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8 10:05:05

发电技术论文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概述了燃料电池的工作特点和原理,介绍了发电系统的组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我国应用燃料电池发电的资源条件进行了评估,展望了这一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将对电力系统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将使传统的电力系统产生重大的变革,它会使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经济。最后提出了发展燃料电池发电的具体建议。

1.引言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能源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人类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能源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历史上利用能源的方式有过多次革命性的变革,从原始的蒸汽机到汽轮机、高压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每一次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都极大地推进了现代文明的发展。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有两大弊病。一是储存于燃料中的化学能必需首先转变成热能后才能被转变成机械能或电能,受卡诺循环及现代材料的限制,在机端所获得的效率只有33~35%,一半以上的能量白白地损失掉了;二是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给今天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巨量的废水、废气、废渣、废热和噪声的污染。对于发电行业来说,虽然采用的技术在不断地升级,如开发出了超高压、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开发出了流化床燃烧和整体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但这种努力的结果是:机组规模巨大、超高压远距离输电、投资上升,到用户的综合能源效率仍然只有35%左右,大规模的污染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既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又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利用方式。这就是燃料电池发电技术。1839年英国的Grove发明了燃料电池,并用这种以铂黑为电极催化剂的简单的氢氧燃料电池点亮了伦敦讲演厅的照明灯。1889年Mood和Langer首先采用了燃料电池这一名称,并获得200mA/m2电流密度。由于发电机和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未能跟上,燃料电池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英国剑桥大学的Bacon用高压氢氧制成了具有实用功率水平的燃料电池。60年代,这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Appollo)登月飞船。从60年代开始,氢氧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宇航领域,同时,兆瓦级的磷酸燃料电池也研制成功。从80年代开始,各种小功率电池在宇航、军事、交通等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当源源不断地从外部向燃料电池供给燃料和氧化剂时,它可以连续发电。依据电解质的不同,燃料电池分为碱性燃料电池(AFC)、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等。燃料电池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能量转换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声低,模块结构、积木性强、比功率高,既可以集中供电,也适合分散供电。大型电站,火力发电由于机组的规模足够大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率,但装有巨型机组的发电厂又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不能贴进用户,因此只好集中发电由电网输送给用户。但是机组大了其发电的灵活性又不能适应户户的需要,电网随用户的用电负荷变化有时呈现为高峰,有时则呈现为低谷。为了适应用电负荷的变化只好备用一部分机组或修建抽水蓄能电站来应急,这在总体上都是以牺牲电网的效益为代价的。传统的火力发电站的燃烧能量大约有近70%要消耗在锅炉和汽轮发电机这些庞大的设备上,燃烧时还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而使用燃料电池发电,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不需要进行燃烧,没有转动部件,理论上能量转换率为100%,装置无论大小实际发电效率可达40%~60%,可以实现直接进入企业、饭店、宾馆、家庭实现热电联产联用,没有输电输热损失,综合能源效率可达80%,装置为集木式结构,容量可小到只为手机供电、大到和目前的火力发电厂相比,非常灵活。燃料电池被称为是继水力、火力、核能之后第四电装置和替代内燃机的动力装置。国际能源界预测,燃料电池是21世纪最有吸引力的发电方法之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贫乏,在目前电网由主要缺少电量转变为主要缺少系统备用容量、调峰能力、电网建设滞后和传统的发电方式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研究和开发微型化燃料电池发电具有重要意义,这种发电方式与传统的大型机组、大电网相结合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2.燃料电池的特点与原理由于燃料电池能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此,它没有像通常的火力发电机那样通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能量形态变化,可以避免中间的转换的损失,达到很高的发电效率。同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l不管是满负荷还是部分负荷均能保持高发电效率;不管装置规模大小均能保持高发电效率;具有很强的过负载能力;通过与燃料供给装置组合的可以适用的燃料广泛;发电出力由电池堆的出力和组数决定,机组的容量的自由度大;电池本体的负荷响应性好,用于电网调峰优于其他发电方式;用天然气和煤气等为燃料时,NOX及SOX等排出量少,环境相容性优。如此由燃料电池构成的发电系统对电力工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燃料电池按其工作温度是不同,把碱性燃料电池(AFC,工作温度为100℃)、固体高分子型质子膜燃料电池(PEMFC,也称为质子膜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为100℃以内)和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工作温度为200℃)称为低温燃料电池;把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工作温度为650℃)和固体氧化型燃料电池(SOFC,工作温度为1000℃)称为高温燃料电池,并且高温燃料电池又被称为面向高质量排气而进行联合开发的燃料电池。另一种分类是按其开发早晚顺序进行的,把PAFC称为第一代燃料电池,把MCFC称为第二代燃料电池,把SOFC称为第三代燃料电池。这些电池均需用可燃气体作为其发电用的燃料。燃料电池其原理是一种电化学装置,其组成与一般电池相同。其单体电池是由正负两个电极(负极即燃料电极和正极即氧化剂电极)以及电解质组成。不同的是一般电池的活性物质贮存在电池内部,因此,限制了电池容量。而燃料电池的正、负极本身不包含活性物质,只是个催化转换元件。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机器。电池工作时,燃料和氧化剂由外部供给,进行反应。原则上只要反应物不断输入,反应产物不断排除,燃料电池就能连续地发电。这里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来说明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原理这个反映是电觧水的逆过程。电极应为:负极:H2+2OH-2H2O+2e-正极:1/2O2+H2O+2e-2OH-电池反应:H2+1/2O2==H2O另外,只有燃料电池本体还不能工作,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辅助系统,包括反应剂供给系统、排热系统、排水系统、电性能控制系统及安全装置等。燃料电池通常由形成离子导电体的电解质板和其两侧配置的燃料极(阳极)和空气极(阴极)、及两侧气体流路构成,气体流路的作用是使燃料气体和空气(氧化剂气体)能在流路中通过。在实用的燃料电池中因工作的电解质不同,经过电解质与反应相关的离子种类也不同。PAFC和PEMFC反应中与氢离子(H+)相关,发生的反应为:燃料极:H2=2H++2e-(1)空气极:2H++1/2O2+2e-=H2O(2)全体:H2+1/2O2=H2O(3)氢氧燃料电池组成和反应循环图在燃料极中,供给的燃料气体中的H2分解成H+和e-,H+移动到电解质中与空气极侧供给的O2发生反应。e-经由外部的负荷回路,再反回到空气极侧,参与空气极侧的反应。一系例的反应促成了e-不间断地经由外部回路,因而就构成了发电。并且从上式中的反应式(3)可以看出,由H2和O2生成的H2O,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反应,H2所具有的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但实际上,伴随着电极的反应存在一定的电阻,会引起了部分热能产生,由此减少了转换成电能的比例。引起这些反应的一组电池称为组件,产生的电压通常低于一伏。因此,为了获得大的出力需采用组件多层迭加的办法获得高电压堆。组件间的电气连接以及燃料气体和空气之间的分离,采用了称之为隔板的、上下两面中备有气体流路的部件,PAFC和PEMFC的隔板均由碳材料组成。堆的出力由总的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决定,电流与电池中的反应面积成比。单电极组装示意图PAFC的电解质为浓磷酸水溶液,而PEMFC电解质为质子导电性聚合物系的膜。电极均采用碳的多孔体,为了促进反应,以Pt作为触媒,燃料气体中的CO将造成中毒,降低电极性能。为此,在PAFC和PEMFC应用中必须限制燃料气体中含有的CO量,特别是对于低温工作的PEMFC更应严格地加以限制。磷酸型燃料电池基本组成和反应原理磷酸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和反应原理是:燃料气体或城市煤气添加水蒸气后送到改质器,把燃料转化成H2、CO和水蒸气的混合物,CO和水进一步在移位反应器中经触媒剂转化成H2和CO2。经过如此处理后的燃料气体进入燃料堆的负极(燃料极),同时将氧输送到燃料堆的正极(空气极)进行化学反应,借助触媒剂的作用迅速产生电能和热能。相对PAFC和PEMFC,高温型燃料电池MCFC和SOFC则不要触媒,以CO为主要成份的煤气化气体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应用,而且还具有易于利用其高质量排气构成联合循环发电等特点。MCFC主构成部件。含有电极反应相关的电解质(通常是为Li与K混合的碳酸盐)和上下与其相接的2块电极板(燃料极与空气极),以及两电极各自外侧流通燃料气体和氧化剂气体的气室、电极夹等,电解质在MCFC约600~700℃的工作温度下呈现熔融状态的液体,形成了离子导电体。电极为镍系的多孔质体,气室的形成采用抗蚀金属。MCFC工作原理。空气极的O2(空气)和CO2与电相结合,生成CO23-(碳酸离子),电解质将CO23-移到燃料极侧,与作为燃料供给的H+相结合,放出e-,同时生成H2O和CO2。化学反应式如下:燃料极:H2+CO23-=H2O+2e-+CO2(4)空气极:CO2+1/2O2+2e-=CO23-(5)全体:H2+1/2O2=H2O(6)在这一反应中,e-同在PAFC中的情况一样,它从燃料极被放出,通过外部的回路反回到空气极,由e-在外部回路中不间断的流动实现了燃料电池发电。另外,MCFC的最大特点是,必须要有有助于反应的CO23-离子,因此,供给的氧化剂气体中必须含有碳酸气体。并且,在电池内部充填触媒,从而将作为天然气主成份的CH4在电池内部改质,在电池内部直接生成H2的方法也已开发出来了。而在燃料是煤气的情况下,其主成份CO和H2O反应生成H2,因此,可以等价地将CO作为燃料来利用。为了获得更大的出力,隔板通常采用Ni和不锈钢来制作。SOFC是以陶瓷材料为主构成的,电解质通常采用ZrO2(氧化锆),它构成了O2-的导电体Y2O3(氧化钇)作为稳定化的YSZ(稳定化氧化锆)而采用。电极中燃料极采用Ni与YSZ复合多孔体构成金属陶瓷,空气极采用LaMnO3(氧化镧锰)。隔板采用LaCrO3(氧化镧铬)。为了避免因电池的形状不同,电解质之间热膨胀差造成裂纹产生等,开发了在较低温度下工作的SOFC。电池形状除了有同其他燃料电池一样的平板型外,还有开发出了为避免应力集中的圆筒型。SOFC的反应式如下:燃料极:H2+O2-=H2O+2e-(7)空气极:1/2O2+2e-=O2-(8)全体:H2+1/2O2=H2O(9)燃料极,H2经电解质而移动,与O2-反应生成H2O和e-。空气极由O2和e-生成O2-。全体同其他燃料电池一样由H2和O2生成H2O。在SOFC中,因其属于高温工作型,因此,在无其他触媒作用的情况下即可直接在内部将天然气主成份CH4改质成H2加以利用,并且煤气的主要成份CO可以直接作为燃料利用。表1燃料电池的分类类型磷酸型燃料电池(PAFC)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MCFC)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燃料煤气、天然气、甲醇等煤气、天然气、甲醇等煤气、天然气、甲醇等纯H2、天然气电解质磷酸水溶液KliCO3溶盐ZrO2-Y2O3(YSZ)离子(Na离子)电极阳极多孔质石墨(Pt催化剂)多孔质镍(不要Pt催化剂)Ni-ZrO2金属陶瓷(不要Pt催化剂)多孔质石墨或Ni(Pt催化剂)阴极含Pt催化剂+多孔质石墨+Tefion多孔NiO(掺锂)LaXSr1-XMn(Co)O3多孔质石墨或Ni(Pt催化剂)工作温度~200℃~650℃800~1000℃~100℃近20多年来,燃料电池经历了碱性、磷酸、熔融碳酸盐和固体氧化物等几种类型的发展阶段,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应用正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AFC已在宇航领域广泛应用,PEMFC已广泛作为交通动力和小型电源装置来应用,PAFC作为中型电源应用进入了商业化阶段,MCFC也已完成工业试验阶段,起步较晚的作为发电最有应用前景的SOFC已有几十千瓦的装置完成了数千小时的工作考核,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还会有新的燃料电池出现。美日等国已相继建立了一些磷酸燃料电池电厂、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电厂、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厂作为示范。日本已开发了数种燃料电池发电装置供公共电力部门使用,其中磷酸燃料电池(PAFC)已达到"电站"阶段。已建成兆瓦级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进行试验,已就其效率、可运行性和寿命进行了评估,期望应用于城市能源中心或热电联供系统。日本同时建造的小型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医院、饭店、宾馆等。3.燃料电池发电系统3.1.利用天然气的发电系统MCFC需要供给的燃料气体是H2,它可由天然气中的CH4改质生成,其反应在改质器中进行。改质器出口的温度为600℃,符合MCFC的工作温度,可以原样直接输送到燃料极侧。另一方面,空气极侧需要的O2通过空气压缩机供给。另一个反应因素CO2,空气极侧反应等量地再利用发电时燃料极产生的CO2。除了有CO2外,燃料极排出气体还含有未反应的可燃成份,一起输送到改质器的燃烧器侧,天然气改质所必需的热量就由该燃烧热供给。这种情况下,排出的燃料气体会含有过多的H2O,将影响发热量,为此通常是先将排出燃料气体冷却,将水份滤去后再输送到改质器的燃烧侧。从改质器燃烧侧出来的气体与来自压缩机的空气相混合后供给空气极侧。实际的电池因内部存在电阻会发热,故通过在空气极侧中流过的大量氧化气体(阴极气体,即含有O2、CO2的气体)来除去其发生的热。通常是按600℃供给的气体在700℃下排出,这一指标可通过在空气极侧进行流量调整来控制,为此采用阴极气体的再循环,即,空气极侧供给的气体为以改质器燃烧排气与部分空气极侧排出气体的混合体,为了保持电池入口和出口的温度为最佳温度,可将再循环流量与外部供给的空气流量一起调整。来自空气极侧的排气为高温,送入最终的膨胀式透平,进行动力回收,作为空气压缩动力而应用。