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时间:2022-10-09 10:18:46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摘 要】 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习,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第二,创设发展的教学情境;第三,创设问题情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关键词】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统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在于激发、鼓舞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的求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根据以往的经验,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造优美、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营造一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数学与艺术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共鸣的优美情境。

1、要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集体的学习活动,必须有统一的秩序,不能死气沉沉,生硬一致,作为教师要与学生联络感情,激发兴趣,使他们从厌学不学怕学我要学。我们在班上作民意测验:你最怕老师什么?怕得最多的有两个:一是害怕提问,二是害怕老师冷眼和讥讽。我们就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工夫,一是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二是从感情上亲近,从面部表情到语言、动作、行为,尽量做到温和、平易近人,逐步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后亲近数学。

2、掌握疏密相间、缓急有度的课堂节奏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心理特点,对教学进度与结构做出艺术化的安排和调整,对重点、难点内容要旁敲侧击,反复强调,举一反三,同时要注意上课节奏,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同样的班级,上课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感情的上课(如抑扬顿挫);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控制好讲话的速度及音量,控制好停顿的时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克服课堂单调乏味的沉闷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振奋和愉悦,让学生爱学。

3、充分利用教具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具是辅助教学的必备工具,它包括现成或自制的教学图表、投影胶片、幻灯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器、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上来,这些辅助教具的运用,特别是电脑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将抽象的数学最大地直观化、具体化、表现化,使之字、符号与声音、图像相结合,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从而加强课堂教学。

二、创设发展的教学情境

数学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发现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发现能力呢?要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创设发现情境设计好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加以证明。这样,每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意在紧追不舍,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迸发智慧,当学生获得上述成功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问题情景

一方面,思维施于问题,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现有认识水平,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积极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结论,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通常数学应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在学生熟悉情境的过程中,概念就从实物事件观念中产生,这种知识框架在将来仍能显示,到那时,法则和原理可能忘记,但情境结构却作为重新构建的基础牢牢地印在记忆中。

另一方面,除了以上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外,学生应积极思考,设疑质问。俗话说:“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就会使学生永不满足,提高不断进取、不断深化的意识。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因此,只有思考,才能生疑解惑,只有思考,才能透彻明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自于“认知冲突”“新异失调”形成“愤”“饿”的“问题情境”从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通过战胜困难,实现目标,获得成功的喜悦,导致兴趣的产生,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意技巧,讲究艺术

学生在提问中最怕老师的过多反问,因此教师要注意在答疑过程中掌握反问的火候和分寸,通常应讲中带问,问中带诱,学生能说的教师别“抢”,学生能做的教师别带“代”。言简意赅,防止教师滔滔不绝,使学生感到嗦,影响今后提问的积极性。

2、多加辅导,创设良机

教师平时要勤下班多与学生接触、沟通,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由于学生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一有问题就能及时得到解决,时间一长,提问的劲头荡然无存,因此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应下好班,做好善后的工作。即“善后服务”工作。

3、勤练多学,生疑解惑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做有心人,每人准备一个“提出问题”的笔记本,一有问题马上记下来,在与别人或与老师交谈之后,及时把结果记在本子上,不放过一个疑点和想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放弃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就等于放弃了学习、进步的机会,因此,我们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细小的问题,要培养严谨的治学精神。

四、创造新异的教学情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触新异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的劳动处于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注意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气氛中不断汲取新知识。

如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让学生把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进行比较,找出之间的异同,使学生了解相似三角形性质与定理的互逆,顿感兴趣,既复习了前面内容,又对后面知识作以巩固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实践表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教学循序渐进的进行,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创设教学情境抓起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小组.高等代数[M].北京:高教出版社,1988.

[2] 张小红,蔡秉徒.数学专题研究选编[M].西安: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马美娟(197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市长安区第二职业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利用心理测验对中职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下一篇:一堂开放性政治课堂――研究性学习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