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政治参与:公民社会成长的助推器

时间:2022-10-09 11:01:36

网络政治参与:公民社会成长的助推器

摘要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引领下,网络政治参与这一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应运而生。作为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网络共同体具备公民社会主体的非盈利性、非政府性、自愿性及自主性等特征;网络政治参与形成了类似于公民社会的公共领域,营造了虚拟公共空间,构建了公众话语平台。随着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组织化、专业化及理性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其无疑将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 助推器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the Auxiliary Boost

of Civil Society's Development

MIAO Xiaohui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 new way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came into being. Since the network community, which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is nonprofit ,.non-government, voluntary and independent, 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helped to form a public domain, similar to the civil society; and has built the invented public space and also constructed the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to express their view. Along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its social influence, its degree of organ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rationalization , 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will become the auxiliary boost of civil society's development.

Key wordsnetwork politics participation; civil society; auxiliary boost

1 网络政治参与与公民社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急剧扩张,从根本上摆脱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信息的转播途径,网络这一信息载体改变了公众的政治态度,网络的扩张打破了时空界限,并产生出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顾名思义,是指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通过互联网络参加政治生活、表达利益、参与决策从而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公民社会的主体是非政治的民间组织和团体,公民社会是指一种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是网络共同体,其具备公民社会主体的特征,即具有非盈利性,非政府性,自愿性,自主性。网络政治参与形成了类似于公民社会的公共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公共社会空间,构建了公共话语平台。这个虚拟的公共领域完全符合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所下的定义:“公共领域指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也就是指在公共权力领域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2 借助网络政治参与培育公民社会

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网络个性化的意见自由,加大了民意整合和社会基本共识达成的难度;网络的广泛性和匿名性,诱发了网络言论情绪化,非理性倾向;网络政治参与的从众心理引发了“少数人意见专制”,网络舆论易控等。网络政治参与将对未来公民社会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正确引导。

2.1 加强公民身份认同,促进网民回归公民

英国社会学家T.H.马歇尔指出公民身份由公民的要素,政治的要素和社会的要素组成。其中,公民的要素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组成,包括人生自由,言论自由,思想和信仰自由等;政治的要素指公民作为政治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利。这里所说的公民身份主要指公民的要素和政治的要素。公民身份使公民能够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获得公共承认与尊重,是人类最根本的政治需求得以满足。随着网络政治的兴起,中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这一途径实现政治社会化过程。在网络治参与的过程中,他们认识政治现象、掌握参政议政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形成较为完善的“政治人格”。因此,我们应采取宣传教育等手段强化公民身份认同,积极鼓励网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释放公民的权利自由、言论自由和平等自由等意识,使网民成为现实意义上的合格现代公民。

2.2 提高网民整体素质,培育网络政治参与的公共意识

网民具有真实性。网民的实质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人,网民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中的人而单独存在。就个人而言,网络是反映思想品德、素质涵养、道德水准及法制观念的一面镜子。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有赖于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网民整体素质,既包括培养网民基本政治素养即掌握基本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又包括培养网民的“网络公共意识”即法律、公德、协商意识等。“网络公共意识”是与网络政治参与相适应的更高层次的政治素养。网络政治参与强化了公民的主体意识。在网络参与过程中,网民的权利、自由、平等、参与意识不断增长。网络政治参与使网民人性深处的平等、自由、民主意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公民通过网络途径参政议政时,不仅要行使政治权利,而且要承担相应的政治义务,规范自身行为,使之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因此,培育网络政治参与的法律、公德心等公共意识尤为重要。

2.3 网络政治参与呼唤“知识精英”――未来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路径离不开“知识精英”。在知识精英的推动下,网络政治参与将更趋于理性化和专业化。从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来看,网民普遍存在思想匮乏、公民意识淡薄的问题,知识精英群体严重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公共精神的网民参与网络政治生活,对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专业论证将更加有助于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最终将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社会、政治责任感和公共精神的知识精英也必将成为未来公民社会的主导力量。互联网言论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公民社会力量。虚拟的网络政治领域里新型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出现,拓宽了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提升了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时间、经济和知识成本,实现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快速沟通和直接接触,确保了公民民主、自由、平等权利的实现。既有利于提升网络政治空间里政治参与的有效性,又有利于促进现实政治生活借助网络政治这一平台而得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进而深化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内容。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网民整体素质和公共意识的提高,这将极大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由理想变成现实的目标实现。

3 结语

构建公民社会有赖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独立自治的公民社会组织的广泛形成和发展。另一个是自由、平等、参与、协商、法律等核心价值的公民意识的觉醒。构建中国公民社会,制度性、规范性的建设和社会组织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但公民意识,作为公民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迫切需要改良。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公民主体意识的发展。网络赋予民众以言论自由,激发出民众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民主则在参与和协商中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商务印书馆,2002.

[3]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上一篇:浅谈民俗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及意义 下一篇:《红楼梦》人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