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0-09 05:09:27

构建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

摘要:我国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产业需要,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等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探讨,以期对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有所借鉴。

关键词:应用化学;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21-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断的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增长的不足,使高等院校的软硬件办学条件都很难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他们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数量增长—质量下降”的困境后,就把构建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作为解决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促进的根本途径。

20世纪后期,教育部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性教育提到一个重要位置,为适应本科化学人才需求改革,在化学学科设立了应用化学一级学科专业[1],设置后的应用化学专业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尚无比较完善的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解决生产问题能力不强。如何办好这类专业,使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成为企业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的核心,是目前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2-3]。

1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由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贯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知识基础需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能进行技术组织指导、开发等。教学内容应围绕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实现教学过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相结合。人才的能力培养应以生产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强调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重视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实行“宽基础+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原则,努力使学生有特长。

2 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虽然有些大学在培养应用型化学高级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环节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企业的参与,课程体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用人单位找不到急需的人才。

应用化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进行层层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要求为依据确定课程体系。因此,课程体系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重视学科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不断把应用实例充实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可以设立由教师、科研人员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各种教学事务,最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利用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期间紧密结合市场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行业适应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要培养“宽基础+精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人才,除了专业教育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外,由于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社会岗位的流动性大,高校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课程体系在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同时,应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扎实掌握,具体可采取“平台”与“模块”相结合的方式,即“三大平台+四个课程模块”。其中“三大平台”为通识教育平台、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四个课程模块”为通识课程模块、大类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及比例如表1所示。

2.1 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课程着重于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国防教育、法律意识、体育等,保证学生有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既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可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

2.2 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教学内容指向工作岗位实际需要的知识,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根据化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增减相应部分的实用性课程。把与专业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化工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充分考虑把那些最必需的知识、技能交给学生。

2.3 大类课程模块 大类课程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知识基础,由此,必须重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充分而扎实的掌握,拓宽知识面,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提供一定量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并以其为主体,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4 实践课程模块 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把整合实验课程和加强实验室的内涵建设结合起来,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应用化学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由工程师和教师成立实习指导小组,负责对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统筹安排,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并督促计划实施。实习结束后,还要进行笔试,实习成绩由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答辩、笔试等几部分按一定比例组成,确保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教学质量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实现化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师不仅需要熟练的授课技巧,还需要工程应用能力。因此,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立一套“应用型”的师资培养机制。“请进来”是指通过外聘教师充实本校“应用型”师资队伍,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高级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在高年级开设专业课程或短期技术讲座,使他们参与到日常的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实践训练等教学活动中。“走出去”是指本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参与企业的技术咨询和研发,以提高教师面向工程的实际科研和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含专家督导、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社会与企业用人单位参与评价等。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体现指标的多元化、系统化、人性化,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通过市场调研,解读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来制定合格毕业生的标准。坚持与用人单位一起确定毕业要求,为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的拓展奠定基础。随着社会不同时期对人才质量标准的要求不同,适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冯理政,夏建国.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3):68-69.

[3]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教育,2010,(1):84-91.

上一篇:防火墙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实现 下一篇:项目驱动教学法在Java课程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