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探讨

时间:2022-10-09 04:32:57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流程探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如何充分利用已有资料,梳理工作流程,更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按时准确的完成登记发证工作的任务和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确权、登记发证、流程、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问题,防止和减少土地权属纠纷,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制度。同时也是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落实党的农村农业工作政策,夯实农村农业工作基础,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工作流程

1.1技术人员培训

组织进行培训,使每个技术人员掌握和理解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目的、任务、作业流程、成果提交及内业数据处理归档和建库。

1.2资料收集

①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可用来套合权属数据制作农村地籍图和宗地图,进行地类面积汇总;

②2010年变更调查使用的分辨率为0.5米的遥感影像(如有),现势性较强,且像面清晰、判读性强,可用来制作工作底图;

③部分区域有大比例尺地形图、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GSD优于0.5米)等数据,可用来替代1:5000正射影像进行权属调查;

④全省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及村权属界线,上述界线均有详细的界址说明及附图。

⑤部分区域已有的权属调查资料。

⑥四等及一、二级控制点成果。

⑦地籍调查表

⑧集体土地权属争议地、插花地统计表;

⑨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

⑩其他各种土地登记用表(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

1.3工作底图制作

①对已有可利用影像数据的区域,直接利用1:500-1:5000正射影像,经坐标系变换处理后套合变更调查形成的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图,保留图斑线、地类符号,及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及村权属界线后,经数据转换生成*.tiff文件,并打印成1:5000比例尺工作底图。

②部分区域有大比例尺地形图(如1:500、1:1000、1:2000)或高分辨率的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如数字城市区域、城市规划区域),可直接用来调绘所有权权属界线。

③对没有可利用影像数据的区域,可购买优于0.5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或可利用航空摄影方式进行补充摄影获取所需底图影像数据。然后通过外业像控测量、内业空三测量、DEM采集、影像纠正等技术手段制作成工作底图。

1.4地籍权属调查

①在工作底图上确定调查区域,并标绘调查范围;

②以调查工作底图确定的范围为基础,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

根据工作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工作底图控制发送范围,将指界通知书由调查员专人送达户主,并预约时间到现场指界。指界通知书送达收件人时要由收件人在文件签收簿上签名,作为指界通知是否送达的依据。各权属调查级要保管好指界通知签收簿,随宗地资料一并移交。

③实地进行调查、指界、勘丈界址边长,签章;

界址调查要求如下:

・界址调查必须查清本宗地的坐落,界址点、界址线位置,界标物类型,以及与四邻宗地的相关位置。

・宗地的坐落包括地名和门牌号码,地名应采用标准地名。

・界址调查必须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的权利人或委托人到现场指界。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由共有人共同指界或共同委托人出席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指界委托书。

・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应记录争议情况,待后按国家和省的规定处理;指界人在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参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违约缺席指界的办法处理。

界址标志设置

・界标是地籍勘丈的重要依据,也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的基本依据之一;

・界标必须由调查员会同双方指界人在现场设置。

④填写地籍调查表;

宗地权属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员现场应将权属调查的结果填写在地籍调查表上,每宗地填写一份,共用宗地只填一份。

⑤绘制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的绘制及要求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执行;

・以工作底图为参考,以实际勘丈的边长数据为依据,按照宗地草图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内业绘制并打印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上界址边长注记至0.01米。

⑥调查资料整理归档

土地登记审批表和有关宗地材料,按街坊(村)为单位分宗装袋。文件袋封面应注明宗地的地籍号、文件项目、份数等内容,以便于保管使用。

1.5宗地图制图

①编制方法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从农村地籍图上裁切,宗地过大或过小时可调整比例尺绘制。

②基本内容

本宗地的权属界线、宗地编号、界址点位置和编号、界址点坐标;宗地权利人名称;宗地内图斑线、地类符号(采用变更调查后的图斑)、宗地总面积;相邻宗地的权利人名称、宗地编号与本宗地相接的权属界线位置等;比例尺、指北方向、绘图者、绘图时间等。

1.6面积量算

在数据库内以权属性质和权属名称作识别指针对乡镇、村、组各级集体土地宗地进行面积汇总。

①以宗地为单位进行各地类面积汇总,将宗地内各地类面积汇总到宗地。

②以组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宗地的面积汇总到组,包括零星地块的面积汇总。

③以村为单位进行面积汇总,将各宗地的面积汇总到村。

④宗地内其它性质的土地面积要进行相应的扣除。

⑤将汇总后的各地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

1.7数据汇总及建库

利用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的各类信息数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和技术标准上图、编辑、整理和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1)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定位基础、境界与行政区划等。

(2)土地所有权信息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3)底图数据:包括正射影像图数据和地形图数据(地形图仅作为叠加底图,对属性不作要求)。

(4)专题图数据:主要包括区(区)级农村集体土地分布图、镇(乡)级农村集体土地分布图等。

(5)元数据:指各种数据自身的描述数据,包括数据库元数据、DOM元数据等。

流程图如下:

1.8登记发证

1、注册登记:权属资料和调查成果通过审核进行公告,公告期满无异议后,填写好土地登记审批表,外业调查人员签署初审意见,县(市)国土局签署审核意见报县政府批准,

2、颁布土地证书: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土地所有权证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并载明宗地坐落位置,四至界址和土地面积。颁证人对领证人提交的证明文件进行查验,确认无误的,向领证人颁发证书;领证人同时在《土地证书签收簿》上签名。

1.9资料归档阶段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逐宗将本次登记发证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提交检查验收并进行归档。

1.10检查验收阶段

采用三级检查和一级验收的方案。在准备阶段对参加项目的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在实施阶段按工作流程、分工作区域进行全过程质量检查,合格后再由作业单位技术质检部门对最终图件、表格、数据成果进行最终检查,合格后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或者委托验收。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查清了农村土地的权属、面积、用途、空间位置,摸清土地利用情况。从而改变农村土地管理基础薄弱的状况,夯实管理和改革的基础,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保护耕地、节约集体用地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前提,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统筹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

[2]朱风云,潘磊 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权属方法的研究[J]现代测绘 2008年第4期

[3]郭向前,王艳华 农村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流程探讨 北京测绘 2010年第3期

[3]侯树兵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地理信息工程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10期

上一篇:浅谈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下一篇:某五星级酒店冷热负荷计算分析