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历史教学

时间:2022-10-09 10:47:58

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历史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广泛实施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从而指导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发挥其有效性?我们要在历史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平台,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与“主题性”,同时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教学要确立主题目标,构建一个主线,寻求适宜的情境串联载体。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整理,审视教学中的难点、隐性知识、逻辑关系、内在规律等,并进行归纳式提问设计。历史教师做到有层次地实施教学,在新课标理念下去探索与实践,打造一个高效的历史课堂。

一、历史教学中要确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教师在实施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统率一节课的纲领,是学生按照学习程序,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的陈述。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中“教学目标”是以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它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共性确定的,难以考虑学校、班级和学生的个性。因而,我们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要整体把握,科学理解,并结合学校、班级和学生实际作难易程度的调整。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知识体系结构,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使学生了解和运用史学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和史学观。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优化问题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要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导向性,而且教师要对问题教学进行优化,优化问题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应以三维目标为导向。按三维目标,可以把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知识性问题大多是一些基础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问题;探究性问题大多是一些有一定深度、广度的问题,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不但反映学生知识面,更反映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问题的认识,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高尚品格的培养。问题设计以三维目标为导向,就是要全面而充分地体现三维目标。首先要全面体现三维目标。目前历史课堂中最多的是知识性问题,缺少的是探究性问题,缺失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三维目标往往变成二维甚至一维目标,这样培养出的是一个不健全的人。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所以优化问题设计,应该把三维目标看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三维一体,全面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健全的人。其次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优化问题设计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教师首先需要转换思路,要明白这些问题是为谁设计的,是为了谁的“知识与能力”,谁的“过程与方法”,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才能以学生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三维目标,培养自主而真实的人。

三、实施新技术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率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高中历史教学也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技术,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随着计算机教育的不断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也将历史教学带入资源化、交互化的教学空间中。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吸取传统教学的优点,摆脱传统教学中“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呆板、枯燥、乏味的教学的局限,大大拓展高中历史教学的空间,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把复杂的历史内容直观化,并运用多媒体搭建起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多媒体教学方式解决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抽象教学的难题,突破性地把历史教学纳入到声情并茂、形象逼真的范畴。这样一来,使学生在教学中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心灵上的触碰。通过多媒体声音与图像、静态和动态的结合,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强化学生记忆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来,而高中历史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更加明显。对于历史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进行展现。教师也可以借助课本插图,增强高中历史教学的直观性。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比较直观的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影片和图片让学生来很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但每堂课我们不能都一直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准备也需要花费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深挖教材,比如利用课本中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完整形象的理解。

四、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与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其具备的才、学、识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作为历史教师,难免要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师应注意学习历史名人、民族先贤的事迹,从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历史教师对自己言必行,行必果,学生才能学有所依。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必能收到思想教育的特殊效果。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教师的言传身教就起着关键的决定性的作用。历史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优良的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现在的学生弱项较多,如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意志薄弱,缺乏自我批评精神,不善于合作,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等。所以,在历史教育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必须做到遵纪、守法,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社会作出贡献。历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警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还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加强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使学生既学到了历史知识,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德育教育,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误区浅析 下一篇:追求有效教学 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