剩余的动力,由发电机发电回收,从而可以提高整套系统的效率。另外,天然气改质所必需的H2O(水蒸汽)可从排出的燃料气体中回收的H2O来供给。这种系统的效率可达55~60%。在整套出力中MCFC发电量份额占90%。绝大部分的发电量是由MCFC生产的。如果考虑到排气形成的动力回收和若干的附加发电,广义上也可以称为联合发电。在使用PAFC的情况下,若以煤炭为燃料发电时就不容易了,采用天然气时,其构成类似于MCFC机组,基本上是由电池本体发电。原因是PAFC排出气体温度较低,与其进行附加发电不如作为热电联产电源。SOFC能和较高温度的排气体构成附加发电系统,由于SOFC不需要CO2的再循环等,结构简单,其发电效率可以达到50~60%。3.2利用煤炭的发电系统以MCFC为例进行介绍。煤炭需经煤气化装置生成作为MCFC可用燃料的CO及H2,并在进入MCFC前除去其中含有的杂质(微量的杂质就会构成对MCFC的恶劣影响),这种供给MCFC精制煤气,其压力通常高于MCFC的工作压力,在进入MCFC供气前先经膨胀式涡轮机回收其动力。涡轮机出口气体,经与部分来自燃料极(阳极)排出的高温气体(约700℃)相混合,调整为对电池的适宜温度(约600℃)。该阳极气体的再循环是,将排出的燃料气体中所含的未反应的燃料成分返回入口加以再利用,借以达到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向空气极侧供给O2和CO2是通过空气压缩机输出的空气和排出燃料气体相混合来完成的。但是,碳酸气是采用触媒燃烧器将未燃的H2及CO变换成H2O和CO2后供给的。实际的燃料电池,内部电阻会发热,将通过在空气极侧流过的大量的氧化剂气体(阴极气体,即含有O2和CO2的气体)而除去。通常通过调整空气极侧的流量,把以600℃供给的气体在700℃排出。为此采用了阴极气体再循环,使空气极侧的排气形成约700℃的高温。因此,在这个循环回路中设置了热交换器,将气体温度冷却到600℃,形成电池入口适宜的温度,与来自触媒燃烧器的供给气体相混合。空气极侧的出入口温度,取决于再循环和来自压缩机的供给空气流量和再循环回路中的热交换量。排热回收系统(末级循环),是由利用空气极侧排气的膨胀式涡轮机和利用蒸汽的汽轮机发电来构成。膨胀式涡轮机与压缩机的相组合,其剩余动力用于发电。蒸汽是由来自其下流的热回收和煤气化装置以及阴极气体再循环回路中的蒸汽发生器之间的组合产生,形成汽水循环。这种机组的发电效率,因煤气化方式和煤气精制方式等的不同而有若干差异。利用煤系统SOFC其构成是复杂的。但若用管道气就简单多了,主要的是采用煤炭气化系统造成的,其效率为45~55%。4.我国燃料电池的发展状况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始于1958年,原电子工业部天津电源研究所最早开展了MCFC的研究。70年代在航天事业的推动下,中国燃料电池的研究曾呈现出第一次高潮。其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两种类型的碱性石棉膜型氢氧燃料电池系统(千瓦级AFC)均通过了例行的航天环境模拟试验。199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了中科院PEMFC的研究任务,1993年开始进行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DMFC)的研究。电力工业部哈尔滨电站成套设备研究所于1991年研制出由7个单电池组成的MCFC原理性电池。"八五"期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化工冶金研究所、清华大学等国内十几个单位进行了与SOFC的有关研究。到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科技部与中科院将燃料电池技术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的推动,中国进入了燃料电池研究的第二个高潮。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被列为重点,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为牵头单位,在中国全面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池材料与电池系统的研究,并组装了多台百瓦、1kW-2kW、5kW和25kW电池组与电池系统。5kW电池组包括内增湿部分其重量比功率为100W/kg,体积比功率为300W/L。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和单项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由于多年来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投入资金数量很少,就燃料电池技术的总体水平来看,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我国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燃料电池十分重视,1996年和1998年两次在香山科学会议上对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强调了自主研究与开发燃料电池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几年我国加强了在PEMFC方面的研究力度。2000年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已完成30kW车用用燃料电池的全部试验工作。北京富原公司也宣布,2001年将提供40kW的中巴燃料电池,并接受订货。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一年前在EVS16届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00年装出首台燃料电池电动车。我国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已表明:1.中国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经达到可以装车的技术水平;2.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成果;3.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我国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竞争,而且在市场份额方面,我国可以并且有能力占有一定比例。但是我国在PAFC、MCFC、SOFC的研究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仍处于研制阶段。此前参与燃料电池研究的有关概况如下:4.1.PEMFC的研究状况我国最早开展PEMFC研制工作的是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该所于1990年在中科院扶持下开始研究PEMFC,工作主要集中在催化剂、电极的制备工艺和甲醇外重整器的研制,已制造出100WPEMFC样机。1994年又率先开展直接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该所与美国CaseWesternReserve大学和俄罗斯氢能与等离子体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于1993年开展了PEMFC的研究,在电极工艺和电池结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现已研制成工作面积为140cm2的单体电池,其输出功率达0.35W/cm2。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3年开展了PEMFC的研究,研制的单体电池在0.7V时输出电流密度为100mA/cm2,改进石棉集流板的加工工艺,并提出列管式PEMFC的设计,该单位已与德国Karlsrube研究中心建立了一定的协作关系。天津大学于1994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开展了PEMFC的研究,主要研究催化剂和电极的制备工艺。复旦大学在90年代初开始研制直接甲醇PEMFC,主要研究聚苯并咪唑膜的制备和电极制备工艺。厦门大学近年来与香港大学和美国的CaseWesternReserve大学合作开展了直接甲醇PEMFC的研究。1994年,上海大学与北京石油大学合作研究PEMFC("八五"攻关项目),主要研究催化剂、电极、电极膜集合体的制备工艺。北京理工大学于1995年在兵器工业部资助下开始了PEMFC的研究,目前单体电池的电流密度为150mA/cm2。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研究PEMFC,主营使用计算传热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各种供气、增湿、排热和排水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改进的传热和传质方案。天津电源研究所1997年开始PEMFC的研究,拟从国外引进1.5kW的电池,在解析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华南理工大学于1997年初在广东省佛山基金资助下开展了PEMFC的研究,与国家科委电动车示范区建设相配合作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其天然气催化转化制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技术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最近开展了电动车用PEMFC系统工程和运行模式研究,拟与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究PEMFC/光伏电池(制氢)互补发电系统和从国外引进PEMFC装置。1995年北京富原公司与加拿大新能源公司合作进行PEMFC的研制与开发,5kW的PEMFC样机现已研制成功并开始接受订货。4.2.MCFC的研究简况国内开展MCFC研究的单位不太多。哈尔滨电源成套设备研究所在80年代后期曾研究过MCFC,90年代初停止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3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开始了MCFC的研究,自制LiAlO2微粉,用冷滚压法和带铸法制备出MCFC用的隔膜,组装了单体电池,其性能已达到国际80年代初的水平。9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也开始了MCFC的研究,在LiAlO2微粉的制备方法研究和利用金属间化合物作MCFC的阳极材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北京科技大学于90年代初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了MCFC的研究,主要研究电极材料与电解质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用金属间化合物作电极材料以降低它的溶解。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近年来也开始了MCFC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研究氧化镍阴极与熔融盐的相互作用。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长庆油田合作开始了MCFC的研究,目标是共同开发5kW~10kW的MCFC。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八五"期间,考察了国外MCFC示范电站的系统工程,调查了电站的运行情况,现已开展了MCFC电站系统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4.3.SOFC的研究简况最早开展SOFC研究的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他们在1971年就开展了SOFC的研究,主要侧重于SOFC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80年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又开始了SOFC的研究,系统研究了流延法制备氧化锆膜材料、阴极和阳极材料、单体SOFC结构等,已初步掌握了湿化学法制备稳定的氧化锆纳米粉和致密陶瓷的技术。吉林大学于1989年在吉林省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下开始对SOFC的电解质、阳极和阴极材料等进行研究,组装成单体电池,通过了吉林省科委的鉴定。1995年获吉林省计委和国家计委450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先后研究了电极、电解质、密封和联结材料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达1.18V,电流密度400mA/cm2,4个单体电池串联的电池组能使收音机和录音机正常工作。1991年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资助下开展了SOFC的研究,从研制材料着手,制成了管式和平板式的单体电池,功率密度达0.09W/cm2~0.12W/cm2,电流密度为150mA/cm2~180mA/cm2,工作电压为0.60V~0.65V。1994年该所从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化学研究所引进了20W~30W块状叠层式SOFC电池组,电池寿命达1200h。他们在分析俄罗斯叠层式结构、美国Westinghouse的管式结构和德国Siemens板式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六面体式新型结构,该结构吸收了管式不密封的优点,电池间组合采用金属毡柔性联结,并可用常规陶瓷制备工艺制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82年开始从事固体电解质和混合导体的研究,于199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863"计划的资助下开始了中温SOFC的研究。一种是用纳米氧化锆作电解质的SOFC,工作温度约为450℃。另一种是用新型的质子导体作电解质的SOFC,已获得接近理论电动势的开路电压和200mA/cm2的电流密度。此外,他们正在研究基于多孔陶瓷支撑体的新一代SOFC。清华大学在90年代初开展了SOFC的研究,他们利用缓冲溶液法及低温合成环境调和性新工艺成功地合成了固体电解质、空气电极、燃料电极和中间联结电极材料的超细粉,并开展了平板型SOFC成型和烧结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华南理工大学于199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大学李嘉诚科研基金、广东佛山基金共一百多万元的资助下开始了SOFC的研究,组装的管状单体电池,用甲烷直接作燃料,最大输出功率为4mW/cm2,电流密度为17mA/cm2,连续运转140h,电池性能无明显衰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在1994年开始SOFC研究,用超细氧化锆粉在1100℃下烧结制成稳定和致密的氧化锆电解质。该所从80年代初开始煤气化热解的研究,以提供燃料电池的气源。煤的灰熔聚气化过程已进入工业性试验阶段,正在镇江市建立工业示范装置。该所还开展了使煤气化热解的煤气在高温下脱硫除尘和甲醇脱氢生产合成气的研究,合成气中CO和H2的比例为1∶2,已有成套装置出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于1994年开展了SOFC的研究工作,在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于1995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开展了用于SOFC的新型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基础性研究。(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是鲁西南重要的商贸枢纽,近几年来,随着商贸批发市场规模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现在天天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约600吨左右,并以每年平均10%增长率递增。临沂市政府把垃圾处理列为99年度市政府“为民十大工程”之一,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临沂市城西北36公里处征地1500亩,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一期工程先征地500亩,现在正在进行勘探、水文调查、基础处理等前期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法方便易行,处理量大,是现在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非凡是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填埋腐烂后,渗透到地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

