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在美国科学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启示

时间:2022-10-25 04:22:26

STEAM在美国科学教育中的体现及其启示

STEAM是本世纪初首先兴起于美国的旨在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起初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等相关科目的英文首字拼写命名为“STEM”,后来发展为加入艺术科(Arts)的“STEAM”。其中的“Arts”不仅指艺术,而且涵盖范围可以扩大至包含人文教育在内的更广阔的领域。以科学和数学为中心,并将其与实用性技术工程相结合,实现跨越学科的整合教育。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将科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二是关联学科的整合学习;三是突出科学与工程实践,在《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新标准》于2013年4月9日正式颁布;到2013年底,美国有一半以上的州已在实施或承诺实施该课程标准。

一、《新标准》的制定背景

1.美国的战略人才观

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美国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为学生应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不是某一项专业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例如,与人沟通、协商并达成建设性成果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主动管理及发展的能力;以科技为基础的整合式思考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这就意味着要开展跨学科的整合教育,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新标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应力求通过少数“大概念”整合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实现对重要原理的深入探索及概念理解的逐级发展,也就是学生所学内容是综合了各科知识,并在其中渗透了科学本质教育。STEAM教育解决了内容和课时的矛盾。

二、《新标准》的框架体系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首次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即科学与工程学实践、科学核心概念和跨学科共同概念三者有效地整合,例如初中生物学相关内容的框架体系。维度1科学与工程学实践:(1)提出问题(科学)和界定问题(工程);(2)开发和使用模型;(3)规划和实施调查;(4)分析和解释数据;(5)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6)形成解释(科学)和设计解决方案(工程);(7)参与基于证据的讨论;(8)获取、评价和交流信息。维度2学科核心概念:(1)从分子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2)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和动力;(3)遗传:性状的传递和变异;(4)生物进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维度3跨学科共同概念:(1)模式(规律);(2)因果关系:机制与解释;(3)系统与系统模型;(4)物质与能量;(5)结构与功能;(6)尺度、比率和数量;(7)稳定与变化。

科学与工程学实践和跨学科共同概念一方面强化了跨学科学习,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复杂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核心概念始终统领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

三、《新标准》的关键内容

1.科学核心概念

科学核心概念也称大概念,是指本学科内处于重要位置的概念,《新标准》筛选出12个核心概念,其中涉及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一共有四个(见维度2),可以看出每个核心概念都是需要关联学科整合研究的。

2.跨学科共同概念

例如,“能量”这一重要概念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中各有不同的内涵。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些重要概念,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渗透,也需要各个学科反复强化并建立联系。

3.科学与工程学实践

用“科学实践”替代“科学探究”。强调从实践层面上理解科学的知识、方法和本质,更重要的是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工程学实践是为解决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科学活动。

强调科学实践和工程学实践,可以把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的实践融合起来,从而通过多年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科技强国,他们科学教育中的steam教育趋势势必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科学教育观念,其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1.凸显科学核心概念

正如《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序言所述:“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当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要学习重要的主题,科学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指向这些主题。

2.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跨学科共同概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用多学科、多维度和系统性的观点看待核心的学习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其科学素养。

3.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科学实践”替代“科学探究”,目前可以起到纠偏的作用,尤其对于那些只讲授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实践和实验活动的教师来说,则显得更重要和迫切。

4.适当引入工程学实践

工程学实践的学习要求比科学实践要高,涉及更高层次的动手操作及设计活动,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未来工程学专才的重要推手。在现有课程中引入工程学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新鲜事物,可以尝试在单元中少量引入工程学实践,如对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拓展和创新设计,在保证对重要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计和工程方面的内容。

5.搭建学习技术的平台

要解决重要的现实问题,需要关联学科的整合学习,需要各学科的专业人员参与,如教师、学生、社区成员参加协作性的活动,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与专家解决问题是所处的社会情形类似。学习技术给学生提供了脚手架,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兴趣和能力。

以《设计桥梁》一课为例,我们已经可以展开这样的教学:在一个数字化教室内,教师正带着人手一机的孩子们进行桥梁承重结构的学习。教师通过数字化触控大屏介绍各类桥梁的结构,并共同确定研究的结构类型,并推送到学生机上。教师通过教学终端了解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度和研究状况,课后学生还可以和家人一起打开上课时的作业,探讨具体的研究内容。翌日课上教师通过终端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指导。如果不能解决,就可以通过网络和远在桥梁边的工程人员或专家进行实时沟通,掌握实时可靠信息。桥梁3D建模成功后,可以进行承重的模拟实验,并请专家进行实时指导,弄清哪一部分结构有问题。如果确有问题,就可以在3D结构图中模拟拆除。哪一部分结构需要改变和加强,也可以在3D结构图中完善。在保证桥梁结构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美化设计,并通过3D打印完成,各小组可以进行真实的承重测试。需要加固时,可以即时在原来的3D图中修改,并打印出来装上去。如果其他班级学生有相同的学习内容,甚至可以通过在线视屏看到彼此的比赛成绩。

可以看出这一主题学习是典型的STEAM教育。通过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美术等学科共同进行的,各科从不同角度围绕设计桥梁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真实问题、创意设计、工程实践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了解桥梁设计的全过程,承重测试可以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真正令人兴奋的是随着打印技术的发展,这些设计能够变为现实和改变现实。

上一篇:商务日语能力考试(BJT)的题型分析及应试策略 下一篇: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