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补贴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22-10-09 10:59:35

粮食补贴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自年国家执行粮食补助政策以来,改动了过去对农民多“取”少“予”或只“取”不“予”的分派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获得进一步保证,乡村的党群、干群关系也获得了分明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应采取有用办法加以改良和完善。

一、粮食补助工作存在的首要问题

1、粮食补助面积核实坚苦。粮食补助按国家政策只对种粮面积进行补助,但核实种粮面积十分坚苦:一是因为补助对象触及千家万户,乡镇财务所因为人员有限在短期内基本无法对种粮面积一一核实,种粮面积只能依托村委会协助进行。二是村委会为了简洁工作和赐顾帮衬村民,二轮承包面积内非种粮面积不核减。虽然种粮面积需求公示,然则广大村民只需本人的钱不少,统一个村的人也不会告发。

2、粮食补助的品种过于繁复。我国已出台的粮食补助的品种首要有粮食直接补助、农资综合补助、良种补助(分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并且补助标准分歧。虽然每种补助的意义不一样,但粮食补助品种过多,发放成本高,还会添加犯错的几率,并且不便利农户了解。

3、补助标准不科学。国家制订粮食补助政策的目标,是鼓舞农民栽种粮食,扩展粮食栽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添加粮食产量,添加农民收入。按政策规则,早稻良种补助为10元/亩,中稻良种补助为15元/亩,晚稻良种补助为15元/亩,小麦良种补助为10元/亩,玉米良种补助为10元/亩,油菜良种补助为10元/亩。小麦和玉米的良种补助程度偏低,这对换动农民栽种小麦、玉米和提高粮食产量的积极性不大,不利于提高复种指数,与补助的目标不符。

4、粮食补助政策难以影响种粮面积继续添加和粮食继续增产。在政策出台初期,粮食补助政策的旌旗灯号效应较为分明。但因为普惠制补助方法不足边沿鼓励效应,粮食补助政策无法继续促使农民不变粮食栽种面积。从近几年查询状况来看,粮食补助资金在促进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局部农民群众把补助资金简略了解为党和县政府的关怀款,与粮食栽种没几多关系。

5、粮食补助政策无法明显促进农民增收。年乡共有15054人,粮食栽种面积共有17790亩,粮食收入约为27494000元,补助资金1542579元,粮食补助只占农民种粮收入的很小比例,对保证农民种粮收入的不变效果不分明。相对整个家庭收入比例更小,对指导农户种粮效果很小。

6、粮食补助政策制约土地流转。粮食补助带来好处关系调整,以往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民,目前看到每年都有补助,担忧本人落空土地,会损掉未来更多的国家补助,把土地租给他人耕种或许抛荒,制约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影响适度规划运营的发展,也进一步增强了小农生产方法。

二、完善粮食补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粮食补助工作是一项触及面广、工作量大、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触及全体农民的亲身好处。然则要让粮食补助政策真正起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效果,相关政策和执行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

1、坚持粮食补助面积申报治理准则。应以县为单位规则申报面积的方法,明确核实面积的主体及责任,将核实面积和发放资金的责任别离。对改动农田粮食生产用处的,应严格退出粮食补助范围。坚持粮食补助面积核实治理准则,对虚报冒领的补助资金要坚持严格的追缴准则,并追查相关人员责任。

2、整合粮食补助资金。将补助资金分为粮食直接补助、农资综合补助、良种补助,农民难于了解,假如统称为粮食补助,不作细分,简略清楚明了,实践工作中也好掌握。并采取一次性发放,在11-12月份将农民全年实践的粮食栽种面积一次性计算,金额一次性核算,不只削减农民领钱的次数,也可以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量,有利于基层干部集中精神发展经济,率领农民致富。

3、增强补助政策,加大补助投入。虽然最近两年粮食价钱上升,补助提高,但农资价钱和人工工资增进较快,农业依然处于弱势,效益低下。种粮农民期盼着“粮价高一点、补助多一点、农资稳一点”,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需不断增强粮食补助政策,加大补助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合理确定粮食补助标准。因为当前补助标准较低,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效果有限,逐渐提高补助标准,进一步发扬粮食补助政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效果,添加农民收入。对种粮农民进行补助,应进一步扩展和放宽补助的种类和范围。关于农民栽种一样面积的分歧粮食作物,应取得一样的补助。然后鼓舞种粮农户添加复种面积,削减时节性抛荒。

5、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买价。有一下几点长处:一是真正有利于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添加真正的种粮农民的收入;三是有利于粮农投资完善农田水利,稳固粮食生产基本;四是可以防止原有粮食补助进程中的各类不公道。

6、支农资金应向农业基本设备建设倾斜。粮食补助和支持农业基本设备建设是分歧的政策支农方式,改动政策支农方式,将支农资金更多地投向农业基本设备建设,有利于集中资金办大事。增强农业基本设备建设、增强农业科研和技能推行,促进细碎农地整治和中低产田革新,增强农田水利建设,鼓舞土地流转和种粮农民的专业协作,推进粮食生产的规划化运营,坚持乡村可继续发展的支持系统,提高农业的生产才能和竞争才能,然后促进农民自觉加大粮食生产投入,完成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

上一篇:司法局务实为民调查汇报 下一篇:证券公司怎么在危机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