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某电厂灰场防渗处理工艺设计

时间:2022-10-09 08:36:57

南京某电厂灰场防渗处理工艺设计

摘要:本工程为南京某电厂灰场的防渗处理及灰场改造的设计方案,原灰场于1991年12月建成采用压粘土筑坝,由于建成时间较久,储灰场西侧及南侧坝坡有几处渗漏,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本文介绍了为了解决这几处渗漏点所采取措施。

关键词:灰场;防渗;粘土回填;水泥注浆

一、灰场概况

南京某电厂灰场位于南京浦口区,距电厂5km处。灰场分为前池(储灰场)、后池(澄清池)、回水泵房,其中前池储灰场平面为梯形,宽度约300~600m,长度约1100m,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灰场于1991年12月建成。总的堆灰渣量约为260X104m3。灰渣密度按1.1t/m3,全年排入灰场灰渣总量为44872t/a。

灰场灰坝采用亚粘土筑坝,灰坝坝顶高程为吴淞高程12.36m,设计堆灰高度为5m,堆灰最终标高为11.00m。灰场建设计末采取专项防渗处理。储灰场灰水采用闭式循环利用方式,储灰场的灰水通过排水井进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过水泵打回厂内作冲灰冲渣水。因雨季时储灰场西侧及南侧灰坝坡有几处处渗漏,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

二、解决方案

为解决渗漏现象拟在西侧及南侧灰坝迎水坡一侧从灰场底回填宽度约为10m的粘土直至坝顶。回填按1:3的坡度进行施工,且必须分层碾压夯实。坝顶设置一排水泥粘土袖阀灌浆幕,具体如下:

1、灌浆施工时掺入15%重量比的水泥(灌浆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技术标准);

2、灌浆深度为8.5M(从坝顶路面算起),孔间距为2m,见“坝堤防渗处理断面图”;

3、注浆采用可饮用的河水、井水及其它清洁水,不宜采用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工业废水;

4、孔位为单排布置,两序施工,一序孔间距4.0m,终孔间距2.0m。孔底注浆,全孔灌注。采用“少灌多复”,“由深到浅”,“由外到内”,复灌次数为2~3次。分段注浆间距宜为0.2m~0.5m(垂直方向)。灌浆压力0.1~0.3Mpa,最大不超过0.5Mpa(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

5、终灌标准:稳压20分钟,压力为0.3Mpa,注浆量小于2升,即可终止。

6、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应为灌浆孔总数的10%。

三、前池(储灰场)分块整治,增加灰场库容,延长灰场使用年限

为了灰场灰渣综合利用,排渣管分两路进入灰场:

一路为灰渣进入1#池沉淀后,经漫水沟进入3#池,沉淀后经漫水沟进入4#池,沉淀后再经漫水沟进5#池,经漫水沟进入6#池,沉淀后经排水井进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过水泵打回厂内作冲灰渣水用。另一路为灰渣进入2#池沉淀后,经漫水沟进入3#池,沉淀后经漫水沟进入4#池,沉淀后再经漫水沟进5#池,经漫水沟进入6#池,沉淀后经排水井进入沉清池,沉清后的水通过水泵打回厂内作冲灰渣水用。

如1#池沉满灰渣,灰渣就直接进入2#池沉淀,1#池的灰渣就可以综合利用;如2#池沉满灰渣,灰渣就直接进入1#池沉淀,2#池的灰渣就可以综合利用。

四、每个池之间的道路

1、沉清池间的土坝坝顶可兼做道路,道路宽度拟定为10m,坝堤断面见下图所示;

2、该图适用于车后轴重小于100KN的汽车;

3、当一次筑路宽度大于4500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假缝形式,并设置拉杆(φ14)。

4、新老路交接时应设置胀缝。

五、结语

此设计方案采用了换填,注浆等方法对灰场堤坝和道路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设计方案得到了建设方和相关单位的大力认可支持,并顺利完成,防渗处理效果明显。既延长了灰场的使用寿命,也解决了渗水,污染环境等问题。截止目前为止灰场的使用依然良好,其使用效果再次得到了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作者单位:江苏省节能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一篇:华为诉讼首秀 下一篇:掌管400个城市的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