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之线串语言之珠

时间:2022-10-09 07:26:59

以情感之线串语言之珠

成长,是一个包含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话题。成长的路上,不是只有风和日丽、花香鸟语,也会有暴风骤雨、霜雪满地。让孩子们坦然地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雨,并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人生力量,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这也是语文课人文性的体现,课堂训练目标则是“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篇目的选择来自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九年级上册《最忆少年时》中的四篇文章,分别是《谁是你的重要他人》《一千张糖纸》《请帮忙系上》和《秃鹤》。阅读课之前,我先通过读书卡指导学生进行初读预习,读书卡共设计了三个阅读环节:一是概括大意,要求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内容,要求选择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圈点勾画出有关“伤害”的句子并揣摩思考,把评价赏析、感悟和困惑批注在书上,准备课堂交流。三是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以下是课堂交流的具体内容。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探讨一个话题――成长。有人说成长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包含其中;有人说成长像一场无法重播的电影,悲欢离合不断上演。我觉得成长更像一段旅行,路上有美丽风景,也有坎坷不平。今天我们就来阅读成长故事,领悟成长真谛。”

二、叙说成长故事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请孩子们回顾概括文章大意主要应该抓住哪两个要素,学生回答出是人物和事件。接下来我就要求学生用“人物+事件”的句式来概括四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提炼出关键词,越准确简练越好。

《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我”受到轻视否定

《一千张糖纸》:“我”受到欺骗

《请帮忙系上》:“我”受到冷漠对待

《秃鹤》:“秃鹤”受到嘲笑

从上面所概括的文章内容来看,不管是轻视否定、欺骗、冷漠,还是嘲笑,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成长路上遭遇的伤害”,于是引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话题。

三、咀嚼成长苦涩

在初读预习中,我要求学生画出有关“伤害”的句子并进行批注。这节课的重点是交流展示提升,于是我请孩子们按课件展示的句式“读______《______》中的‘……’,我的赏析是______我的感悟是______”仿写。学生在各自小组内展示,其他成员则认真倾听,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阅读中感悟别人遇到的挫折,在交流中咀嚼别人成长中的苦涩,应该会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共鸣。这时学生就会有话想说、有感情需要倾诉。语文就是要启发学生有话想说,引导学生有话会说。于是,这个环节我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就是:仿照聚美优品CEO陈鸥《我为自己代言》的句式“你否定我

______,我______;你欺骗我______,我______;你嘲笑我______,我______;你______我 ______,我______” 写出自己的遭遇。可以引用文章中的词语,也可以写自己的语句,写完之后有感情地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再自由在班内展示。

四、正视成长历程

让孩子们回忆成长中不好的感受是要他们学会解开心结,告诉他们有些挫折在每个人的成长路上是无法避免的,要学会正确面对。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得很好,我就和学生一起朗读,体会普希金是如何劝勉被生活欺骗伤害的人的。领会了智者的劝勉,我们应如何正视自己受过的伤害呢?我让孩子们模仿“假如别人______了我,我不要______,我不要

______,______的日子里我需要______”写自己的感受,我也写,跟学生们一起交流。

接着,我设计了两个训练要求:一是请学生先把自己的诗句变换成第二人称,变为劝告同桌的诗句并朗读,对方也依据这样的要求进行变换。二是请其中一人把同桌的诗句变换人称,变为向大家转述同桌的话,另一个同学按同样的要求进行转述。这样,大家都学会了转变立场来理解别人,并学习别人。

五、汲取人生力量

课堂在孩子们相互劝勉的氛围中显得温情动人。这时候,我讲道:“很多先贤伟人都把成长磨难当作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报任安书》

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尼采

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高尔基

这样,学生就明白了不但要正确面对挫折,还要学会从中汲取正面的人生力量。大家又用课件展示的句式进行小练笔:“感谢斥责我的人,因为他助长了我的智慧;感谢藐视我的人,因为他觉醒了我的自尊;感谢______我的人,因为他______我的______。”

六、谱写人生诗篇

在这节课上,每个学生完成了三段文字,第一段回忆挫折,第二段正视挫折,第三段感谢挫折。这些内容就是一首自由诗,诗的题目就是《成长路上》,不管多么短小,都是孩子们的真情表达。于是,我请学生把自己的小诗写上题目并署上自己的名字,大声朗读出来。他们感到又新奇又开心,读得颇有激情。

我又让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相同段落的所有诗句组合在一起,这样共汇成四首长诗,还可以根据内容让他们适当调整修改。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并让他们熟悉了诗歌的特点,在合作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本节课探讨了成长这一主题,四个核心环节里又都设置了语言训练,完成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自然融合,做到了“以情感之线,串语言之珠”,在引领孩子们汲取人生能量的同时,达成了“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能力” 的课堂训练目标。

上一篇:语文教学“增效”三法 下一篇:爱心、赏识、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