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且需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使城市垃圾处理基本上达到了减容化、无害化和能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2垃圾发电供热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国外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法国,近几十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日本拥有垃圾发电厂一百多座,发电总容量在320MW以上,单台设备最大处理垃圾能力为552吨/日。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技术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探究开发阶段。现已建立的部分垃圾发电站,基本上是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我国第一座垃圾发电站是在深圳,引进的是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两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500kW的汽轮发电机组来发电供热。1992年又上了一台杭州锅炉厂(引进日本三菱重工技术)制造的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1500kW汽轮发电机组。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相继和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建设垃圾发电厂。引进的这些垃圾锅炉基本上都是炉排炉,价格昂贵,而且在燃用低热值、高水份的垃圾时,为了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达到需要的工艺参数,必须添加燃料油,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炉,实现设备国产化,达到低污染和高效燃烧是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正在探究开发的课题。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清洁燃烧技术。他利用炉内燃料的充分流动、混合,达到高效燃烧。我国在利用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用低热值燃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非凡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探究所多年来进行废弃物(如洗煤泥、煤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等)的探究开发和应用。成功开发出异重流化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可实现高效清洁燃烧。采用流化燃烧技术焚烧垃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a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由于流化床床料为石英沙或炉渣,蓄热量大,因而避免了床的急冷急热现象,燃烧稳定。垃圾的干燥、着火、燃烧几乎同时进行,无需复杂的调整,燃烧控制轻易,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燃烧。

b设备寿命长。炉内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

c可采用全面的防二次污染的办法。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前提下,可将NOX、SO2等气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炉渣呈干态排出,便于炉渣的综合利用。

d流化床焚烧炉由于炉内燃烧强度和传热强度高,相同垃圾处理量的流化床焚烧炉和炉排炉相比体积要小,故而投资小,适应于大型化发展。

e燃料适应性广,可燃烧高水分、低热值、高灰分的垃圾,床内混合均匀,燃尽度高,使垃圾容积大大减少,非凡适应于垃圾热值随季节变化很大的特征。

因此,流化床垃圾焚烧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焚烧方式,尤其适合我国垃圾热值低、成分比较复杂的国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含量将大幅度下降,有机物、纸、塑料等高热值废弃物成份逐渐上升,使之具备了能源化利用的可能。当城市生活垃圾随着季节变化或影响过低时,为保证供电或供热,可将垃圾和辅助燃料(如原煤、废油等)在同一炉内混烧。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发电新技术已应用到商业化运营的热电项目上。1998年浙江大学热能探究所和杭州锦江集团将联合开发的此项技术应用到余杭热电厂,把余杭热电厂原有的一台35t/h链条锅炉改造为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燃用杭州市部分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锅炉经改造后,单台炉日处理垃圾150~250吨,同时补充部分辅助燃料--原煤,以保证热电厂的正常供热和发电。

余杭热电厂的垃圾焚烧炉至今已运行十个月,运行状况良好。其运行情况如下摘要:垃圾焚烧炉运行稳定,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保证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超过一个月;平均每小时焚烧垃圾约7吨,最大量可达到11吨/小时;对垃圾成分、热值随季节性变化和适应性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在我国发展垃圾发电,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非凡是近几年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迅速,为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各地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量正在大幅度上升,并向大型化发展,运行操作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趋于成熟,对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的推广应用又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3方案的选择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的确定,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城市发展水平而定。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但设备的价格昂贵,投资太大,一般中小城市难以承受。采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小,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一般来说,在一个城市是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利用现有的热电厂进行改造,应进行可靠的分析和探究。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小热电厂进行改造将比新建一座更有利,分析如下摘要:

王云翠等摘要:开发垃圾发电技术实现热电持续发展

热电技术2000年第1期(总第65期)

a新建一座垃圾发电厂,在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可能合理些,但投资较大,如新建一座日处理垃圾300~500吨中型垃圾发电厂,要建3×35t/h锅炉+2×6MW汽轮发电机组,需投资1.4~1.5亿元。投资大,产出低,项目经济效益低下。

b热电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利用原有的生活办公设施及生产厂区和配套设备,节省投资,见效快。同时,进行改造也可以有两个方案;一是在热电厂厂地答应的情况下,建新的垃圾焚烧炉和发电机组,那样机组分布较合理,但在目前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新机组发电并网比较困难;原有的锅炉进行改造,配套热电厂现有的机组,比较轻易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实施轻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沂热电厂位于临沂市西南部的工业区内。现有3×35t/h链条锅炉+1×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C6+1×B6+1×C12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主管线长20余公里,主要为50余家工业生产用户和机关宾馆居民采暖供热。现有的两台35t/h链条炉需要燃用优质烟煤,虽经几次改造,但是效果不大。锅炉效率低,经测试锅炉热效率为78%,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假如把链条炉改造成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可以解决临沂市的垃圾处理新问题,同时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我厂经济效益将有很大的改观。因此,我们选择了利用原有锅炉进行改造的方案。

4锅炉改造方案

4.1锅炉本体改造

锅炉改造维持原炉膛中上部及尾部烟道不变,将炉膛下部炉排及渣斗拆除,使炉下部改为流化床密相燃烧区,密相区内布置倾斜埋管。埋管采用加装鳍片和喷涂方式防止磨损。炉体水冷壁内侧敷有耐火层,防止磨损。锅炉本体外部的汽水管道系统不变。增加了流化风室及布风板、风帽,阻力大大增加,原有风机压头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选用高压头送风机。引风机也需改型。在炉膛出口设置分离器和返料器,经分离器分离下的颗粒可实现炉内循环,增加其停留时间,这样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且尾部受热面的磨损程序大大减轻。

4.2垃圾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由汽车运至厂内垃圾储存仓,在厂内渣场位置建一座半地下的全密封的垃圾库。

和现在的输煤栈桥并行建一条密封的耐腐蚀的垃圾输送皮带。垃圾储存仓内设有破碎机,单梁吊车。并设有电磁去铁器、污水泵等。垃圾运至库内,经垃圾炉前处理系统送入炉内。预处理系统一方面可打坏特大垃圾及塑料袋、木板、玻璃瓶、砖块石块等杂物,同时也可使垃圾均匀入炉,破碎后的垃圾用吊车抓到输送带上,送到炉前,经往复式给料机送入炉内。

采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臭气吸至炉内,进行燃烧脱臭,不让垃圾臭气弥散。垃圾中的污水收集在坑底废液池内,然后经泵喷射至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其充分裂解,减少污染。

4.3焚烧系统

因垃圾焚烧炉是链条炉改造的,用石英砂或炉渣作床料。每小时燃烧垃圾6~9吨。垃圾进入焚烧炉后,和炽热的床料混合焚烧,由于流化床良好的横向混合特性,可确保床内焚烧能保持稳定运行。焚烧炉内设计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分别为850℃和3秒左右,并保持强烈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和破坏。高温烟气从炉膛出口至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处理装置和电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由于垃圾热值受来源、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为达到高效低污染焚烧的目的,用煤充当辅助燃料。

点火采用床下自动点火系统,经预燃室进入风室,关入炉膛。

整个除灰系统处于干式密封状态,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4.4热工控制系统

焚烧炉采集了较全面的运行参数,供垃圾焚烧炉运行调节、操作和检测,主要参数有各主要部分的温度显示和记录,各主要部分的压力显示,主要管路的流量,炉膛含氧量。另外控制系统除含有常规温度、压力、流量、远控、报警等功能外,还配套垃圾预处理及焚烧炉内重要部位的实时工业电视监视。考虑到垃圾的脏臭等非凡性,绝大多数的调节手段均集中于主控室内,使运行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4.5锅炉厂用电系统

本期工程厂用电采用380伏电压,利用原有的厂用电系统。本期工程不再增加低压厂用变压器。

4.6环保办法

垃圾流化床锅炉是城市解决环保新问题的重要设施,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起到了很大的功能。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保护了人民身心健康,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垃圾流化床锅炉本身亦采取了一系列办法来解决产生的污染新问题。

4.6.1建立全密封的垃圾库。将垃圾存放在垃圾库中,并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恶气送入炉内做二次风,运行燃烧脱臭;垃圾底部设有一废液池,收集污水,当达到一定量后,把污水喷射到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用充分分解,减少污染。

4.6.2垃圾在垃圾库中经简单破碎后,经一条全密封的皮带送入炉内。炉内设计温度为850℃左右,烟气停留时间为3秒左右,炉内床料并保持充分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破坏、焚烧。

4.6.3采取较全面的防止二次污染的办法,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的物质进行了处理,可将NOX、SO2及HCl等气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之下。为进一步净化尾气,在尾部安装了脱除有害气体的烟气处理装置。炉渣呈干态排出,无渣坑废水,亦不需处理重金属污水的设备。

当处理含硫或含氯高的垃圾时,基于流化床燃烧方式的优点,采用炉内加石灰石可脱除SO2和HCl。

4.6.4由焚烧炉尾部排出的飞灰经过电除尘器,飞灰浓度低于国家标准,排出烟囱。整个系统处于干式密闭状况,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的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5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热电厂现有的三台35t/h链条炉改造为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后,日处理垃圾能达到600吨,配置一台C12MW的汽轮发电机组,原热力系统、汽水系统、输煤系统不变,新建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经济性分析如下摘要:

整个改造工程需要投资4800万元左右;

销售收入按设备的容量计算,销售电、汽年收入约5360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4100万元;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约350万元;

年获利润约900万元(包括所得税);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5.5年;

