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IMO强制审核,中国海事如何应对?

时间:2022-10-09 06:23:16

面对IMO强制审核,中国海事如何应对?

千万年来,占据70%地球面积的海洋一直广袤而安静,在被海洋隔开的大陆上,人类文明各自开花,但少有往来。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西洋的海面上逐渐热闹起来。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海上交通也日益繁盛,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艘艘钢铁巨轮开巨浪,满载粮食、原料、产品,在各大洲之间来回穿梭,成为了沟通各大洲的移动桥梁。国际海运在世界交通运输中获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际海运的蓬勃发展,也伴随着航行安全、海洋污染等问题。为了维护海上航行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1948年,日内瓦国际会议通过了一项公约,正式成立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简称IMO)。该公约于1958年生效,次年,IMO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大会。

IMO不仅是负责海上航行安全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的专门机构,也是促进各国政府和各国航运业界在改进海上安全,防止海洋污染与及海事技术合作的国际组织。截止到目前,IMO拥有170多个正式成员国,每两年举行一次大会,选出理事会和主席。理事会是IMO的重要决策机构,共有40名成员,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理事为10个航运大国,B类理事为10个海上贸易量最大国家,剩下20个C类理事为地区代表。

IMO的宗旨和任务是促进各国间的航运技术合作,鼓励各国在促进海上安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防止和控制船舶污染方面,采取统一的标准,并处理与航运有关的法律问题。IMO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修改有关海上安全、防止海洋受船舶污染、便利海上运输、提高航行效率及与之有关的海事责任方面的公约,并交流与公约相关的实际经验和海事报告,为会员国提供研究的情报和科技报告,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提供的经费和捐助国提供的捐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技术援助。

IMO的三大公约《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73/78防污公约》(MARPOL73/78)和《78/95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78/95),分别针对船舶安全、环境保护与船员质量的管理,很有代表性。此外,还有一个公约和一个规则也很重要,即《1966年国际船舶载重线公约》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这两个也都是有关生命财产和航行安全的。当然,IMO制定的这些文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修改和补充。比如,要求新油轮建造要有双层船壳、强制GMDSS的配备和使用、禁止船舶往海上倾倒垃圾、提高船员的培训标准等等新规定,就需要不断地对原有规定进行更新。

据了解,为促进《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等6个强制性国际海事公约及相关文件的有效实施,IMO自2006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成员国自愿审核机制。该审核机制在自愿的基础上,对各成员国就其加入的几乎所有IMO的履约状况进行审核,特别是对成员国海事主管机关管理工作进行审核,旨在帮助成员国提高履约能力,达到海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但这一自愿审核机制目前已被打破。据悉,IMO第26届大会决定将成员国审核机制强制化,于2016年起对各成员国实施强制审核。

作为海运大国,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海事事务,不断完善海事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履约能力,曾连续10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先后加入了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40多个国际海上安全和防污染公约。多年来,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海上安全、保安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对内不断强化监管能力,加强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着力提升海上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对外深入参与联合国的国际海事组织框架下国际海事公约和规则的制定,全面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行业发展利益,并推动马六甲海峡的务实合作,开展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的护航任务,积极维护海上正常航行秩序及地区的安全与和平。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海事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2008年5月,交通运输部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海事组织正式提出审核申请,自愿接受国际海事组织的审核,并明确了履约总体战略,即加强协调合作,建立沟通机制,运用航运新科技,有效实施海上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则,采纳适宜的国际性建议,建立健全海事管理法规体系,不断提高和持续改进中国海事的总体表现和能力建设。

2011年,在厦门召开的国际海事研究委员会研究决定,“十二五”期间,国际海事工作的重点在于建设海事履约、多边会议参与和人才培养与使用三大机制。总体思路是,以IMO成员国审核机制强制化为契机,建立系统的、国际化的海事履约机制,提升海事整体管理水平;以话语权、主导权为目标,建立协调有序、积极高效的国际海事多边会议参与机制,维护国家和行业整体利益;以重点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建立完善的国际海事复合型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中国海事局局长陈爱平就三大机制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转变“应对”审核的观念,以2016年起对各成员国实施强制审核为契机,推进履约系统化管理,将海事履约工作纳入体系运行,形成体系化的中国海事履约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提案工作,严把提案质量关,加强与海事相关行业的合作,加大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规范会议管理,广泛参与国际海事事务,并逐步从参与权向话语权和主导权转变。同时,还要培养一支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熟悉海事业务及国际法律和规则、语言熟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切实提升国际海事工作的水平。

中国海事局副局长郑和平表示,中国海事系统要从五个方面提高海事履约工作水平,一是在学习领会ISO质量管理和IMO履约规则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有关方案和工作部署;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能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体系、建体系和按体系履职的意识;三是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安排综合素质较高的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海事履责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四是加强履约工作研究,以迎接强制审核为契机,全面系统地开展履约工作研究;五是建立完善海事管理体系,在直属海事系统全面启动海事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持续改进工作,有效应对IMO的强制审核,确保海事管理水平再上台阶。

世界大舞台,自然少不了中国的戏份,国际航运规则的制定和维护更离不开中国。海事履约机制建设意义重大,中国海事只有以迎接强制审核为契机,推进海事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海事履约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才能有效应对IMO的强制审核,全面提升海事管理水平。

上一篇:《融资中国》出品人朱闪:股权扩张时代已经来临 下一篇: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市场与对外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