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寻

时间:2022-10-09 11:35:3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寻

摘要:小学语文文本的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良好的阅读兴趣、习惯、适合的方法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 朗读 主线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焊接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 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线上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 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小学语文课文的容量比较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有所拓展,向外延伸,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课文知识向外拓展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延伸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阅读的外延,当然向外拓展要注意度,不能太广、太深,要符合所教学生的知识和心理所处的阶段,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事倍而功半。学生的课堂阅读不局限于文本,丰富多样,不单调,能够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有动力,阅读才有持续性。如阅读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这一成语故事时,教师应在介绍越王勾践战败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取得胜利的故事后,还要向外拓展。如让学生回答像勾践这样忍辱负重具有坚韧精神的人物还有哪些?让学生去思考、搜集。教师可以适时补充介绍屈原流放而作《离骚》、韩信受胯下之辱而成名将等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语文阅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矫正、培养,要让他们兴趣饱满,阅读有法,养成习惯,才能使阅读成为语文知识积累和延伸的手段,才能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持续的动力,才能使语文学习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倡导原文阅读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 下一篇:浅谈数学情境的高效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