总投资利率约18.8%;

总投资利税率约26.2%;

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垃圾焚烧发电供热项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体现了社会效益。同时热电厂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热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6.1结论

6.1.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属一项新兴的产业,它解决了城市垃圾造成的污染。和填埋、堆肥相比节省了大量土地,减少了二次污染,同时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达到了对垃圾处理的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6.1.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已日渐成熟,已实现了垃圾焚烧炉设备全部国产化,并有示范工程,而且已显示出它的可靠性、稳定性。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事业已初露端倪,并已纳入产业化轨道,其发展势头迅猛。据有关部门资料介绍,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南京、温州、汕头、珠海、中山等城市都有发展规划。至2000年,全国将建有大中型垃圾发电厂3~5座,小型工厂10~15座,至2010年,各地将建有各类垃圾能源工厂150~200座。我省已有荷泽、平度、枣庄等市垃圾发电厂已立项及设备订货。

6.1.3热电厂的原有锅炉设备非凡是35t/h链条炉效率低,要求煤种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改为垃圾焚烧锅炉后,技术水平高,是一条优化组合资产,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开拓之路。

6.2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工程是一个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它体现出巨大的社会环保效益,并且又是一个投资高,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就其性质来讲,它属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它的发展需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的支持配合,国家应加大力度,探究落实扶持政策,促进该项目顺利运行。它应该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6.2.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银行应优先布置基本建设贷款,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

6.2.2垃圾发电的电量应全部上网,电力主管部门不布置该项目机组作调峰运行。

6.2.3垃圾发电供热机组的并网运行电价、供热热价在还款期内应实行“生产成本+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

6.2.4该项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要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执行。

6.2.5科研单位、制造厂家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开发探究应尽快转化为设备的商业化运营,提高这一新技术的可操作性,实现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垃圾发电项目的工程造价,提高垃圾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是鲁西南重要的商贸枢纽,近几年来,随着商贸批发市场规模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现在每天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约600吨左右,并以每年平均10%增长率递增。临沂市政府把垃圾处理列为99年度市政府“为民十大工程”之一,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临沂市城西北36公里处征地1500亩,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一期工程先征地500亩,现在正在进行勘探、水文调查、基础处理等前期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法方便易行,处理量大,是现在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填埋腐烂后,渗透到地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

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且需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使城市垃圾处理基本上达到了减容化、无害化和能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2垃圾发电供热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国外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法国,近几十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日本拥有垃圾发电厂一百多座,发电总容量在320MW以上,单台设备最大处理垃圾能力为552吨/日。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技术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现已建立的部分垃圾发电站,基本上是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我国第一座垃圾发电站是在深圳,引进的是日本三菱重工生产的两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500kW的汽轮发电机组来发电供热。1992年又上了一台杭州锅炉厂(引进日本三菱重工技术)制造的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1500kW汽轮发电机组。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相继与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建设垃圾发电厂。引进的这些垃圾锅炉基本上都是炉排炉,价格昂贵,而且在燃用低热值、高水份的垃圾时,为了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达到需要的工艺参数,必须添加燃料油,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炉,实现设备国产化,达到低污染和高效燃烧是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正在研究开发的课题。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清洁燃烧技术。他利用炉内燃料的充分流动、混合,达到高效燃烧。我国在利用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用低热值燃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年来进行废弃物(如洗煤泥、煤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成功开发出异重流化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可实现高效清洁燃烧。采用流化燃烧技术焚烧垃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由于流化床床料为石英沙或炉渣,蓄热量大,因而避免了床的急冷急热现象,燃烧稳定。垃圾的干燥、着火、燃烧几乎同时进行,无需复杂的调整,燃烧控制容易,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燃烧。

b设备寿命长。炉内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

c可采用全面的防二次污染的措施。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前提下,可将NOX、SO2等气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炉渣呈干态排出,便于炉渣的综合利用。

d流化床焚烧炉由于炉内燃烧强度和传热强度高,相同垃圾处理量的流化床焚烧炉和炉排炉相比体积要小,故而投资小,适应于大型化发展。

e燃料适应性广,可燃烧高水分、低热值、高灰分的垃圾,床内混合均匀,燃尽度高,使垃圾容积大大减少,特别适应于垃圾热值随季节变化很大的特点。

因此,流化床垃圾焚烧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焚烧方式,尤其适合我国垃圾热值低、成分比较复杂的国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含量将大幅度下降,有机物、纸、塑料等高热值废弃物成份逐渐上升,使之具备了能源化利用的可能。当城市生活垃圾随着季节变化或影响过低时,为保证供电或供热,可将垃圾与辅助燃料(如原煤、废油等)在同一炉内混烧。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发电新技术已应用到商业化运营的热电项目上。1998年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与杭州锦江集团将联合开发的此项技术应用到余杭热电厂,把余杭热电厂原有的一台35t/h链条锅炉改造为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燃用杭州市部分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锅炉经改造后,单台炉日处理垃圾150~250吨,同时补充部分辅助燃料--原煤,以保证热电厂的正常供热和发电。

余杭热电厂的垃圾焚烧炉至今已运行十个月,运行状况良好。其运行情况如下:垃圾焚烧炉运行稳定,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保证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超过一个月;平均每小时焚烧垃圾约7吨,最大量可达到11吨/小时;对垃圾成分、热值随季节性变化和适应性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在我国发展垃圾发电,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迅速,为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各地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量正在大幅度上升,并向大型化发展,运行操作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趋于成熟,对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的推广应用又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3方案的选择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的确定,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城市发展水平而定。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但设备的价格昂贵,投资太大,一般中小城市难以承受。采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小,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一般来说,在一个城市是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利用现有的热电厂进行改造,应进行可靠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小热电厂进行改造将比新建一座更有利,分析如下:

王云翠等:开发垃圾发电技术实现热电持续发展

热电技术2000年第1期(总第65期)

a新建一座垃圾发电厂,在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可能合理些,但投资较大,如新建一座日处理垃圾300~500吨中型垃圾发电厂,要建3×35t/h锅炉+2×6MW汽轮发电机组,需投资1.4~1.5亿元。投资大,产出低,项目经济效益低下。

b热电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利用原有的生活办公设施及生产厂区和配套设备,节省投资,见效快。同时,进行改造也可以有两个方案;一是在热电厂厂地允许的情况下,建新的垃圾焚烧炉和发电机组,那样机组分布较合理,但在目前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新机组发电并网比较困难;原有的锅炉进行改造,配套热电厂现有的机组,比较容易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实施容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沂热电厂位于临沂市西南部的工业区内。现有3×35t/h链条锅炉+1×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C6+1×B6+1×C12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主管线长20余公里,主要为50余家工业生产用户和机关宾馆居民采暖供热。现有的两台35t/h链条炉需要燃用优质烟煤,虽经几次改造,但是效果不大。锅炉效率低,经测试锅炉热效率为78%,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如果把链条炉改造成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可以解决临沂市的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我厂经济效益将有很大的改观。因此,我们选择了利用原有锅炉进行改造的方案。

4锅炉改造方案

4.1锅炉本体改造

锅炉改造维持原炉膛中上部及尾部烟道不变,将炉膛下部炉排及渣斗拆除,使炉下部改为流化床密相燃烧区,密相区内布置倾斜埋管。埋管采用加装鳍片和喷涂方式防止磨损。炉体水冷壁内侧敷有耐火层,防止磨损。锅炉本体外部的汽水管道系统不变。增加了流化风室及布风板、风帽,阻力大大增加,原有风机压头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选用高压头送风机。引风机也需改型。在炉膛出口设置分离器和返料器,经分离器分离下的颗粒可实现炉内循环,增加其停留时间,这样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且尾部受热面的磨损程序大大减轻。

4.2垃圾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由汽车运至厂内垃圾储存仓,在厂内渣场位置建一座半地下的全密封的垃圾库。

与现在的输煤栈桥并行建一条密封的耐腐蚀的垃圾输送皮带。垃圾储存仓内设有破碎机,单梁吊车。并设有电磁去铁器、污水泵等。垃圾运至库内,经垃圾炉前处理系统送入炉内。预处理系统一方面可打碎特大垃圾及塑料袋、木板、玻璃瓶、砖块石块等杂物,同时也可使垃圾均匀入炉,破碎后的垃圾用吊车抓到输送带上,送到炉前,经往复式给料机送入炉内。

采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臭气吸至炉内,进行燃烧脱臭,不让垃圾臭气弥散。垃圾中的污水收集在坑底废液池内,然后经泵喷射至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其充分裂解,减少污染。

4.3焚烧系统

因垃圾焚烧炉是链条炉改造的,用石英砂或炉渣作床料。每小时燃烧垃圾6~9吨。垃圾进入焚烧炉后,与炽热的床料混合焚烧,由于流化床良好的横向混合特性,可确保床内焚烧能保持稳定运行。焚烧炉内设计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分别为850℃和3秒左右,并保持强烈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和破坏。高温烟气从炉膛出口至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处理装置和电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由于垃圾热值受来源、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为达到高效低污染焚烧的目的,用煤充当辅助燃料。

点火采用床下自动点火系统,经预燃室进入风室,关入炉膛。

整个除灰系统处于干式密封状态,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4.4热工控制系统

焚烧炉采集了较全面的运行参数,供垃圾焚烧炉运行调节、操作与检测,主要参数有各主要部分的温度显示与记录,各主要部分的压力显示,主要管路的流量,炉膛含氧量。另外控制系统除含有常规温度、压力、流量、远控、报警等功能外,还配套垃圾预处理及焚烧炉内重要部位的实时工业电视监视。考虑到垃圾的脏臭等特殊性,绝大多数的调节手段均集中于主控室内,使运行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4.5锅炉厂用电系统

本期工程厂用电采用380伏电压,利用原有的厂用电系统。本期工程不再增加低压厂用变压器。

4.6环保措施

垃圾流化床锅炉是城市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设施,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保护了人民身心健康,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垃圾流化床锅炉本身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产生的污染问题。

4.6.1建立全密封的垃圾库。将垃圾存放在垃圾库中,并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恶气送入炉内做二次风,运行燃烧脱臭;垃圾底部设有一废液池,收集污水,当达到一定量后,把污水喷射到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用充分分解,减少污染。

4.6.2垃圾在垃圾库中经简单破碎后,经一条全密封的皮带送入炉内。炉内设计温度为850℃左右,烟气停留时间为3秒左右,炉内床料并保持充分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破坏、焚烧。

4.6.3采取较全面的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的物质进行了处理,可将NOX、SO2及HCl等气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之下。为进一步净化尾气,在尾部安装了脱除有害气体的烟气处理装置。炉渣呈干态排出,无渣坑废水,亦不需处理重金属污水的设备。

当处理含硫或含氯高的垃圾时,基于流化床燃烧方式的优点,采用炉内加石灰石可脱除SO2和HCl。

4.6.4由焚烧炉尾部排出的飞灰经过电除尘器,飞灰浓度低于国家标准,排出烟囱。整个系统处于干式密闭状况,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的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5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热电厂现有的三台35t/h链条炉改造为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后,日处理垃圾能达到600吨,配置一台C12MW的汽轮发电机组,原热力系统、汽水系统、输煤系统不变,新建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经济性分析如下:

整个改造工程需要投资4800万元左右;

销售收入按设备的容量计算,销售电、汽年收入约5360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4100万元;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约350万元;

年获利润约900万元(包括所得税);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5.5年;

总投资利率约18.8%;

总投资利税率约26.2%;

