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时间:2022-10-09 06:54:30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摘要】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能源缺乏问题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本文主要针对在太阳能开发过程中,对其最大功率点进行跟踪的算法研究。在搭建的光伏电池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中的恒压法和导纳法的基本原理的同时,还利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光伏发电;MPPT;恒压法;导纳法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也在不断的减少,能源枯竭阻碍着人类的发展,对此人们在努力地寻找新能源。太阳能是理想的新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作为清洁能源无大气和放射性污染,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太阳能应用过程中,由于光伏电池的输出不稳定,受环境影响很大,输出效率低,因此对光伏电池输出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显得重要。光伏电池可以工作在不同的输出电压,但只有在某一输出电压值时,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才能到达最大功率点。使光伏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就是最大功率点跟踪。

目前国内外已提出固定电压法、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自适应算法等多种MPPT算法,这些算法各有各的优点,也都存在不足。本文以恒压法和导纳法为例,分析其基本原理后,分别对其进行系统仿真,得出相应的输出曲线。

2.光伏阵列输出特性

光伏阵列由多个单体太阳能电池串并联封装而成,是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源供给中心。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

图2 光伏阵列输出I-U曲线

其中:

式中,为光伏阵列电流,即光伏效应产生的原始电流;为反向饱和流;q为电子电荷;n为二极管因子,当温度强300K时,n=2.8;K为玻耳兹曼常数;为阵列串联等效电阻;Rs小为光伏阵列并联等效电阻。

由于光伏阵列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电压下,其输出功率由输出电压决定,根据光伏阵列输出电压电流曲线,如图2所示,光伏阵列工作输出功率为虚线围成的面积。

根据光伏阵列输出P-V曲线,如图3所示,在输出电压Umax时,就会输出最大功率Pmax,即在M点处为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输出点,且是唯一点。因此可以通过对光伏阵列输出点电压的控制,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的跟踪。

图3 光伏阵列输出P-V曲线

3.MPPT控制方法分析

基于不同环境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有3种方法可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即恒定电压法(CV)、扰动法(PO)、导纳法(IC);CV法基于光伏电池最大工作点电压在不同光强下基本不变的特点,控制电池电压保持恒定。当日照强度较高时,诸曲线的最大功率点几乎都分布在一条垂直线的两侧,这说明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输出点大致对应于某一恒定电压,这就大大简化了MPPT的控制设计,即人们仅需从生产厂商处获得数据Vmax,并使阵列的输出电压钳位于Vmax值即可,实际上是把MPPT控制简化为稳压控制,这就构成了CVT式的MPPT控制。采用CVT较之不带CVT的直接耦合工作方式要有利得多,对于一般光伏系统可望获得多至20%的电能。基于恒定电压法的跟踪器制造比较简单,而且控制比较简单,初期投入也比较少。但这种控制方式忽略了温度对开路电压的影响,以常规的单晶硅光伏电池为例,当环境温度每升高1℃时,其开路电压下降约为0.35~0.45%,具体较准确的值可以用实验测得,也可以按照光伏电池的数字模型计算得到。以某一位于新疆的光伏电站为例,在环境温度为25℃时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为363.6V,当环境温度为60℃时开路电压下降至299V(均在日照强度相同情况下),其下降幅度达到17.5%,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PO法与IC法都基于最大功率点处U-P曲线斜率为0的关系对电池电压进行扰动。PO法以为依据确定最大功率点,算法简单;但是工作点始终在最大功率点附近振荡.且该方法所用的判据在光照变化较快的情况下会导致跟踪失败。IC法在的基础上推导出的判据,可以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避免跟踪失败,准确性更高,但是算法较复杂,跟踪效果依赖于精密的测量结果,对测量电路要求高。

4.系统仿真

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

图4 系统结构图

根据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即:

搭建光伏电池仿真模型内部结构,由于光伏电池输出曲线是非线性的,将光伏电池仿真模型进行封装,得到系统仿真结构图如图5所示。

图5 系统仿真结构图

在光伏电池模型搭建好后,再输入端给定输入信号温度T(假设为25℃)和光照强度(设定为阶跃输入信号,初始值为500kw/m2,0.15s时发生阶跃变化,设定值变化后值为1000kw/m2),得到恒压法和导纳法仿真结果及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恒压法控制流程图,如图6所示,搭建MPPT控制模块,进行仿真。

图6 恒压法控制流程图

图7 恒压法仿真波形

恒压法仿真波形图如图7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在仿真开始后,系统在大约0.05s就跟踪到最大功率,在仿真开始到0.1s是,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此后在0.5s左右跟踪系统再次跟踪到最大功率;根据图示还可以得出,恒压法在光照强度这一因素变化时,可以迅速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约90%,但是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这会造成光伏电池输出功率的损耗。但是该控制简单,易实现,可靠性高,而且系统不会出现大的振荡,有很好的稳定性,可以方便的通过硬件实现。

对于导纳法,由光伏阵列的P-V曲线知,在最大功率点处其斜率为零,而P=VI,因此在最大功率点处有:

(1)

即:

(2)

式(2)即为达到最大功率点的条件。如果:

(3)

则光伏电池组件的工作点在最大功率点的右边,此时应减小输出电压;如果:

(4)

则光伏电池组件的工作点在最大功率点的左边,此时应增大输出电压。其控制流程图如图其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

在仿真输入端输入温度T=25℃,光照强度为一个阶跃变化的信号,此阶跃信号起始值为500kw/m2,在0.1s时发生阶跃变化,阶跃后值变为800kw/m2,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在没有发生阶跃变化时,仿真开始后0.0025s后跟踪到最大功率,在0.1s输入光照强度发生阶跃变化后,功率输出也发生变化,此时的系统也能在0.0025s时跟踪上最大功率。

图8 导纳法控制流程图

当光伏电池上的日照强度和温度变化时,其输出电压能平稳的追踪其变化,且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特性及参数无关;但这种控制算法实现起来相对复杂,而且检测精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跟踪的精度和速度。此外,该算法对步长选择也有一定要求。

图9 导纳法仿真波形

5.结论

本文以恒压法和导纳法为例,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最大功率点的跟踪算法进行了分析,并仿真,结果均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快速有效的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验证了所分析的MPPT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有较高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争鸣,刘建政,孙晓瑛,等.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周德佳,赵争鸣,吴理博,等.基于仿真模型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阵列特性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7):1109-1112.

[3]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等.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J].2010,7.

[4]李小燕,王新,郑飞,等.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进算法及其在光照突变时的仿真[J].能源技术,2009,30(5): 272-279.

[5]张建坡,张红艳,王涛,等.光伏系统中最大功率跟踪算法仿真研究[J].2010,1(27):266-269.

上一篇:BIM在电力工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土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