:27:57

基础化学实验中“量”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2-01

1.前言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基础化学实验课作为中学生或大学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性能的理解,对化合物制备、分离、提纯和鉴定方法的掌握,逐步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现象及处理数据,以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进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化学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如何使学生在基础化学实验中逐步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显得非常重要。

2."量"的概念

量,从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数的多少,如数量、质量等。

根据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1954年)和第十四届计量大会(1971年)的决议,将长度p质量p时间p电流强度p热力学温度p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这七个量定义为基本量,并采用这七个量的单位为"实用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这七个单位分别是:米p千克p秒p安培p开尔文p摩尔和坎德拉,它们在量纲上是彼此独立的,将这七个国际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在化学实验中,"量"不仅表示了"容量""质量",还表达了这个量的精度。

3.基础化学实验中如何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

基础化学实验中,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是化学实验获得成功、实验效率得以提高、节约试剂(药品)的先决条件之一,那么,如何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

化学实验中,细心、认真是相当必要的,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什么情况下要准确操作,什么情况下可以近似操作,即"该粗则粗,该细则细"。具体可以呈现在以下几点原则中:

(1)称量物质和量取液体称量时,如准确度要求0. 1g ,可用台称。在称取基准物质(硼砂、无水Na2CO3) 时,准确度要求0. 0001g ,可用分析天平,一定要称准。可以先粗称,然后准确称量,以节约时间。

在量取液体时,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可用量筒或量杯;如需准确量取或移取溶液,应用移液管、吸量管或滴定管,此时要特别注意准确量取。

另外,一般从有效数字上也可以对称量药品或量取液体的"量"的准确度作出判断。如:称取2g NaOH ,用台称粗称即可,而称量0. 5000g K2Cr2O7 ,就需要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量取20mL 水或10mL pH = 10 的HAc2NaAc 缓冲溶液,用量筒粗略量取即可;而量取25. 00mL 标准溶液,需用移液管准确量取。

(2)配制溶液。一般配制(如0. 1mol/ L NaOH溶液) 不需要十分准确,配制时固体试剂用台称称量,称量的器皿通常用表面皿或烧杯,液体试剂及溶剂用量筒量取。

配制基准物质(如硼砂标准溶液) 要用分析天平称取一定量的基准试剂,溶于适量水中,再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水准确稀释至刻度。

(3)滴定。开始滴定时,速度可稍快,速度约为10mL/ min ,即3~4 滴/ s。接近终点时,速度放慢,逐滴加入,每加一滴摇一下,最后是每加半滴摇一下锥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为止。

根据反应进程,不断控制滴入量的大小。

总之,在基础化学实验中,从称量、配制、量取、转移溶液到溶液滴定,随时会遇到"量"的处理问题,如果能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即该"粗"则"粗",该"细"则"细",将上述原则熟练运用到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大大节约实验时间,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忽略准确的"量"的概念所带来的后果

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如果没有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一方面,这样很容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另一方面,使得实验效率无法提升,另外,还造成了化学药品浪费,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危险,以下将对这几个方面一一进行阐述。

4.1 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在有些实验中,如果忽略"量"的存在且没有按照正确的实验方法方法来进行,那么实验结果将会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例如有一个实验:

"在5滴0.1 mol/L 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2S2O3溶液直至过量。根据上述实验,说明Na2S2O3的性质。"

此实验关键步骤有两点:一是取好AgNO3溶液后一定要一滴一滴地加入Na2S2O3溶液;二是每加入一滴Na2S2O3溶液后一定要振荡试管,使其反应充分。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加入1滴Na2S2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随着Na2S2O3溶液的加入沉淀溶解呈无色溶液。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这两点去做,那么只能得到"加入Na2S2O3溶液后溶液没有发生变化"的结论。

4.2 使得实验效率无法提升。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基础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求具备认真的态度是相当必要的,但有些人由于没有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什么时候应准确操作,什么情况下可近似操作,心中无数,以至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个步骤均心翼翼地准确操作,不敢相差毫厘,结果造成实验时间拖得很长、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间内难以按时完成实验任务,进而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其实,由于各种分析方法所能达到的准确度不同,使用各种不同精度的仪器所带来的误差也不同。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设法使分析结果达到一定的准确度,而又能满足其允许误差范围内即可。

4.3 其它后果。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中最具有魅力的一部分,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很多化学药品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例如一些实验非常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钠和水反应要求取用一粒绿豆大的钠投入水中,不可违反。再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用量太大,产生气体压强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或者其它身体部位。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有"量"的概念,一定严格控制药品用量,宁少勿多。

5.结语

本文从量的概念入手,讲述了如何在基础化学实验中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还阐述了忽略准确的"量"的概念所带来的后果,对正在接受教育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上一篇:如何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下一篇:优化复习方法促进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