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垃圾焚烧发电供热项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体现了社会效益。同时热电厂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热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6.1结论

6.1.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属一项新兴的产业,它解决了城市垃圾造成的污染。与填埋、堆肥相比节省了大量土地,减少了二次污染,同时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达到了对垃圾处理的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6.1.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已日渐成熟,已实现了垃圾焚烧炉设备全部国产化,并有示范工程,而且已显示出它的可靠性、稳定性。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事业已初露端倪,并已纳入产业化轨道,其发展势头迅猛。据有关部门资料介绍,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南京、温州、汕头、珠海、中山等城市都有发展规划。至2000年,全国将建有大中型垃圾发电厂3~5座,小型工厂10~15座,至2010年,各地将建有各类垃圾能源工厂150~200座。我省已有荷泽、平度、枣庄等市垃圾发电厂已立项及设备订货。

6.1.3热电厂的原有锅炉设备特别是35t/h链条炉效率低,要求煤种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改为垃圾焚烧锅炉后,技术水平高,是一条优化组合资产,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开拓之路。

6.2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工程是一个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它体现出巨大的社会环保效益,并且又是一个投资高,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就其性质来讲,它属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它的发展需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的支持配合,国家应加大力度,研究落实扶持政策,促进该项目顺利运行。它应该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6.2.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银行应优先安排基本建设贷款,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

6.2.2垃圾发电的电量应全部上网,电力主管部门不安排该项目机组作调峰运行。

6.2.3垃圾发电供热机组的并网运行电价、供热热价在还款期内应实行“生产成本+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

6.2.4该项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要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执行。

6.2.5科研单位、制造厂家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开发研究应尽快转化为设备的商业化运营,提高这一新技术的可操作性,实现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垃圾发电项目的工程造价,提高垃圾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人口是影响能耗的重要因素,全球人口的增加将造成能耗增加,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气温上升,全球变暖。

在发电领域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包括: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燃耗;采用原子能发电;使用再生(天然)能源。每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以矿物燃料发电最高,特别是烧煤电厂。再生能源发电虽然设施的建造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发电本身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增加使用再生能源发电和有效使用矿物燃料,是抑制产生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

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可分为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太阳─热发电和光伏发电);海洋发电(海洋-热能转换、潮汐、洋流、海波);地热发电。

水力发电

水力发电是目前发电技术中每单位发电量产生二氧化碳最低的。它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物质;在径流式水电站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水库,对保护环境最为有利。在水库型和抽水储能型电站情况下,必须考虑水库建造对环境的影响。

风力发电

欧洲和美洲在风力涡轮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在美国公用事业管理政策条例(PURPA)的制定和加州减免赋税,它们的实际应用迅速取得进展。三菱重工(MHI)已在美国加州安装了660台275千瓦级的风力涡轮。实际应用的这些涡轮机,其输出功率范围从100千瓦到600千瓦,而兆瓦级的风力涡轮目前正处于中试阶段。在日本,迄今输出功率最高为300-400千瓦,但MHI开发的500千瓦级的涡轮在1996年10月已成功运转。

太阳-热发电

太阳能发电技术可分为太阳-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在前一种情况下,通过搜集的太阳热能,用水或低沸点流体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在后一种情况下,通过p-型和n-型半导体的组合,将阳光直接转换为电。太阳-热发电又分为直接和间接(二元循环)型发电系统。在前一种情况下,使用一台冷凝器,通过直接产生的蒸汽驱动汽轮机;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是在主系统使用一种沸点高于水的熔盐或液态钠,通过热交换加热辅助系统内的工作流体-水或低沸点流体产生蒸汽。虽然前一种系统简单,但热效率低于后者,难以在高温下取得蒸汽,需要辅助燃料点火。

在日本已建成输出功率1000千瓦的中试装置,应用了塔型和曲线-直线型冷凝器,用热水蓄热设施予以补充。美国在1982年开始对10兆瓦级的发电机进行研究,随后建成了实际应用输出功率超过30兆瓦的装置。

再生能源发电尚有一些问题需研究解决:

(1)由于日光能量密度低(在白天,最高每平方米1千瓦),要放置太阳热能收集器需要巨大的空间。

(2)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大,因发电取决于时间和天气,所以不能实现稳定发电。

(3)由于难以通过热积累把蒸汽的温度提高到一个高水平,所以不能实现高效率的兰金循环(总效率10%~15%)。

为减少成本,实现电力的稳定供应和提高效率,要解决的问题(1)必须改善抛物面反向镜型和定日镜塔型系统的热收集效率;(2)必须应用一补充锅炉或蓄热系统;(3)需使用一个二元循环提高温度,并通过应用低沸点混合液体改善兰金循环。

光伏发电

应用光伏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次于水力发电技术,也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是一种理想的干净发电技术。为发电提供能量的日光是无限的。假定在白天太阳辐射的最高强度是每平方米1千瓦,发电效率为10%,整个地面上每年可能的发电量为1.4亿亿度,大约相当于全世界能耗量的100倍。这意味着如果把太阳电池放置于不到全球陆地面积的1/100,或其沙漠面积的1/20,所发电量就足以满足全世界能量的需求。

这种再生能源每单位面积的输出功率密度低,所需要的面积大约为烧煤电站的20倍。在美国和印度,沙漠面积巨大,目前正在进行的计划是建造188兆瓦(美国)或50兆瓦(印度)的光伏发电厂。由于世界上有许多地区适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作为新日照计划的一部分,发展一种全球性的干净能源系统,即世界能源网(WENET)正在进行中,该计划的目的是,在这些地区实现中央光伏发电,用所发出的电使水分解产生氢,氢既可用做能源,又可用做蓄能和输能介质。从保护全球环境和能量生产角度看,实现这一计划很重要。

地热发电

可供发电的地热资源可粗分为蒸汽、蒸汽和热水二相流、热水。地热蒸汽可不加处理直接引入汽轮机;而二相流被分为热水和蒸汽,热水通过闪蒸器变为蒸汽,引入汽轮机的低压侧。在热水情况下,可采用上述的二元系统(通过使用主系统一侧的热水使辅助侧的低沸点液体蒸发,并通过低沸点液体驱动涡轮)。

自从1966和1967年9.5兆瓦、11兆瓦的电站(由日本三菱重工安装)分别投入运行以来,目前在日本正在运行的装置有18台,约生产530兆瓦的电。以间歇泉电站的容量最高,为151兆瓦。美国目前正在运行的间歇泉电站,功率在100万千瓦以上。

日本三菱重工的技术得到高度评价,它通过单级或双级闪蒸系统,将热水变为蒸汽并将蒸汽引入涡轮的中压或低压段,这样,双相流热资源就得到了有效应用。

这种双级闪蒸系统于1977年投入商用,目前用在60多台发电装置。

从有效使用小规模地热资源观点看,预计未来会发展小型(便携式)发热发电装置。

洋能发电

虽然使用洋能的发电技术包括:大洋热能转换、潮汐、洋流和海波发电,但是,洋能密度低,因此必须建造大规模的海上设施,这就使洋能发电在经济上很不利,除非能保证有良好的选址条件。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沂市是鲁西南重要的商贸枢纽,近几年来,随着商贸批发市场规模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相应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据统计,现在每天产生城市生活垃圾约600吨左右,并以每年平均10%增长率递增。临沂市政府把垃圾处理列为99年度市政府“为民十大工程”之一,决定投资5000万元,在临沂市城西北36公里处征地1500亩,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填埋。一期工程先征地500亩,现在正在进行勘探、水文调查、基础处理等前期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等。填埋法方便易行,处理量大,是现在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垃圾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填埋腐烂后,渗透到地下,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

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且需占用大量的土地。焚烧法是最有效的方法,使城市垃圾处理基本上达到了减容化、无害化和能源化的目的。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2垃圾发电供热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国外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最先利用垃圾发电的是德国和法国,近几十年来,美国和***在垃圾发电方面的发展也相当迅速。目前,***拥有垃圾发电厂一百多座,发电总容量在320MW以上,单台设备最大处理垃圾能力为552吨/日。

我国垃圾焚烧发电供热技术起步较晚,现在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现已建立的部分垃圾发电站,基本上是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我国第一座垃圾发电站是在深圳,引进的是***三菱重工生产的两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500kW的汽轮发电机组来发电供热。1992年又上了一台杭州锅炉厂(引进***三菱重工技术)制造的垃圾焚烧炉,日处理垃圾150吨,配置1500kW汽轮发电机组。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也相继与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建设垃圾发电厂。引进的这些垃圾锅炉基本上都是炉排炉,价格昂贵,而且在燃用低热值、高水份的垃圾时,为了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达到需要的工艺参数,必须添加燃料油,运行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差。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炉,实现设备国产化,达到低污染和高效燃烧是众多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正在研究开发的课题。

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清洁燃烧技术。他利用炉内燃料的充分流动、混合,达到高效燃烧。我国在利用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用低热值燃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多年来进行废弃物(如洗煤泥、煤矸石、城市生活垃圾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成功开发出异重流化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可实现高效清洁燃烧。采用流化燃烧技术焚烧垃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操作方便,运行稳定。由于流化床床料为石英沙或炉渣,蓄热量大,因而避免了床的急冷急热现象,燃烧稳定。垃圾的干燥、着火、燃烧几乎同时进行,无需复杂的调整,燃烧控制容易,易于实现自动化和连续燃烧。

b设备寿命长。炉内没有机械运动部件,使用寿命长。

c可采用全面的防二次污染的措施。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在不增加太多投资的前提下,可将NOX、SO2等气体排放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炉渣呈干态排出,便于炉渣的综合利用。

d流化床焚烧炉由于炉内燃烧强度和传热强度高,相同垃圾处理量的流化床焚烧炉和炉排炉相比体积要小,故而投资小,适应于大型化发展。

e燃料适应性广,可燃烧高水分、低热值、高灰分的垃圾,床内混合均匀,燃尽度高,使垃圾容积大大减少,特别适应于垃圾热值随季节变化很大的特点。

因此,流化床垃圾焚烧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焚烧方式,尤其适合我国垃圾热值低、成分比较复杂的国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中无机物含量将大幅度下降,有机物、纸、塑料等高热值废弃物成份逐渐上升,使之具备了能源化利用的可能。当城市生活垃圾随着季节变化或影响过低时,为保证供电或供热,可将垃圾与辅助燃料(如原煤、废油等)在同一炉内混烧。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发电新技术已应用到商业化运营的热电项目上。1998年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与杭州锦江集团将联合开发的此项技术应用到余杭热电厂,把余杭热电厂原有的一台35t/h链条锅炉改造为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燃用杭州市部分地区的城市生活垃圾。锅炉经改造后,单台炉日处理垃圾150~250吨,同时补充部分辅助燃料--原煤,以保证热电厂的正常供热和发电。

余杭热电厂的垃圾焚烧炉至今已运行十个月,运行状况良好。其运行情况如下:垃圾焚烧炉运行稳定,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保证了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超过一个月;平均每小时焚烧垃圾约7吨,最大量可达到11吨/小时;对垃圾成分、热值随季节性变化和适应性好。

通过以上的分析说明,在我国发展垃圾发电,在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近几年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迅速,为垃圾焚烧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各地热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量正在大幅度上升,并向大型化发展,运行操作和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趋于成熟,对垃圾流化床焚烧炉的推广应用又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3方案的选择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方案的确定,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城市发展水平而定。国外的技术比较成熟,但设备的价格昂贵,投资太大,一般中小城市难以承受。采用国内的技术和设备,投资小,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一般来说,在一个城市是新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是利用现有的热电厂进行改造,应进行可靠的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小热电厂进行改造将比新建一座更有利,分析如下:

