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体质下降在学校体育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6:11:04

基于学生体质下降在学校体育管理的思考

摘 要 现如今的教育时代,已经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然而,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培养优良品格的重要途径。对于如何整顿并提高学校体育的管理工作,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将是“素质教育”时代的一把利剑。

关键词 学校体育 管理 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就是制定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控制人或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四个含义:一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二是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三是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四是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学校体育管理,对于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体质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教育部在2003年11月11日向全社会的《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指出:我国学生体质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生部分体能素质这几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近期,通过对本校的新生进行体质测试,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率在不断增高,出现了多种方面的体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在的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学校的场地小而且不足,学校的体育器材和设施缺乏,学生的课余时间少和时间安排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校的体育锻炼不足,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强度上都不能满足于现在学生的自身发展。

三、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像军事化、规定化等这类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已出现多种教学弊端,导致了多数同学对体育课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学校体育课本是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整,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同学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仍然心事重重,背着很重的包袱,在体育课上无法让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下面,就此提出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学校体育管理的领导班子,加强管的力度

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管理者为了一定的目的,对有关学校体育活动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调节和监督。要经常及时向领导宣传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体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等,促使领导重视。在此基础上,建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管”的力度,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对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摆正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管理层面的位置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和传授者,也是学校体育管理者的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夸张自己的管理权力,总是把自己推到与学生相对立的层面,让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评价很低,对体育课的管理者产生“恐惧感”,那么体育课的施行也有了很大的阻力。当体育教师直接面对这些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时,一言一行将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关键。所以在“律己”的同时,还要通过人文性的管理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的培养。

(三)学校体育教育行政管理问题

1.坚持“法”的管理,培养执法意识。学校体育的管理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所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以制度作为个人的准则,严格纪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是搞好学校体育各项管理工作的具体体现。

2.实现自评与他评的公平性。人与人之间对同一种事物现象的判断总是不同的,而且是掺杂着个人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体质实现自评与他评是非常有必要的。公平而正确的评价是对学生个人或者他人公平的体现,不能因为之前的摩擦,而对他进行一种“批判性”评价,这样对个人和他人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3.加大学校体育的投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民的体育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普遍存在着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弊端,已不能满足公民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体育设施、健身路径等不能仅靠学校的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靠政府和国家的财政支持,不管是在时间上或者强度上都应满足学生的整体需求。

(四)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快乐体育”

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学校体育的管理模式不能按部就班。当前“快乐体育” 教学思想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认识误区。将“放羊式”教学误以为“快乐体育”,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很少有人去关注课的运动负荷以及所产生的实际锻炼效果,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刻苦锻炼教育及意志力的培养。

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体育锻炼意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最终达到增强体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夏远群.对二十年来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反思[J].四川体育科学.2013(2):36-39.

[2] 李传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2):103-104.

[3] 庞云飞.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5(5):37-38.

上一篇:运用课程标准理念,改进小学阅读课堂教学 下一篇:中职生几何思维中符号信息和表象信息之间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