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生活中高效学习地理

时间:2022-10-09 07:12:47

【前言】浅析在生活中高效学习地理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结合学校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例如...

浅析在生活中高效学习地理

摘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既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不断增进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这也是我们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键词:生活中的地理 学习兴趣 学习时空 探究学习

《地理新课标》指出:地理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认识现实世界,适应未来生活的经验准备;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来具体认识和理解。“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地理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开放地理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空间,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应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活、适应生活等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实现了地理知识的价值。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行的方面。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结合学校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室里贴的校历表及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月相”的讲解,联系校历表中的“星期”,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例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上个学期18点30分上晚自习,天已暗下来了,而现在为什么19点30分上晚自习,天仍大亮?”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通过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体验性学习

在体验性学习中,教师的任务,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为学生营造体验性的教学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某种事实、体验某个问题、体验某项过程、体验某一结论并且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活动,由切身的活动生发出体验性的学习,并由此感知地理,最终产生对地理知识的个性化的、独特的认识。

例如,轰轰烈烈的“限塑令”颁布之初,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使用塑料袋的问卷调查研究”(抽样调查:发了300份问卷,收回280份)。 (调查问卷附表)

校园塑料袋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一. 你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1.( )知道 2.( )不清楚 3.( )不知道

二.你一天使用多少个塑料袋? 1.( )2个或以下 2.( )2个以上,5个以下 3.( )5个或5个以上

三.你怎样处理塑料袋? 1.( )扔进垃圾桶 2.( )随处乱扔

附:在( )内打勾

余庆中学环保调查小组

经过我们调查得出全校平均每人每周要扔塑料袋5个,全校约有学生1900人,则全校每周要扔塑料袋约9500个。再上网搜查,按每个塑料袋2克计算,全校每年要扔塑料袋约重1000千克。一间小小的学校就要扔掉那么多塑料袋,全国有十三亿多人,那要扔掉多少塑料袋呀?目前,对于塑料袋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填埋在地里、二是焚烧。据了解,填埋在地里的塑料袋,需要约300年以上才能腐烂,这将破坏多少宝贵的土地资源呀,会对土地带来极大的危害;如焚烧,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混入空气中,就会形成酸雨,直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通过这次的调查研究,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几个事实:①、校园内存在比较严重的白色污染,和治理白色污染刻不容缓;②、学校也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培养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我们中学生也一定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在社会上适时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

四、注意“新闻”,掌握“生活中的地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很难适应当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更因“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

以上几点是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贯彻和落实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要在课堂上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只有这样,新一轮的地理课程改革才能扎扎实实地搞下去,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湖南教育出版社

[3]郑健 《怎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上一篇:如何帮助七年级学生度过英语学习的低谷期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移情”教学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