王云翠等:开发垃圾发电技术实现热电持续发展

热电技术2000年第1期(总第65期)

a新建一座垃圾发电厂,在整体布局和结构上可能合理些,但投资较大,如新建一座日处理垃圾300~500吨中型垃圾发电厂,要建3×35t/h锅炉+2×6MW汽轮发电机组,需投资1.4~1.5亿元。投资大,产出低,项目经济效益低下。

b热电厂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可以利用原有的生活办公设施及生产厂区和配套设备,节省投资,见效快。同时,进行改造也可以有两个方案;一是在热电厂厂地允许的情况下,建新的垃圾焚烧炉和发电机组,那样机组分布较合理,但在目前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新机组发电并网比较困难;原有的锅炉进行改造,配套热电厂现有的机组,比较容易操作,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实施容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临沂热电厂位于临沂市西南部的工业区内。现有3×35t/h链条锅炉+1×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C6+1×B6+1×C12中温中压汽轮发电机组。供热主管线长20余公里,主要为50余家工业生产用户和机关宾馆居民采暖供热。现有的两台35t/h链条炉需要燃用优质烟煤,虽经几次改造,但是效果不大。锅炉效率低,经测试锅炉热效率为78%,面临着被淘汰的可能。如果把链条炉改造成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可以解决临沂市的垃圾处理问题,同时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我厂经济效益将有很大的改观。因此,我们选择了利用原有锅炉进行改造的方案。

4锅炉改造方案

4.1锅炉本体改造

锅炉改造维持原炉膛中上部及尾部烟道不变,将炉膛下部炉排及渣斗拆除,使炉下部改为流化床密相燃烧区,密相区内布置倾斜埋管。埋管采用加装鳍片和喷涂方式防止磨损。炉体水冷壁内侧敷有耐火层,防止磨损。锅炉本体外部的汽水管道系统不变。增加了流化风室及布风板、风帽,阻力大大增加,原有风机压头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选用高压头送风机。引风机也需改型。在炉膛出口设置分离器和返料器,经分离器分离下的颗粒可实现炉内循环,增加其停留时间,这样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且尾部受热面的磨损程序大大减轻。

4.2垃圾处理系统

生活垃圾由汽车运至厂内垃圾储存仓,在厂内渣场位置建一座半地下的全密封的垃圾库。

与现在的输煤栈桥并行建一条密封的耐腐蚀的垃圾输送皮带。垃圾储存仓内设有破碎机,单梁吊车。并设有电磁去铁器、污水泵等。垃圾运至库内,经垃圾炉前处理系统送入炉内。预处理系统一方面可打碎特大垃圾及塑料袋、木板、玻璃瓶、砖块石块等杂物,同时也可使垃圾均匀入炉,破碎后的垃圾用吊车抓到输送带上,送到炉前,经往复式给料机送入炉内。

采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臭气吸至炉内,进行燃烧脱臭,不让垃圾臭气弥散。垃圾中的污水收集在坑底废液池内,然后经泵喷射至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其充分裂解,减少污染。

4.3焚烧系统

因垃圾焚烧炉是链条炉改造的,用石英砂或炉渣作床料。每小时燃烧垃圾6~9吨。垃圾进入焚烧炉后,与炽热的床料混合焚烧,由于流化床良好的横向混合特性,可确保床内焚烧能保持稳定运行。焚烧炉内设计温度和烟气停留时间分别为850℃和3秒左右,并保持强烈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和破坏。高温烟气从炉膛出口至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烟气处理装置和电除尘器,最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由于垃圾热值受来源、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为达到高效低污染焚烧的目的,用煤充当辅助燃料。

点火采用床下自动点火系统,经预燃室进入风室,关入炉膛。

整个除灰系统处于干式密封状态,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4.4热工控制系统

焚烧炉采集了较全面的运行参数,供垃圾焚烧炉运行调节、操作与检测,主要参数有各主要部分的温度显示与记录,各主要部分的压力显示,主要管路的流量,炉膛含氧量。另外控制系统除含有常规温度、压力、流量、远控、报警等功能外,还配套垃圾预处理及焚烧炉内重要部位的实时工业电视监视。考虑到垃圾的脏臭等特殊性,绝大多数的调节手段均集中于主控室内,使运行人员工作强度降低,提高了工作效率。

4.5锅炉厂用电系统

本期工程厂用电采用380伏电压,利用原有的厂用电系统。本期工程不再增加低压厂用变压器。

4.6环保措施

垃圾流化床锅炉是城市解决环保问题的重要设施,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垃圾处理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解决了困扰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保护了人民身心健康,美化了城市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垃圾流化床锅炉本身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产生的污染问题。

4.6.1建立全密封的垃圾库。将垃圾存放在垃圾库中,并用吸风管将垃圾坑内散发的恶气送入炉内做二次风,运行燃烧脱臭;垃圾底部设有一废液池,收集污水,当达到一定量后,把污水喷射到炉内流化床段上方焚烧,使用充分分解,减少污染。

4.6.2垃圾在垃圾库中经简单破碎后,经一条全密封的皮带送入炉内。炉内设计温度为850℃左右,烟气停留时间为3秒左右,炉内床料并保持充分混合,使有害成分在炉膛内充分裂解、破坏、焚烧。

4.6.3采取较全面的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对焚烧时产生的有害的物质进行了处理,可将NOX、SO2及HCl等气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之下。为进一步净化尾气,在尾部安装了脱除有害气体的烟气处理装置。炉渣呈干态排出,无渣坑废水,亦不需处理重金属污水的设备。

当处理含硫或含氯高的垃圾时,基于流化床燃烧方式的优点,采用炉内加石灰石可脱除SO2和HCl。

4.6.4由焚烧炉尾部排出的飞灰经过电除尘器,飞灰浓度低于国家标准,排出烟囱。整个系统处于干式密闭状况,因此避免了厂区内的粉尘污染和污水污染,排出的灰渣可综合利用。

5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经济性分析

热电厂现有的三台35t/h链条炉改造为流化床垃圾焚烧炉后,日处理垃圾能达到600吨,配置一台C12MW的汽轮发电机组,原热力系统、汽水系统、输煤系统不变,新建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经济性分析如下:

整个改造工程需要投资4800万元左右;

销售收入按设备的容量计算,销售电、汽年收入约5360万元;

年运行费用约4100万元;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约350万元;

年获利润约900万元(包括所得税);

项目投资回收期约5.5年;

总投资利率约18.8%;

总投资利税率约26.2%;

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垃圾焚烧发电供热项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主要体现了社会效益。同时热电厂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热电厂的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6.1结论

6.1.1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属一项新兴的产业,它解决了城市垃圾造成的污染。与填埋、堆肥相比节省了大量土地,减少了二次污染,同时充分利用了再生能源,达到了对垃圾处理的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6.1.2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已日渐成熟,已实现了垃圾焚烧炉设备全部国产化,并有示范工程,而且已显示出它的可靠性、稳定性。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供热事业已初露端倪,并已纳入产业化轨道,其发展势头迅猛。据有关部门资料介绍,北京、天津、武汉、长沙、南京、温州、汕头、珠海、中山等城市都有发展规划。至2000年,全国将建有大中型垃圾发电厂3~5座,小型工厂10~15座,至2010年,各地将建有各类垃圾能源工厂150~200座。我省已有荷泽、平度、枣庄等市垃圾发电厂已立项及设备订货。

6.1.3热电厂的原有锅炉设备特别是35t/h链条炉效率低,要求煤种好,需要进行更新改造。改为垃圾焚烧锅炉后,技术水平高,是一条优化组合资产,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开拓之路。

6.2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工程是一个社会公益和环保事业,它体现出巨大的社会环保效益,并且又是一个投资高,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就其性质来讲,它属于综合利用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它的发展需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的支持配合,国家应加大力度,研究落实扶持政策,促进该项目顺利运行。它应该享受有关的优惠政策。

6.2.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该项目银行应优先安排基本建设贷款,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

6.2.2垃圾发电的电量应全部上网,电力主管部门不安排该项目机组作调峰运行。

6.2.3垃圾发电供热机组的并网运行电价、供热热价在还款期内应实行“生产成本+本付息+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

6.2.4该项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要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定执行。

6.2.5科研单位、制造厂家对垃圾焚烧技术的开发研究应尽快转化为设备的商业化运营,提高这一新技术的可操作性,实现垃圾焚烧设备的国产化,降低垃圾发电项目的工程造价,提高垃圾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SHP发展的衰落

SHP的发展持续到了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当国家电力系统开始拓展到那些从前与世隔绝的小水电站时,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国家电力系统供电的价格要低于小型水电站的运行、维护及维护成本,所以SHP就基本停止发展了。再加上国家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水能管理规定及国内电力安装运行安全准则,这直接导致了一批在技术上仍然完全可以很好运行的小型水电站遭到关闭。在很多地方,公用电力供应公司强制关闭了许多运行之中的小型水电站,即便对于许多用户来说使用从国家电力系统所提供电能比使用小型水电站所提供的电能要昂贵许多。如果用户可以忍受这样的情况,那么供电公司所要支付的价格就极低,只需要支付现存电站的运行费用,因为这些电站几乎不需要进行维修。

甚至在1974年石油危机之后,上述情况依然在大多数国家普遍存在,人们期待着在石油危机之后,随着反核电站运动的兴起,小型水电站的市场将会重新开放。但是仍然历经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和游说努力,符合MHP利益的立法和关税政策才得以出台。

欧盟发展小型水电的新动力

欧盟在1997年发表的关于可循环利用能源的白皮书(26/l1/97)之中,概略的阐述了未来欧盟关于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新政策。白皮书涵盖了有关竞争力,环境保护,能源供给的可靠性以及可循化利用能源的效率提升等问题。白皮书还详尽的说明了提升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战略和行动计划。其具体目标是在2010年的能源供给总量中,可持续能源供给所占的比重要达到12%,而不是1996年所估计的仅有6%的比重。

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欧洲SHP目前的状态进行一个全面地分析。这份名为《欧盟小型水电发展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是由欧盟ALTENERII计划下属的欧洲小型水电协会(ESHA)在2001年发表的。它包含了对于欧洲目前SHP的全面调查及其今后发展约束条件的分析,并且介绍了它对于欧洲今后工业与立法的作用。

欧洲小型水电现状

水力发电量(包括大型和小型水电站)占目前整个欧洲电力生产总量的17%左右,其范围从挪威的99%,瑞士的76%,奥地利的65%,瑞典的51%到法国的23%,捷克斯洛伐克的12%,波兰的6%,德国的4%,英国的3%以及其他国家更小的比重。

而SHP所占的比重大约为欧洲水电生产总量的7%左右,30个欧洲国家现有的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列于表一之中。目前SHP的总装机容量维持在12,600MW左右,其发电量估计约为50,000GWH。其中领先的国家联合拥有SHP86%左右的容量和发电量,他们是: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瑞典、挪威、奥地利、和瑞士等。

