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9 05:31:5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50例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9-1356-02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B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DEACMP)系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抢救恢复后,经数天以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隙期后,再次出现的以急性痴呆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现将我院收治的50例DEACMP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50例DEACMP患者诊断符合《内科学》第五版诊断标准[1]。患者均有昏迷过程,Glasgow评分3-8分。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5-81岁,平均61岁,其中25-30岁7例,31-40岁9例,41-50岁14例,50-60岁9例,>70岁2例。病因皆因冬季煤火炉取暖,烟囱抽吸煤烟气不足漏气所致。发病时昏迷1-70小时,其中1小时2例,2-11小时15例,10-20小时10例,21-30小时9例,31-40小时4例,>41小时9例。急性昏迷当天多数经CO定性分析(+)确诊。昏迷清醒后距迟发性脑病发病时间为3-60天,平均14天,多数集中在3-4周内。

1.2 临床表现:50例迟发性脑病症状与体征表现为:痴呆46例(92%),精神错乱24例(48%),行为紊乱20例(40%),小便失禁28例(56%),强握摸索25例(50%),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0例(100%),四肢肌张力高37例(74%),偏瘫3例(6%),失语4例(8%),缄默3例(6%),假性球麻痹3例(6%),舞蹈1例(2%)。

1.3 辅助检查:50例患者均于迟发性症状后1-4周经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7例正常,43例异常,表现为双侧苍白球,两半球白质弥漫性异常信号改变,侧脑室扩大,脑沟变宽,或呈脑梗死样变化。

2 治疗与转归

50例除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均配合高压氧治疗,平均住院42天,多数明显好转。30例基本痊愈,语言、智能基本正常,生活可自理,15例明显改善,4例无变化,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经统计学处理,对不同年龄组的昏迷时间及中间清醒时间进行比较显示,不同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昏迷持续的时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还提示年龄越大,昏迷时间越长,中间清醒时间越短,预后越差。

3 讨论

CO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窒息性气体,急性期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的亲和力大300倍。CO吸入体内后,85%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CO-Hb,使氧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血液运输能力下降,组织得不到充分的供氧而引起细胞、组织缺氧。大脑是代谢旺盛的器官,CO中毒时最易遭受损害,发生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的变性,继发性脑血管病变,其中以大脑白质、苍白球、基底节区损害严重,海马区及小脑则较轻,重者常出现脑水肿。CO中毒迟发性脑病在急性CO中毒中约占9%左右,迟发性脑病无明确的发病机制,有人认为是由脑血管继发性病变所致[2]。病理可见脑血管扩张、淤滞、小血管周围出血及周围管性细胞浸润、脑水肿,部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大,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也有人认为迟发性脑病患者血中5-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和脑脊液中5-HT,DA水平明显降低,而脑脊液Ach水平升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表明5-HT、Ach、DA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3]。本组患者头部CT、MRI检查44例表现为双侧苍白球、两半球白质弥漫性病变,脑室扩大,部分呈脑梗死样变化,提示本病脑白质脱髓鞘变性和血管病变兼而有之。

本病的药物治疗无特殊,高压氧治疗仍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病预后与年龄、中毒昏迷时间的长短有明显的关系。即患者的年龄越大,昏迷时间越长,中间清醒期越短,预后越差。本组影像学无改变的6例,治疗效果均较好,部分痴呆呈可逆性,这可能与髓鞘的再生修复有关。痴呆明显,影像改变大者不易完全治愈,这可能与重度缺氧至部分轴索变性、坏死,造成不可逆损坏有关。本组患者绝大多数属于可逆性变化,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50例(100%)、痴呆46例(92%)、强握摸索25例(50%)、四肢肌张力高37例(74%)、小便失禁28例(56%),发生率均较高,考虑与5-HT、DA、Ach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迟发性脑病坚持积极治疗,特别是高压氧治疗大部分均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51例覆盖义齿修复的追踪观察 下一篇:肾穿刺标本制片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