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栏目剧:地市台竞争的又一制高点

时间:2022-10-09 09:42:16

电视栏目剧:地市台竞争的又一制高点

作为继民生新闻之后的又一电视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近年来在各省市电视台悄然兴起,以其本土化、平民化、贴近性的特点为广大观众所关注和喜爱。如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浙江影视娱乐频道的《本塘第一剧》、四川电视台的《经视麻辣烫》、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等在观众中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栏目剧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地面频道经费少、设备差、覆盖窄、节目质量低的劣势,以其本土化特点避免了与全国性电视台的正面冲突。2006年,山西运城电视台适时推出了电视栏目剧《河东家事》,采用运城方言、群众演员,用电视艺术情景再现原生态的百姓生活,讲述原汁原味的晋南风土人情。三年来栏目收视率和满意度节节走高,成为运城电视台一档品牌栏目,成为与各上星台争夺本土观众的一个赢点。

成本低,性价比高

如果以收益率为评价体系,栏目剧最大的优点是性价比很高。首先风险小,一般都能够有一定的收视保证;其次是投入少,成本低;还有,就是易操作,制作周期短、选题广泛、表现灵活、演员源源不断等优势。

电视栏目剧的制作投入相对于电视剧来说非常低。目前全国栏目剧的制作成本一般在一集3000~20000元之间,一名群众演员一天的费用在100元左右,很多观众为了过把瘾,甚至不计报酬地出演,大大节省了开支。而且栏目剧的制作要求也不像电视剧那么高,其略显粗糙的特质反而对普通老百姓更有吸引力。即便是走“精致路线”的湖南电视台《爱情魔方》栏目,为了保持节目的品质,制作成本比其他栏目剧高了好几倍,但也比购买电视剧要低得多。

这些制作费用比电视剧低数十倍的节目收视表现一点也不比电视剧逊色。《雾都夜话》一直是重庆卫视收视率最高的栏目。该栏目的平均收视保持在6%左右,成为同一播出时段收视率西部第一、全国省级卫视第三,这样的收视表现甚至超过了很多电视剧。2009年春节期间,《河东家事》以每天两集连播在运城台晚间和白天的黄金时段播出,持续播出了15天,平均收视率在3%以上,远远超过往年播出电视剧和文艺晚会的效果,从卫视拉回了不少本地观众。

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大型活动、晚会栏目以及需要高额采购费用的电视剧相比,栏目剧每集的投入成本非常低廉。栏目剧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各地电视台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何乐而不为?

题材本土化,不可替代性强

世界在日益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日益局部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电视传播中日益体现出卫星电视的跨文化传播和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受众的小众化、分众化传播。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区域性的某个社会阶层为题材、反映地域文化的电视栏目剧,选择当地群众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选用本乡本土的群众演员,采用观众普遍适应的方言、方音,也标志着当前电视生产的一个走向。《河东家事》立足运城本土,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故事情节大都取材于当地。如《苹果红了》以万荣县一个村的苹果种植销售为主线,讲述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果农发展果业,提高果品质量的创业之路,塑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摄制中,又巧妙地将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万荣笑话、名优名吃、名胜古迹融入其中,深受观众欢迎。

题材本土化离不开方言。在电视栏目剧中使用方言,营造了自然、亲切、融洽的沟通氛围,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河东家事》中,运城方言的使用,使节目饱含乡音乡情。像节目中的“团(骗)人”、“灭个(明天)”、“索事(啥事)”、“显化(做事爱显摆)”、“ 细法(精打细算)”、“日干人(捉弄人)”、“美太太(很好)”、“痴熊(笨蛋)”等口头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平和、舒坦。这在任何一个其他电视台的节目中都是欣赏不到的。

内容平民化,互动性强

电视栏目剧顺应了媒介的平民化趋势,与近年来勃兴的民生新闻一样,都实现了电视传播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这是媒介“人本”意识的进一步强化,也是“以受众为中心”观念的树立。

电视栏目剧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题材的生活化、平民化。《河东家事》关注身边百姓,始终瞄准市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及衣食住行等切身问题,着力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而电视栏目剧的另一特点就是演员群众化,用身边人演身边事,群众参与,本色出演。《河东家事》的演出人员全是当地普通老百姓,这些百姓演员熟悉生活,热爱文艺,勤奋敬业,表演认真。因为是业余演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普通人演普通人,他们的表演更显得朴实无华,亲切自然,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贴近性。开播三年来,仅参加表演的群众演员就有近1000人次,演员社交圈的朋友自然成了栏目的忠实拥趸。在当地外景拍摄中,每个外景拍摄都是一个节目的自我宣传过程,类似于现场促销,观众的参与使栏目产生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后续补给。群众演员通过栏目的参与,也实现了自己的明星梦想,比起《超级女声》、《星光大道》、《非常6+1》来,出演栏目剧更有现实性与贴近性。

形态新颖,发展空间广阔

电视栏目剧由于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相对地束缚少、框框少,扎根本土,题材资源丰富,有更多的想象思路和发展空间。题材目前已扩展到如社区系列、侦探系列、青春系列、三农系列、旅游系列、法制系列、科普系列等多个方面。

栏目剧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形成规模,必须要“开门”办台,“开门”办栏目,走社会化生产的路子。《河东家事》就是与本地一家影视制作公司合作,邀请能人挂帅,对外打运城台的牌子,每周在固定时段播出,利润分成。

经费是栏目生存的保证,没有钱栏目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走向市场。为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每年6月当地环保局都要花十几万元,请剧团编排一台文艺节目,结果是钱花了,宣传效果却不大。去年《河东家事》为市环保局拍摄了一部2集电视栏目剧《环保风暴》。播出后,观众竟多达100多万人。环保局领导说:“今年的活动花钱最少,观众最多,影响最大,效果最好,明年还要搞!”许多单位纷至沓来,要求为他们编拍电视故事片,以电视剧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们说:“这要比单纯说教好上一百倍。”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电视栏目剧形态生活化、内容平民化、演员群众化、语言地方化、情景真实化,是一种向传统影视类节目挑战,向电视剧争观众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鲜明的本土化色彩不可复制,本地场景、本土题材、本土演员密切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联系,强化了本土群众对当地电视台的贴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各地市电视台与卫视节目争抢本土观众群的又一个制高点。

(作者单位:山西运城广播电视台)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9月下

上一篇:大众化经济新闻的表现手法 下一篇:精心才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