小型水电总的发电量由大约17,500个独立的电站组成,这些小电站平均的装机容量为0.7MW,平均年发电量为2.9GWh。然而每个国家的小型水电站的平均装机容量又有非常大的差别:罗马尼亚和葡萄牙的电站平均装机容量为4MW以上,波兰为2.69MW,希腊2.82MW,土耳其2.06MW,挪威1.72MW,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芬兰和英国为1—1.5MW,而德国、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则降至200—300kW。单个电站平均容量的大小也反映了各国水能的蕴藏量及其工业开始的时间,年代较早的国家以小型水电站所占的比重较大为主要标志,而工业起步较晚的国家如葡萄牙、希腊和土耳其其电站的装机则比较大。像德国这样老牌的SHP利用国家拥有世界上最老的电站,其中50%已经有超过60年的历史了。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希腊和一些东欧国家则有许多不足20年的新的电站。

小型水电站所发出电能的价格在欧洲国家内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价格最低的为芬兰、挪威和瑞典,为1.2—3欧分每千瓦时;其次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和葡萄牙,4—6欧分每千瓦时;还有一些国家的电价带有奖励性因素,例如比利时和瑞士,则高达9欧分每千瓦时。在希腊有90%的电力终端用户需要缴纳电力税收,在德国则有65%—80%人需要缴纳。

将来小型水电也可以从一个所谓联合执行机构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中谋取利益,第一批达到这个温室气体排放标准的国家如英国或德国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如果在五年之内这些国家可以证明他们已经将排放量降低到环境附加标准之内,他们所减少的排放量就可被存储继而出售。举例来说,第一起被英国证券交易所报道的案例为一个价值三百万欧元的前期合同,内容为由罗马尼亚必须建立一个装机容量为55MW的水电站来降低排放量以满足其在2008—2012年间61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配额,否则在未来十年内,他将不得不从危地马拉购买相当于一个8.2MW的径流式电站所替代的排放量。

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经济且可利用的水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已经得到了开发。对于那些还没有被开发的水力资源,小型电站相对于大型的带有水库的电站来说更容易实现,因为这些大型电站因为会给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广受指责和反对。

然而即使是小型径流式电站也遇到很多的阻碍,虽然现行的欧洲各国的运行规则都是比价完善的,但是获得许可和合同的程序缺是令人讨厌且十分费时的。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环境团体的反对意见往往是出于感情因素而非理性的证据。对于原来河流中最小流量的要求限制了可开发的流域。而安装鱼梯甚至改变建筑的结构来适应自然环境的要求会使工程的成本上升到一个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使投资变得经济的地步。

SHP工业及科技

与RES的技术不同,SHP工业已经开始减慢响应由于能源市场的反常以及趋向于清洁能源的趋势所带来的机会。相当数量的小规模的SHP制造商倒闭了,而一些领先的水轮机制造商也关闭了他们SHP生产线。据SHP行业估计大约有60—70家水轮机制造商雇用了8000名左右的工人,另外小型电站的安装可以为许多水利工程及电力领域的顾问和承包商提供就业机会,而这个领域所能创造的就业机会甚至超过了水轮机制造业本身所提供的就业机会。

投资费用在国家之间是不同的,这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和建造费用,同时也混合了小型电站的投资。据报道瑞士和德国是建造投资最高的国家,其各自相应的投资为4,000—10,000欧元每千瓦和4,000—6,000欧元每千瓦。其次为希腊、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00—2,000欧元每千瓦,西班牙和挪威1,000——1,500欧元每千瓦,波兰500—1,200欧元每千瓦。根据ESHA的调查报告显示其他十四个国家的建设投资平均为2,000—2,500欧元每千瓦。SHP的相关技术已经被证明具有相当高的效率和可靠性,然而该行业去发展了很多可以更深一步提高效率和运行稳定性的新技术。一些最新的技术革新包括了新的设计以及在低水头水轮机、高速发电机和变量加速操作中采用最新的合成材料,可沉入水中的技术,基于数字控制器的新型电脑,用以实现远程诊断和自动监视,以及网络照相机用来实现远程终端的定期检查。

市场前景

在SHP技术方面,欧洲一直是市场的主导,这里可以找到最理想的水轮机设计和最新的用于SHP自动控制的技术。SHP设备的制造成本已经被相当程度的降低,而标准化的生产可以使欧洲的制造商在今后进一步降低成品的价格。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讲,增加SHP的发电量并达到欧盟白皮书所制定的2010年目标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

白皮书指出为执行其战略欧盟将投资950亿欧元,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发展SHP。保守的估计,SHP应该可以拥有7,800MW的市场潜力,如果保证平均每千瓦装机容量2,000欧元的投资,估计将可以形成一个至少价15亿欧元的市场。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能源;分布式发电;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熊远生(1979-),男,河南新县人,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刘青松(1965-),男,山西太原人,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 嘉兴 314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嘉兴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08-02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海洋能和潮汐能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逐步枯竭以及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研究开发新能源与能源转换技术,不仅成为科技界的当务之急,而且上升到了经济和战略安全的范畴。在各种形式的新能源利用中,由于电能具有易传输、用途广等一系列优点,使得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技术备受瞩目。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颁布的《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分布式发电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或附近建设安装、运行方式以用户端自发自用为主、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网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发电设施或有电力输出的能量综合梯级利用多联供设施。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发电,分布式发电因具有初期建设投资低、发电方式灵活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被看好。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电源通常采用光伏、风力等新能源。

随着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电气专业已在本科高年级开设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或其相近课程,2012年开始,嘉兴学院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首次将“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作为一门选修课,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基本掌握除常规发电形式以外的能源利用形式及其相关技术,特别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前沿动态,在拓宽学生新能源利用领域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投身新能源领域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学好该课程,可以提高对已学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对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多且杂,涉及知识面广,为了在有限的学时中能够尽快引导学生入门,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笔者从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一、精选教学内容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中新能源部分就涵盖有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多种新能源。[1,2]为充分就地利用这些新能源,一般采用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又涉及到储能、并网及微电网等。[3]因其涉及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宽广,学生普遍反映不太容易找到学习规律,难以把握重点,部分内容理解困难。因此,结合“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精选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重知识面宽度与深度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部分的结合。

1.知识面宽度与深度的结合

为使对学生对“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有全面的了解,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储能、微电网、并网等知识都出现在教学内容中。对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历史、资源分布和特点、各种类型的新能源能量转化方式、发电原理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清楚其基本概念和原理即可。考虑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对部分内容可只做概述性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即可。如太阳能热转换原理、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生物质热裂解过程等。

在各种新能源发电中,目前应用广泛的是风能和太阳能。为此,本课程对其中的光伏发电技术和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进行重点讲解。对光伏阵列从厂家提供的手册讲起,推导出基于厂家提供参数的工程模型,结合软件仿真得到光伏阵列的外特性,讲授常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并讨论其具体实现。讲解直驱式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讨论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等。

在各种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中,并网系统是其中的主流。为此,本课程对并网进行重点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并网要求及标准、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并网控制策略、孤岛检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及并网逆变器实现等。

2.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结合

“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是一门工科课程,更注重于实践应用。在对理论部分进行讲解后,配以相关的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对理论部分的掌握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如在讲述光伏阵列外特性及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后,开设光伏阵列外特性测试实验。针对一块具体的光伏阵列,要求学生连接实际电路,在寻找到最大功率点后,调整参数,测量并记录其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从而绘制出其P/V特性曲线及I/V特性曲线。改变太阳光的入射角度后,重新测量记录;部分遮挡情况下,进行测量记录,对照所讲理论部分及最新文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讲述并网相关内容后,开设并网实验,首先依据并网标准对电能质量的要求,利用电能质量分析仪测试实际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随后在模拟风力发电系统中,借助于已有的软硬件平台,编写自己的控制算法,实现并网,并测试相应的电能质量。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重点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目前正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关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新知识必定也层出不穷,并且由于部分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仅依靠学生自己获取相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是必要的,尤其是涉及风光发电技术及并网等,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教师在对关键知识点进行重点讲授之后,可以提出一些讨论专题让学生去选择,学生在选定各自专题后,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阅读、归纳和总结。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其他同学可以针对该专题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专题讨论之后,师生一起归纳和总结讨论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该专题的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讲解与仿真应用相结合

为改进“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技术”的教学效果并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PSIM仿真软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仿真实现理论讲解和仿真应用的有机结合。如在对光伏阵列的外特性进行理论讲解后,应用PSIM中自带光伏阵列模型,在PSIM中搭建测试电路,改变其输出电压,测量其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计算出输出功率,并绘制出相应的P/V特性曲线及I/V特性曲线。进一步改变光强和温度,绘制出不同环境下光伏阵列的P/V特性曲线及I/V特性曲线。通过直观的图形,加深学生对光伏阵列的外特性及随后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理解。

三、选择合理的考核方式

考核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的实践证明,此环节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本课程成绩从平时表现、课程论文及论文答辩三方面考核。其中平时表现、课程论文和论文答辩分别占总成绩的40%、30%和30%。平时表现注重对学生的出勤、讨论发言、提问、作业及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课程论文考核部分提供给学生一些论文主题,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或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拟定一个和课程相关的主题,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相关仿真研究或实验研究,并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或者研究性论文。提交论文后,组织学生进行答辩,由学生制作PPT对论文讲解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四、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充满了兴趣,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专题讨论时能积极思考,课下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在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的基本部分,部分学生能与教师讨论后,完成提高部分。从最终考核交上来的40份课程论文中,学生在选题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选题范围比较宽,共选题18个,涉及风光发电技术、并网技术、孤岛检测、微电网及各类新能源发电。综述性论文涉及内容有一定的宽度,研究性论文涉及内容有一定的深度。

总之,学生在该课程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建设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永强.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惠晶.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能源转换;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于振中(1980-),男,安徽宿州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讲师;方光辉(1960-),女,安徽芜湖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无锡 2141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南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B201104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60-02

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电能,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作为电能的主要转化者,将在不久的将来耗尽,必须寻求新的替代能源。因此,新能源发电与控制作为一项涉及多学科的新兴实用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近年来,国际社会正是受到不断抬高的化石能源价格刺激,加大了对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力度。[2]由于公共电网和大多数用电设备对电能的形式和质量有严格要求,因此,新能源必须通过转换获得电能,再将电能进行变换、控制和并网调配,使之成为用户可直接利用的优质、高效、清洁的终端能源,最大限度满足电网和终端用户的需求。[3]

随着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内一些高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陆续开设了相关课程。开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目前国际能源结构、常规能源的储备及使用情况、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及其发电技术,一方面拓宽学生对新能源利用的知识面,同时增强学生投身新能源发电技术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5]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作为新开课程,授课内容多、学时少,多为高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高年级学生面临就业、考研压力,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降低。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学内容探讨

国家能源局起草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将风能、太阳能、核能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作为主要发展对象,同时这四类新能源也最具有发展前景,成为主流的新能源开发方向。教学内容的选取首先要符合国家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因此选取以上四类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将波浪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天然气发电等技术作为补充讲解内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涉及力学、高等物理学等多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相对生疏的知识背景。需要合理组织通俗易懂的相关基础知识讲授给学生,使学生为理解和学习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控制原理打下基础。特别地,核能发电方面,日本311大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核电站爆炸和放射物泄漏事故。核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也因此遭遇了重大危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会谈核色变。此时,应该相应调整核能发电技术的教学内容,对核能安全利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和充实。例如可以增加对我国目前掌握的“第四代”安全核电技术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第四代核能技术方案的安全性和其具备可靠的防止核扩散的能力。纠正学生对核电技术的过度恐慌心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核电技术安全利用、有序发展的观念。

