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设置的生活化

时间:2022-10-09 12:07:10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设置的生活化

摘要: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生活。学习和研究数学,其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也正是有了应用,才彰显出了数学的价值。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以解决问题为己任的应用题,无疑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载体。它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又透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从体验现实的情景中,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14条规定: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这里提到了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传统应用题大部分是条件充分,解题策略单一,结论唯一,生活背景高度理想化,人为设计意味很浓。这些传统应用题对巩固数学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是起不到大作用的。当然实际生活问题不可能完全取代数学练习题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实际问题进行适当的加工,尽可能多地保留问题原型的本来面貌,尽可能地把数学应用题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拢。

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经发行,《标准》在首页就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题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最为密切,几乎每道应用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应用题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商店购物、班级某一次小型活动、商店打折的广告招牌、学生的体重等这些生活中经常看到、经常听到的事情都能成为数学课堂很好的素材。学生身临其境,与其说是在解答数学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解决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也不会为了解题而解题,而会尝试着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这正是应用题生活化所带来的变化。从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就越容易接受;若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实践,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越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应用题的设置向生活靠近,贴近生活,融入生活。

二、应用题要精心设问,紧扣生活

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不仅有赖于自身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高低,还要依靠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人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只要学生多做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为学生布置很多练习题。这实质上仍然是题海战术与“填鸭式”满堂灌的延续,这样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毫无意义。教师只有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考虑问题设置的“六要”原则: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避免学生盲目应付,造成思维混乱;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解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生活化,问题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契合,使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时间要得当,把握好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六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且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三、利用生活实际对应用题举一反三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有的学生善于模仿,有的学生总想另辟蹊径,无论他们的学习方式怎样,应用题是千变万化的,因此由此及彼、迁移类推、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给应用题换衣服”“找找我的真面目”等趣味活动,将应用题的具体内容换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实质解剖,抓住它们最本质的特征,然后对症下药。

四、突出对比,反思生活

对比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重要。没有比较,就不会有创造。学生在比较中激疑、设疑,在反思中质疑、释疑,最终养成自觉布疑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中,通过探究学生想出了不少好方法。比如“甲比乙多几分之几,求乙。”有的学生画线段,有的学生直接找等量关系,列式解答,还有的学生列出方程进行解答。这时教师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选择最优的方法。再对原题的条件、问题进行变换,将用得到的新题与原题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准确把握题目的实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意犹未尽中,反思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在实际教学中对比随处可见:同一情景下的不同问题的对比、不同解题方法的对比,设计最佳方案、选择最佳线路、怎样安排更合理等。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对比,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

总之,在应用题教学中,一方面我们应立足课堂,理清脉络,紧扣双基,巩固基础。另一方面,又应着力融入多种生活元素,使课堂与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知识于本色,还学生以真实,将“生活”进行到底!

上一篇: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新课标下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