新能源发电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不断参阅最新的研究论文、科技咨询、著作等进行补充和充实,以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符合时展的潮流,使学生获取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的最新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掌握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需要注意,补充的新知识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能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否则骨干知识将没有足够时间讲授,新知识的教授就会“喧宾夺主”。此外,新知识的传授量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超负荷的知识传授没有实际意义。另外,要将新知识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少补充或不补充偏离专业方向的新知识。

二、教学方法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程度采用精讲与泛讲结合的方式,精讲使学生掌握课程主干重点内容,泛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讲课过程中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则转变角色,引导学生清楚所学知识的重要程度,以“导”为主代替以“教”为主,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再现性、综合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时下很多教育工作者优先采用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能把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大的信息量,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首先要把所讲授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加以充分深入的分析、研究,将教材的内容划分为多个连接流畅的知识板块,并设计具有图片、视频、文字、公式、数据、图表,且内容充实流畅的教学课件。课件制作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关键。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宜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手段使教学过程生动起来,使学生的参与感加强。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时务必考虑所授知识量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协调问题,还要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结合,克服一页课件信息承载量有限的弊端,使学生能对所讲授知识形成整体概念,并方便记笔记。否则学生会有严重的跟不上教学节奏的感觉,教学效果不但不会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下提升,相反还会下降,容易使学生失去学好该课程的信心。

对于工科课程,学习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认知过程包含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必要条件。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有两种实现途径:一种形式是组织学生到工厂、生产现场、施工场地等地方,直接观察、操作、触摸与所学课程有关的设备及现象,从而获得感性认识,巩固和丰富所学知识。另一种形式是在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技能的学习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或以实际产品设计为主导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苦练基本功的坚强毅力。例如,“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间可以组织学生到电厂或实验室实际接触新能源的发电设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另外,如果没有条件开展上述实践活动,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将生产一线的视频和图像展示给学生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三、考核方式探讨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杂,且不断有新的授课内容补充进来,单单采用传统的试卷考试形式,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这类专业选修课,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考查方式,如开卷、口试、演讲、提交论文等形式。在考查内容上,既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又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试卷方式进行考核时可以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论述题,从学生的答题过程可以考查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批改试卷时不能仅仅关注答题结果,更应考查学生答题时的思维过程,对有独到见解、思路新颖的答案给予肯定并酌情加分。对于专业选修课的考查,应该适当加大平时分的比重,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和客观评价,包括出席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撰写论文的情况等综合给出平时成绩,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另外,在授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新能源发电方面的论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试卷成绩、论文成绩和平时表现三部分共同决定学生最后的总成绩。另外,对于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严格按照规定管理。使学生严肃对待所学课程,并为下届学生树立榜样。

四、结论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作为新开课程,具有意义重大、内容多、课时少、常作为高年级学生选修课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几个方面探讨了有效教学的方法,以期为初次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惠晶,方光辉.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于三义.浅谈新能源发电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15):92-93.

[3]叶峰.新能源发电——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J].能源与环境,2008,(3):55-58.

[4]刘忠,邹淑云.专业选修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1):185-186.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光伏发电技术;教学模式;课堂实验教学;校企合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61-02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则成为新能源的首选之一。曾经在全球光伏产业的推动下,中国光伏产品已占据国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但却一直面临市场在外的困局。光伏产业经过数年爆发式增长,最终多个环节产能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随着欧美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双反”实施,近几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寒冬”。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二是下游应用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系统集成能力,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系统设计方案。依据国家新能源政策的战略部署,结合上海电力学院的专业特色,我校相关太阳能光伏发电专业力图培养出合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光伏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的光伏材料及光伏系统设计专业方面的人才。有关专业以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基础物理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使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学基础理论。同时结合电力教学的优势,将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电力分析基础、逆变器原理等作为专业必修课,培养太阳能发电技术行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这样,学生在掌握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专门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科技创新的潜力。其中《太阳能发电技术》包含了太阳辐射、光伏系统设计原理、部件选型、系统安装维护等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同学们能掌握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设计开发,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最早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由于该课程属于新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受到教材、实验设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很理想。本文就近年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系统设计、配件选型及系统安装维护等相关专业知识,这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课程。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单纯依靠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难对光伏系统有深入的理解。总结教学过程发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如果能结合相关的实验、实践教学,则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就凸显了课程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要性。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属于新课程,受到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和人员的限制,短时间内开展丰富实验教学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使用计算机软件仿真虚拟实验和设计就没有这方面的限制。因此,着手开发该课程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动员学生与老师一起自行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设备,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实际训练,还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资料。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还与控制类、综合设计类的实验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白连平等[1]针对该课程就设计了一些可行性实验,如光伏阵列设计实验、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设计等。

二、开展校企合作教学

由于工科课程的实践特性,除了课堂的理论与实验之外,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则是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制胜法宝[2]。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实践教学曾经带学生到相关的光伏企业见习,在企业参观实习的结束之后,有些学生反映“公司实习4天比在学校2年学的东西都多”,这句话也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陷入沉思。现在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更喜欢看到实际的操作而不是“纸上谈兵”。例如课堂上讲过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而很多学生到了现场仍然分不清楚是什么类型的太阳电池组件;课堂上学习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制备工艺,参观的时候学生还是提出为什么这些电池都是蓝色的,不能做成其他颜色呢?虽然这些基础的知识都已经在课堂上讲授过了,明显部分学生不知道或者不懂却从来没有人提出过,而在参观过程中他们都想到了这些问题,通过参观学习对这些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充分说明了仅有课堂教学远远无法满足该课程的设置目标。因此,除了辅助的课堂实验教学或者视频演示之外,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这就要求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加强实验教学还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开展合作教育方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三、将科研与新技术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已经是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学校有很多项目都涉及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我们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而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困扰着不少教师。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大多也同时肩负着科研工作,怎么样将自己的科研工作融入日常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大学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在国际上屡见不鲜,比如在超导领域,MgB2合金超导体以及NaCoO.H2O超导体都是由日本的本科生首先发现的。《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的开设,为科研融入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太阳电池材料的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的一大热门研究领域,这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材料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科研对实际生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电池制造、组件制造、系统原理、系统设计、部件选型以及控制器逆变器原理等技术。它包含了多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概念多,为大学生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太阳能电池及发电技术的研究,查阅资料、进行光伏发电方案的设计,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电学、材料学、物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四、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

基于该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和教学目的,可以在传统卷面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多样化的考核形式,比如系统设计作品展示、成果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综合考核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对采取不同方式、对各个不同方面进行考核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加权系数评定课程最终成绩。

五、小项目形式完成课程设计

在网络化的今天,课程设计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论文在网络上复制粘贴完成。而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太阳能发电方向的毕业生,我们是否可以改变思路,课程设计不再局限于理论推导而转向实践性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地理情况和电网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条件用于学生自主设计光伏发电站,包括太阳能电站地点选择、可行性分析、电站规模及组成、蓄电池容量、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及经济效益、光伏电站整体布局(组件串并连设计、汇流箱排布、电缆连接、线管地槽整体排布、电缆规格及用量计算、线管规格及用量计算、配电房及看守房布置、支架定点图等)、系统防雷及监测、电网安全性等部分内容[4]。相信完成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和市场调研能力,对其今后独立从事光伏产业内业务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的课程设计比普通的论文撰写更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能力达到甚至超越该学科的培养目标。

本文根据《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实际教学经验以及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探讨了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需要进行的一些改进。作为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很强的独立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模式则很难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光伏工程结合起来,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光伏发电系统。本文提出了加强实验教学、开展校企合作教学、将大学生创新融入教学以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其实质都是为了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实验、实践教学等过去不被重视的教学方式引入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更适合现代企业、社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达到开设该专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白连平,张巧杰.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C].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602-605,2008-04,中国陕西西安.

[2]赵涛,李国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6):1.

[3]陈兆权,洪伶俐,徐公林,等.结合太阳能发电技术研究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科技教育与创新,2012,(20):210.

发电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

Abstract: the small signal stability analysis for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because of wind and solar are characterized, instability, therefore, wind turbine in a photovoltaic battery will generally by means of 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 and grid connected to the load, therefore, small disturbance stability presents the new features,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small disturbance wind power and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stability.

Keywords: wind power generation;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 small signal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 TM6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对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能源的枯竭,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发展过程中,较为成熟的技术当属风力发电技术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但是,随着近些年来风力发电以及光伏发电容量的增加,这两种技术带来的小干扰稳定问题也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对于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的问题,国外的专家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效,下面就对风力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及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分别进行阐述。

二、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简介

就目前来看,风力发电技术是现阶段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发展形势最好的技术之一,风力发电最早发源于丹麦,近些年来,由于环境资源的枯竭问题,风力发电这项新技术渐渐受到了各国的关注,在1995年之后,风力发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兆瓦级的风机成为发展的主流,海上风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我国的风力发电最为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1995年以后,风力发电也逐渐呈现出了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还不够完善,核心的元器件都需要依赖进口,电能的造价也较高,主要依靠国家的补助来维持,因此,在下一阶段,必须要发展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

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光伏发电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作为光伏电池的生产大国,我国在其运用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风力发电小干扰稳定

对于风力发电的小干扰稳定需要从单机系统入手研究,为了研究风力发电的小干扰稳定,需要建立小信号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探讨风力发电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并通过各种参与因子分析控制器参数与状态变量以及震荡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出小干扰稳定的原理。目前,在我国研究较多的是异步风力发电系统、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以及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相关的研究数据表明,当风力发电系统的风电机处在额定转速十,其桨距角可以使风机获得最大的转距,在风速超过额定速度时,可以控制其桨距角使风机可以获得恒定的输出功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风机存在着延时的情况,因此,在控制中除了使用桨距角,还要利用其他的因素,通过建立单机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参与因子的计算,利用状态矩阵元素对风力发电小干扰稳定进行研究,可以获知,同永磁同步发电机转速相关的模态都属于衰减状态,通过对起衰减状态的研究证实,整个风力发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遭受干扰后表现的也较为稳定,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四、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

一般情况下,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滤波电容,逆变器,线路,变压器,电网等部分组成,在研究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的过程中,选择风速的阶跃上升以及风速的阶跃下降作为干扰,并建立仿真波形图以及小信号模型,小信号模型包括电力电子变换器模型,光伏电池模型,控制器模型,电网接口部分模型以及直流部分模型,经过仿真波形图的计算,并将这些模型进行联立,可以得出,当风速发生阶跃的情况下,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能较好,系统运行也较为稳定。在计算的过程中,对起运行过程中的参与因子进行分析可计算,可以得出当控制器的参数发生变化时,会对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其中,主导特征值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动态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主导特征值为15.4时,整个系统呈现出衰减的状态,当主导特征值为14.7时,整个系统呈现出震荡的状态,

五、结语

随着近些年来风力发电以及光伏发电的发展,其小干扰稳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小干扰稳定的分析对于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风能及太阳能都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因此,风力发电机组于光伏电池组一般会通过电力电子变换的装置于负荷以及电网相连,因此,小干扰稳定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对于风力发电机组而言,整个风力发电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遭受干扰后表现的也较为稳定,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对于光伏电池组而言,当风速发生阶跃的情况下,整个光伏发电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能较好,系统运行也较为稳定,同时,主导特征值对整个系统运行的动态性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黄汉奇: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系统小干扰稳定研究[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 ,2012,05(01)

[2] 范伟,赵书强:考虑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博士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30)

[3] 李桂红: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博士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05(01)

上一篇:艺术形态论文范文 下一篇:银行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